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脂肪面部填充+面部除皱术对面部年轻化病人面部松弛状况及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自体脂肪面部填充+面部除皱术对面部年轻化病人面部松弛状况及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

吴思雨  韩玉娟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探析面部年轻化患者治疗中,采用自体脂肪面部填充、面部除皱术联合的效果。方法:选取56例面部年轻化手术患者,摸球法分为两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面部松弛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VEGF、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脂肪面部填充、面部除皱术联合用于面部年轻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快速改善患者面部松弛指标,提高生长因子水平。

【关键词】面部年轻化;面部除皱术;自体脂肪面部填充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面部组织也会出现老化情况,皮肤松弛、褶皱、眉头凹陷等影响面部美感。近年来随着人们越发注意外部形象,面部除皱、填充等医疗技术受到大力欢迎,其中面部除皱应用较为广泛,但单一使用面部除皱的效果不够理想,有学者提出在除皱基础上联合面部填充,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1]。本研究重点分析面部除皱联合自体脂肪面部填充的应用效果,以56例面部年轻化手术患者为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56例面部年轻化手术患者,选取时间:2022年4月-2023年8月,分组方式:摸球法,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例、26例,年龄38-67岁,平均(48.75±2.16)岁,面部衰老特征:抬头纹、鱼尾纹、鼻唇沟、嘴角下垂各8例、10例、6例、4例;观察组:男性、女性各3例、25例,年龄37-65岁,平均(48.71±2.12)岁,面部衰老特征:抬头纹、鱼尾纹、鼻唇沟、嘴角下垂各8例、8例、6例、6例。两组数据相比具有均衡性(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面部除皱术:局麻后开手术切口,额头顶端、双侧颞部分别开口,沿帽状腱往下切割皮肤,直至眉间、眉弓后停止,皮肤分离至两侧,再纵向切断皱眉肌与额肌,沿颞表面筋膜深度,将其向前分离到颧突、外眦。各项分离操作完成后,对下颌颈部、颊腮前、颞部静默等部位提紧后缝合,缝合过程必须轻柔小心,避免损伤颜面神经。缝合后剔除多余皮肤,经负压吸引、加压包扎等操作,做好术后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在面部除皱的基础上,增加自体脂肪面部填充手术。进行局部麻醉后,进行局部肿胀麻醉,在肚脐旁用11号尖刀切口,长度3-5cm,吸脂针从切口处进入,按照由浅入深、换位置的方法反复吸脂,吸取完成的脂肪进行分层、沉淀和过滤操作,经氯化钠溶液漂洗后进行离心处理,提纯脂肪颗粒后将表面油渍去除,取出提纯脂肪在局部麻醉区域分阶段注入,注射完成后有规律的按压填充部位,保证填充表面平坦。手术完毕后,冰块覆盖术区消肿,且1周内做好面部防护,避免撞击或压迫。

1.3 观察指标

(1)使用D3500单反拍摄患者的面部照片,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拍摄,经专业软件分析后通过ABC互动、双侧颧点间距等指标,评估患者的面部松弛状况。

(2)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术前与术后1周),高速离心处理(离心速度3000r/min,时间10min)后取上层血清,检测VEGF与bFGF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4.0计算统计学数据,计量资料(±s)-t。P<0.05表示组间有差异。

2 结果

2.1 面部松弛状态

术前两组面部松弛指标相比,差异甚微(P>0.05);术后,观察组ABC弧度、瞳孔点至鼻唇沟与瞳孔垂线交点距离低于对照组,双侧颧点间距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面部松弛状态(±s)

分组

例数

双侧颧点间距(cm)

ABC弧度(°)

瞳孔点至鼻唇沟与瞳孔垂线交点距离(cm)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对照组

28

16.21±0.15

16.52±0.32

165.46±13.23

160.58±2.25

8.46±0.45

8.34±0.13

观察组

28

16.19±0.13

16.99±0.12

165.48±13.27

156.46±3.26

8.44±0.43

8.02±0.16

t

0.533

7.277

0.006

5.504

0.170

8.214

P

0.596

<0.001

0.996

<0.001

0.866

<0.001

2.2 生长因子水平

VEGF、bFGF两组相比,术前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水平较高(P<0.05)。见表2。

表2 生长因子水平(±s)

分组

例数

VEGF

bFGF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对照组

28

35.46±2.13

12.15±2.16

650.52±15.23

405.25±14.23

观察组

28

35.51±2.16

17.65±1.25

650.55±15.26

485.69±15.47

t

0.087

11.662

0.007

20.250

P

0.931

<0.001

0.994

<0.001

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3 讨论

目前人们的生活环境非常舒适,人们有更多精力关注美容,近年来美容医学技术不断发展,针对面部组织萎缩、凹陷、皱纹等情况,临床提出相关的手术模式,并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良好的反响。其中反响较好的是面部除皱术、脂肪填充术,通过手术能有效缓解皮肤老态,帮助患者保持面部年轻[2]

本研究重点分析自体脂肪填充术、面部除皱术联合治疗的效果。面部除皱术能切开皮肤,通过剔除多余皮肤、提拉下垂组织并缝合,减少面部皱纹,保持组织弹性。加上自体脂肪填充术,能弥补面部组织凹陷,促使面部更加年轻化。在治疗效果评估中,面部ABC弧度、双侧颧点间距等指标都能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面部松弛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手术方法联合,能够有效提高除皱效果,改善患者的面部松弛状态。在面部年轻化手术患者效果评估中,VEGF与bFGF因子也是重要评价指标。VEGF因子的提升,能有效促进血管的生成,进而维持血管健康状态,长期维持VEGF水平的稳定,还能提升血管内皮通透性,加快组织形成新生血管。而bFGF是促进VEGF水平提高的内皮细胞胶原酶,随着bFGF水平的增加,能够加快内皮细胞发育,促使面部组织中生成新的微血管,减少脂肪的吸收,维持面部饱满、年轻的状态[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VEGF、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自体脂肪填充与面部除皱的联合,能够有效提高生长因子的水平。随着生长因子水平的提升,对加快面部弹性、饱满度的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进而改善面部凹陷、皮肤松弛等状态。

综上所述,自体脂肪面部填充、面部除皱术联合用于面部年轻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能快速改善患者面部松弛指标,提高生长因子水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原宁,吴鑫淼,吴新民.除皱手术在面部年轻化治疗中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医疗美容,2022,12(8):88-92.

[2]刘晓雪,聂梦茜,云小君.颞部小切口除皱术联合鱼骨线对面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6):46-49.

[3]季一发,周雅静,张龙金,等.自体脂肪填充联合线技术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22,46(5):71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