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敏习题软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变态反应学教学中已应用1年,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本研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1名学生为例,阐述了变态反应学过敏习题软件辅助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并通过考试成绩、错题率和问卷调查进行应用效果评价。结果显示,使用软件学生的变态反应学考试成绩[92.0(89.0,93.0)分]高于往届不使用软件的学生[79.0(75.3,83.5)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软件学生完成考试所用的时间[20.0(16.0,30.0)分钟]短于往届不使用软件的学生[56.0(41.5,74.5)分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关于过敏习题软件的问卷调查显示,100.0%(37/37)使用软件的学生认为,过敏习题软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够提高灵活应用变态反应学知识的能力。

  • 标签: 变态反应学 医学生 移动学习 习题 软件
  • 作者: 崔乐 王子熹 关凯 程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 100730 过敏性疾病精准诊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南京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 简介:摘要局部变应性鼻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患者的鼻部症状可在数年内进展至中-重度,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并可进一步发展为哮喘。当患者出现变应性鼻炎症状但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应将局部变应性鼻炎作为鉴别诊断之一。目前局部变应性鼻炎的诊断依赖于鼻黏膜过敏原激发试验。参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策略,其治疗应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改善局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对过敏原的耐受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药物严重过敏反应起病隐匿而迅速,可以危及生命,常使得手术被迫终止。目前认为,围手术期麻醉药物中引起严重过敏反应最常见的是神经肌肉阻滞剂(NMBAs)。随着麻醉学和外科医学的进步,全球麻醉及手术量越来越大,NMBAs使用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超敏反应发生风险也随之越来越高。临床使用NMBAs的同时,也常会用到其拮抗剂,如新斯的明和舒更葡糖,这些药物在临床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过敏报道。由于NMBAs及其拮抗剂引起过敏的机制复杂,不易确诊,且NMBAs之间交叉反应性强,因此,常难以选择替代药物。本文阐述了这些药物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方法与流程、急性期治疗以及预防方案的相关新近研究进展。

  • 标签: 神经肌肉阻滞剂 神经肌肉阻滞剂拮抗剂 舒更葡糖 围手术期 严重过敏反应
  • 作者: 潘周娴 徐迎阳 边赛男 李冀 蒋宇林 李骥 关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 过敏性疾病精准诊疗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是由免疫系统相关的单基因胚系突变导致的先天性疾病。PID患者存在免疫过程失调,对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自身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易感性增加。部分PID患者以可疑过敏表现(如湿疹样皮损)为首发症状,或因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就诊于变态反应科。如何在有可疑表现的过敏患者中识别并诊断出PID、减少诊断延误、预防疾病加重,是变态反应科、儿科及相关临床科室医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本文总结归纳过敏患者中提示PID的警示征象和过敏合并PID的机制,同时概述过敏患者中常见的PID类型、PID伴发过敏患者的评估、治疗及预防。

  • 标签: 原发性免疫缺陷 高IgE综合征 特应性皮炎 先天性免疫错误 过敏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逐步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土木 工程领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 在一项土木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相 对较为繁琐,管理信息也比较复杂。由于现 场施工环境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 施工管理工作经常会遇到较多问题,并且会 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土 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 析并重点探究合理的处理对策,旨在推动我 国相关领域的稳定化发展。

  • 标签: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 管理问题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小学时期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水平的关键阶段。数学科目的开设能够促进学生思维以及判断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数学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以学生生活实际为依据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在生活化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 标签: 生活化视角 小学数学 德育教育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5至2020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过敏性疾病就诊患儿常见吸入变应原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怀疑过敏性疾病并进行了血清吸入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的患儿(0~14岁),sIgE检测采用Phadia1000检测系统的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荧光酶联免疫法。分析这6年期间变应原的特征及变化趋势,计数资料使用构成比描述,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4 608例次检测,患儿共4 575例,年龄(5.4±2.9)岁、中位数5.0岁,男性3 176例(68.9%)、女性1 432例(31.1%),北方地区患儿4 294例次(93.2%)、南方地区患儿295例次(6.4%)、未知地区19例次(0.4%)。入组患儿的常见变应原为点青霉、分枝孢菌、烟曲霉、交链孢菌混合物(1 956/4 457例次,43.9%)及交链孢霉(276/630例次,43.8%),其次为蒿(300/889例次,33.7%)、葎草(12/38例次,31.6%)及豚草、蒿、雏菊、蒲公英、黄花混合物(909/2 874例次,31.6%)。6年间霉菌、草花粉、树木花粉过敏均呈上升趋势,霉菌(2015年38/130例次、29.2%,2020年1 574/3 233例次、48.7%)、草花粉(2015年11/77例次、14.3%,2020年1 069/3 072例次、34.8%)上升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8.953、49.559,P=0.000);树木花粉呈上升趋势(2015年1/10例次、10.0%,2020年516/2 122例次、2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111,P=0.292)。尘螨(2015年36/146例次、24.7%,2020年321/1 408例次、22.8%)、宠物毛皮屑(2015年7/33例次、21.2%,2020年411/2 398例次、17.1%)变应原阳性率基本保持稳定(χ2 =0.258,P=0.611;χ2 =0.379,P=0.538)。2015年最常见的变应原为霉菌(38/130例次、29.2%),其次为尘螨(36/146例次、24.7%),而2020年最常见的变应原仍为霉菌(1 574/3 233例次、48.7%),其次为草花粉(1 069/3 072例次、34.8%)、树木花粉(516/2 122例次、24.3%)。结论霉菌可能是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最常见的吸入变应原,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花粉、树木花粉逐渐超过尘螨成为除霉菌之外的常见变应原。

