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作者: 华伟 宿燕岗 汤宝鹏 沈法荣 范洁 严激 李学斌 王景峰 李若谷 胡奕然 张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 100037,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上海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20003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起搏与心电生理科,乌鲁木齐 830011,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杭州 3100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昆明 65003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合肥 23000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心内科 100044,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广州 51012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心内科 20003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皮下植入型心(S-ICD)在国内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S-ICD预防心脏性猝死(S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了2016年11月26日至2019年12月11日在国内42家中心成功植入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11例S-ICD患者,分析其住院基线资料、植入资料(适应证、植入部位、术中参数特点、手术时间等)和随访信息(程控资料等)等情况。结果最后纳入国内42家中心成功植入S-ICD且有稳定随访的111例患者,其中男89例(89/111,80.2%),年龄(47.2±16.6)岁,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45.0%±16.6%。植入适应证中,一级预防39例(39/111,35.1%),二级预防72例(72/111,64.9%)。平均手术时间为(80.2±27.9) min,术中未记录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中位随访158(54,362) d结果显示,27例(27/106,25.5%)患者共接受电治疗75次(最少1次,最多16次),其中22例(22/106,20.8%)患者接受51次恰当电治疗,9例(9/106,8.5%)患者发生24次不恰当电。不恰当电的主要原因为T波过感知。结论国内植入S-ICD患者的初步随访结果显示,S-ICD达到了有效性、安全性和预期终点。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安全性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