分阶段性康复护理在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1
/ 2

分阶段性康复护理在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薛静琳

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微创与矫形病区  骨科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闭合性足踝骨折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比两组护理干预下患者足髁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应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可显著改善患者足髁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闭合性足踝骨折;功能恢复

闭合性足踝骨折,作为下肢损伤中频发的一类病理状态,随着都市生态和高危行为频率的提升,其发生率逐年增加。患者在受到直接或间接剧烈外力冲击,如车祸、跌落等时,多易发生此类损伤。鉴于足踝承载身体重量与平衡的重要角色,骨折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机能障碍。患者常表现为肿胀、疼痛、功能丧失以及局部变形等。紧迫的皮肤状况和明显的压痛点往往暗示着骨折的存在。未经及时诊治,患者可能面临关节僵硬、行走困难或是长期疼痛的危险。实质上,足踝骨折不但对日常生活构成威胁,进一步还可能引发心情低落及社会功能的退化[1]。在对其治疗中,护理工作可以确保骨折部位得到正确的固定,缓解疼痛,并预防潜在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和感染,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为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闭合性足踝骨折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2-67岁,平均(43.12±10.28)岁;研究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66岁,平均(43.09±10.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被确诊闭合性足踝骨折;②两组患者均可正常交流;③两组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恶性疾病者;②存在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③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涉及疼痛控制、肢体固定、冷敷减肿以及监测潜在并发症等。

研究组应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在术后初期,即3至7天之间,患者常处于疼痛、肿胀明显的阶段。此时,护理的核心在于减轻疼痛和控制局部肿胀。适当的冰敷,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同时保持患肢的适度抬高,以促进液体循环,减少肿胀。亦需观察外固定的稳固性,并预防压疮;随后进入第二阶段,即术后第7至14天,患者疼痛感减轻,肿胀开始消退,这个时期重点是通过温敷或其他物理治疗手段来促进血液循环,提供温暖和舒适感,同时监测创口愈合情况;术后的第三个阶段,14至21天,是提升患者活动范围和强化肌肉力量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护理人员应逐步引导患者开展非负重性操练,如足部及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加强局部肌肉,为后续负重提供支持;超越术后21天的第四阶段,处于康复后期的患者应开始承受渐进的负重以强化骨折愈合,护理人员应密切跟进患者的行走训练,注意观察其步态,确保增加负重的过程中不会对愈合的骨折造成再次损伤。期间,还包括相应的平衡和协调训练,以便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1.4观察指标

1.4.1足髁功能

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足功能量表(AOFAS)评估两组患者的踝关节恢复情况,总分100分,评分与功能恢复成正比。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s)和计数数据(%),用tX2检验,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评分(±s)

组别

疼痛

功能活动

关节运动

足部对线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24.03±3.74

27.74±4.16

11.12±2.08

15.58±2.71

14.34±2.75

17.57±3.66

3.71±0.79

5.08±1.02

研究组

24.16±3.82

34.38±4.16

11.14±2.05

20.51±3.13

14.28±2.61

23.65±3.54

3.64±0.83

8.71±1.16

t

0.1332

6.1819

0.0375

6.5221

0.0867

6.5401

0.3346

12.8716

P

0.8945

0.0000

0.9702

0.0000

0.9312

0.0000

0.7391

0.000

3讨论

闭合性足踝骨折通常由外力导致的直接冲击或不当扭动造成,可能伴有软组织损伤。该病症恢复过程中,分阶段性康复护理提倡因势利导,顺应人体自然愈合规律,以期最大化功能回复。初期,肿胀与疼痛管理是优先考虑的体现人体自护反应之处,为此,冰敷等物理方法能有效减轻局部代谢需求,降低组织反应。随着愈合进展,适时促进血液循环,又能妥善平衡充足营养供给和代谢产物清除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修复的微环境。至于后期恢复,渐进式的康复练习启发了受损结构自我再造的潜力[2]。该环节针对性地强化受牵涉肌肉与提升关节活动度,循序渐进负重,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这一过渡确保骨折区承受逐步增加的力量,以促进骨愈合。在此次研究中,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足踝功能恢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分阶段性康复训练与机体自身愈合能力相辅相成,高效促进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的协同增强。

综上所述,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通过精心规划和科学运用各阶段护理手段,不仅匹配了人体自愈过程的生物节律,还加速了损伤部位的康复和力量重建。还强化了患者对于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极大提升了康复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罗燕,曾海潜,伍翰笙,等.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练习对闭合性足踝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1,34(06):1470-1472.

[2]梁建梅,杨景丽,王中英.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足踝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1):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