  • 标签: 变应原 儿童 过敏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在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与血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疾病的9 56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并对其中415例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记录并分析SPT操作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比较SPT与血清sIg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9 563例患儿中14例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5%。其中1~5岁组发生率为0.07%(2/2 581例),6~11岁组为0.19%(12/6 197例),12~17岁组为0。严重程度分级均为Ⅰ级。14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中,仅1例为与变应原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0.01%(1/9 563例)。Kappa指数显示,屋尘螨、粉尘螨、链格孢霉和艾蒿采用SPT和sIgE的检测结果几乎完全一致;树木花粉和豚草具有高度一致性(P<0.01);烟曲霉具有中等一致性(P<0.01)。以血清sIgE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SPT检测结果的约登指数为0.76~0.89,烟曲霉(0.76)和树木花粉混筛(0.79)最低;阳性似然比除树木花粉混筛(7.12)和粉尘螨(9.10)较低外,其余均>10;阴性似然比除烟曲霉最高(0.19)外,其余均≤0.1。结论国产吸入变应原提取液制剂在过敏性疾病患儿的SPT临床应用中安全性高,且与血清sIgE检测一致性好,有助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 标签: 过敏性疾病 吸入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血清特异性IgE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花粉过敏所致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在花粉季前接受预防性治疗可减轻花粉季期间症状。本研究拟评价预防性使用甲磺司特对于AR患者花粉季中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应用转录组学方法探讨其预防作用机制。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于2020年1至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招募对杂草花粉过敏的AR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预防组在花粉播散前2周开始服用甲磺司特预防治疗[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4±6)岁],对照组则不使用预防用药[24例,男、女各12例,年龄(33±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t=0.381,P=0.706)与性别(χ²=0.595,P=0.715)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花粉季症状发作时所有患者填写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在花粉季前1个月和花粉季中分别抽外周血送检转录组学分析。组间差异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χ²检验与t检验。结果预防组与对照组上一年花粉季期间鼻炎症状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 (6.4,9.3) vs 7.3 (6.1,8.0),Z=1.180,P=0.254]。在花粉季期间,预防组的RQLQ评分优于对照组(2.9±0.9 vs 3.7±0.9,t=-2.438,P=0.026)。预防组和对照组相比表达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的基因共有210个,其中上调基因147个,下调基因63个。基因本体注释结果显示预防组中IL-12及IL-23相关通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06 48)。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提示,预防组HLA-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23±0.19 vs 1.00±0.49,t=4.016,P=0.006)。结论甲磺司特的预防治疗对于提高季节性AR患者花粉季期间的生活质量可能具有一定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IL-12及IL-23相关通路的下调、HLA-G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有关。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暴露前预防 生活质量 甲磺司特 转录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适宜的调药方案,以促进个体化治疗的实施。方法2020年1至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门诊招募124例柏树花粉过敏性AR患者,其中男43例,女81例,年龄(41±9)岁,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2组。第1组患者每隔2日,根据前2日的平均鼻结膜炎日症状评分调整用药级别(短期症状评分组);第2组患者每隔1周,根据既往1周的AR控制测试(ARCT)评分调整用药(长期ARCT组)。在柏树花粉浓度上升及高峰持平期两组均上调药物,为加药期;在花粉浓度下降期两组均下调药物,为减药期。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日症状、用药及ARCT评分。结果整个花粉季期间,短期症状评分组日均鼻结膜炎症状评分低于长期ARCT组[(2.4±1.0)分比(2.7±1.0)分,P<0.01];而两组每日用药评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花粉浓度上升期,短期症状评分组的ARCT评分优于长期ARCT组[21(19, 22)分比20(17, 21)分,P=0.049];而在花粉浓度高峰期和下降期,两组的ARC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ARCT组违背调药医嘱次数的比例高于短期症状评分组(30.1%比6.7%,P<0.001)。结论花粉过敏的季节性AR患者应当根据花粉暴露量的变化规律灵活选择调药方案,以体现个体化医疗的理念。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季节性 药物治疗 个体化医疗 变应性鼻炎控制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颈性眩晕患者脑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22例的相关资料,并纳入同期2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采用眩晕可视化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眩晕严重程度,采用6分分类法评估眩晕的发生频率。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脑部MR扫描,采集两组受试者脑功能MRI数据,数据分析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技术,用于评估患者脑功能局部改变情况。将颈性眩晕组和健康对照组的ALFF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EST软件包提取异常脑区的ALFF值,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脑功能改变与眩晕病程和眩晕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颈性眩晕患者左侧颞上回(体素数=45,t=-3.36)、右侧颞上回(体素数=32,t=-2.82)和左侧缘上回(体素数=57,t=-4.85)区域的ALFF值降低,而左侧小脑(体素数=41,t=4.26)和右侧小脑(体素数=33,t=4.57)的ALFF值增高(AlphaSim校正,均P<0.05)。颈性眩晕组患者左侧和右侧颞上回ALFF值与患者病程(左R2=0.437、右R2=0.259)、VAS评分(左R2=0.453、右R2=0.341)及DHI评分(左R2=0.553、右R2=0.594)呈负相关(均P<0.05),左侧和右侧小脑ALFF值与患者病程(左R2=0.555、右R2=0.490)、VAS评分(左R2=0.307、右R2=0.282)和DHI评分(左R2=0.632、右R2=0.591)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双侧前庭皮层自发神经活动降低,双侧小脑自发神经活动增强,脑部功能改变与眩晕病程及眩晕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颈椎 眩晕 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 导管消融术
  • 简介:摘要火力发电厂在生产、发电过程中,伴随自动控制理论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广泛应用,智能检测、控制生产过程逐步得到实现,使得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的同时,还大力缩减了物力、人力、财力,有利于电力企业向现代化方向进行转型,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火电厂 热工自动化 自动控制理论 应用
  • 简介:摘要胆石症(cholelithiasis)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近20余年来,随着影像学(B型超声、CT及MRI等)检查的普及,在自然人群中,胆石症的发病率达10%左右,国内尸检结果报告,胆石症的发生率为7%。随着国人的生活条件及营养状况的改善,胆石症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 标签: 胆石症 分类 成因 发病年龄 诱发因素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建设项目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建设项目部门逐步强化火电厂建设项目设备的技术安装要求,如何确保火电厂建设项目设备安装施工以及管理的科学性成为了建设项目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依据火电厂建设项目设备安装的经验对影响项目安装及调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安装调试管理作业的措施,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从而确保建设项目系统的优化发展,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

