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双强三享”的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创新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一引双强三享”的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创新与实践

宋伊雯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摘要: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主张,高职院校亟待实现发展路径的转轨,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华丽转身,从现有经验与模式的学习者,向标准与规则的制订者和输出者转变,本文基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逻辑以全链条体系创新提出了“高职院校‘一引双强三享’国际化发展模式”可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助力中国高职院校主动投身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之中。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引言随着中国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特别是如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要求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必然要求国际合作突出高层次、专业建设体现高水平、教育服务实现高质量。高职院校急需基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逻辑以全链条体系呈现的国际化发展模式,解决高职院校由引进来走出去转轨、引进来”“走出去两张皮现象、 走出去路径单一问题且缺少与世界职教发达国家平等的对话权等窘境。

一、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面临的问题

(一)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提升自身人才培养水平、拓展师生国际化视野,努力培养出更多适应全球竞争的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最初开展国际交流工作的初衷。随着服务国家战略、与世界共享我国优质职教资源成为职业院校办学新的历史使命。然后引进来”“走出去被广泛粗放地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缺乏有效的实施路径在两者间架设桥梁。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走出去路径主要集中在招收来华留学生、选派教师赴海外授课等。未进一步挖掘自身专业优势、走出去机遇等,拓展如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在当地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开展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在科研服务、专业标准等方面提供咨询、人力和技术支撑、境外办学、合作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等。

(三)作为全球发展规模第一的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少有效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职业教育理论等智力支持,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有能力且有机遇与世界职教发达国家高校合作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惠及世界职业教育发展。

二、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路径

(一)“一引”,国际优势资源助力院校发展。

根据我国产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质性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建立了基于学分互认的中外课程衔接机制,重视引进专业核心课程资源,确保课程设置及教材选用的优化。同时引进国际优质师资培训资源,以提升高职院校师资的国际化水平。

(二)强专业、强师资,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

1.专业

基于本土化的境外引进课程,根据专业国际发展动态和趋势、我国相关优势产业建立的技术标准及前沿技术,对校本专业职业技能要求和岗位任务重新组合,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逐一改造并与国际标准趋同,形成一批具有国响的高质专业标准、准与教学资源,实现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后通过与境外合作院校的合作得欧美教界对课的认可以及学分互积累与世界职教中心对话交流的资源储备。

2.强师资

雄厚的国际化师资力量保障境外办学质量的核心。上述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外语功底,还要具备过硬的跨文化教学实践水平,包括对世界文化认知与适应能力、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传播能力、跨文化冲突与应对能力等。为强化教师外语水平及双语授课能力,高职院校引进国际师资培训资源的同时,制订“双师双能双语”师资培养政策及中长期规划,通过选派教师赴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合作院校访问并学习教学理念和方法、定期邀请境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或开展学术研讨、安排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教师共同授课、为教师提供与境外高水平高校教师联合教科研、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等交流机会,逐步培养了一支专业过硬通晓外语、国际视野广阔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三共享”,搭建与世界职教对话桥梁。

1.直接与海外院校分享职教成果

基于已形成的一批具有国响的高质专业标准、一支专业过硬通晓外语、国际视野广阔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合作,通过海外授课、培养来华留学生、组织国际化技术技能培训等形式选派优秀教师赴境外直接使用高职院校已开发的专业标准及课程资源参与海外教育教学工作,中国职教资源直接融入合作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2.合作开发并共享专业标准和课程

高职院校优先依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

,如我领先世界的优势专业为突破口,紧密结合对象国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探讨并实现与世界职教强国的高校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共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创建课程资源共同实施教学管理。通过共享中国办学特色、世界一流教育资源,打造了中国职教品牌,也为世界职教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

3.境外办学巩固高职院校国际品牌。

相对于较为分散地选派教师海外授课、联合开发专业标准及课程,创办海外办学项目促成了高职院校充分考虑对象国本土需求、产业发展实际和当地中资企业人才需求等,由高职院校主导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等,在海外固定的教学场所实施周期性、连续性的教科研活动。在境外办学中实施内外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部分在高职院校海外办学项目就读的学生可以申请来华留学、来华到高职院校国内的校企合作企业实习并通过高职院校推荐在华继续深造。基于境外办学,持续贡献中国高职院校发展理念、教学资源、优质师资,巩固高职院校国际品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历史使命。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逻辑以全链条体系呈现的“高职院校一引双强三享国际化发展模式”可有效解决中国特色职业院校由引进来走出去转轨引进来”“走出去两张皮现象、走出去路径单一问题且缺少与世界职教发达国家平等的对话权窘境,助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可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陈超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23:6-9.

[2]彭剑.“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江西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27:56-59.

[3]贺东梅,王虹.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的实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6:97-100.

[4]康卉,党杰,蒋涛. “双高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3:39-42.

[5]刁翔正,琚胜利. 构建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共同体:江苏高职教育国际化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133:56-60.

[6]李成明.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院校提升境外服务输出能力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83-88.

[7]陆胜蓝,陶宇.“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跨境教育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9:110-115.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度重点课题“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ZJ2023A031),主持人:宋伊雯

作者简介:宋伊雯(1984-  ),女,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