  • 标签: 火电厂 建设项目 设备安装 调试管理
  • 简介:摘要火电厂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力军,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火电厂热工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逐渐追上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热工控制系统也是其发展和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电力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加强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的可靠性是确保系统运行的有效措施。文章通过详细分析热工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分析自动化可靠运行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提升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热工自动控制 可靠性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试图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在殖民主义兴起后不同历史时期所采取的不同类型的民族政策进行整体性描述和理论分析,从中探讨各种民族政策对民族关系与社会整合的影响,同时也试图总结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做的理论探索与政策尝试的规律性特点.

  • 标签: 民族关系 社会整合 民族政策 类型 民族问题 少数民族
  • 简介:1911年,随着清帝国的崩溃,外蒙古宣布独立。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中华帝国的政治权威系统面临空前危机。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以汉人的民族主义为社会动员工具,在民族政治上难以迅速重建权威。这个权威系统的重建将在20世纪中叶由中国共产党人完成。本文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治和20世纪初国家转型的过程,分析了国家转型过程中的政治权威系统与民族政治的关系,重点讨论从传统帝国的权威系统向现代民族国家政治权威系统转变中的民族政治问题。

  • 标签: 中国共产党人 政治权威 中华帝国 国家转型 系统 共和国
  • 简介:20世纪初,在儒教文明帝国的基础之上,中国开始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民族——国家体制并非中华文明内生的制度,中国习得这个制度的过程,不仅需要转换政治制度,还需要转变社会观念、价值规范与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

  • 标签: 国家体制 民族问题 中国 政治制度 中华文明 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