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血管侵犯(LVI)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生化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403例RP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47~81)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18.0(1.9~813.0)ng/ml。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6分44例(10.9%),3+4分65例(16.1%),4+3分62例(15.4%),≥8分232例(57.5%)。其中73例(18.1%)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403例均行RP+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10例行开放手术,144例行腹腔镜手术,249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采用χ2检验分析LV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LVI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期,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03例中,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6分68例(16.9%),3+4分87例(21.6%),4+3分89例(22.1%),≥8分159例(39.5%);切缘阳性179例(44.4%);精囊侵犯95例(23.6%);病理分期T1~2期167例(41.4%),T3~4期236例(58.6%);淋巴结阳性39例(9.7%);LVI阳性62例(15.4%),LVI阴性341例(84.6%)。LVI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穿刺Gleason评分、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精囊侵犯率、淋巴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9例(64.3%)行辅助内分泌治疗,70例(17.4%)行辅助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6~89)个月。截至末次随访,LVI阳性患者中23例(37.1%)出现生化复发,中位无生化复发生存期41个月;LVI阴性患者71例(20.8%)出现生化复发,中位无生化复发生存期尚未达到,与LVI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A水平、穿刺Gleason评分、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病理分期、切缘阳性、精囊侵犯、淋巴结转移和LVI是RP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LVI伴有更高的穿刺和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精囊侵犯率、淋巴结阳性率,LVI预示着更短的无生化复发生存期,是RP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淋巴血管侵犯 生化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内分泌治疗对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04例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骨转移,无内脏转移,其中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97例,平均年龄70(42~87)岁;92例为高肿瘤负荷(存在>4处骨转移灶,其中至少1处为脊柱或骨盆外转移),5例为低肿瘤负荷;化疗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中位值74.1(11.0~145.0)ng/ml;Gleason评分≤7分35例(36.1%),≥8分62例(63.9%);26例存在骨痛症状,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平均3.7分。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107例;平均年龄73(56~83)岁;化疗前PSA中位值84.5(12.4~490.2)ng/ml;Gleason评分≤7分32例(29.9%),≥8分75例(70.1%);75例存在骨痛症状,疼痛NRS平均5.4分。患者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持续内分泌治疗(药物去势联合抗雄激素药物)。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75 mg/m2,第l天静脉滴注;泼尼松5 mg,口服,2次/d,每21天为1个周期。观察PSA无进展生存(PSA-PFS)时间、疼痛NRS分数变化、骨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并分析年龄、化疗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与PSA-PFS的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204例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mHSPC组中,6例(6.2%)因各种原因仅行1~2个周期化疗,91例接受3~6个周期化疗,平均4.7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化疗患者中,36例出现PSA进展,中位PSA-PFS时间22个月,疼痛NRS由3.9分降至3.0分,骨痛缓解率72.0%(18/25)。mCRPC组中,9例(8.4%)仅行1~2个周期化疗,98例接受3~14个周期化疗,平均5.6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化疗患者中,51例出现PSA进展,中位PSA-PFS时间11个月,疼痛NRS由5.6分降至4.4分,骨痛缓解率48.6%(35/7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mHSPC组PSA-PFS与年龄、化疗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mCRPC组PSA-PFS与化疗前PSA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P=0.026),与年龄、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安全性方面,mHSPC组17例(17.5%)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7例(27.8%)出现恶心、呕吐,25例(25.8%)出现乏力;mCRPC组24例(22.4%)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4例(31.8%)出现恶心、呕吐,26例(24.3%)出现乏力。其他不良反应如过敏(各有2例)、肢端麻木(2例和4例)均有发生但比例较小。结论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对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西他赛 化疗 内分泌治疗 转移性前列腺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磁共振(mpMRI)联合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诊断的高度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免穿刺行根治性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2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身体一般状况良好,年龄≤80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②mpMRI和68Ga-PSMA PET/CT结果提示高度可疑局限性前列腺癌,无远处淋巴结、骨骼、内脏转移。排除标准:①明显心肺功能异常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②检查结果提示可疑远处转移病灶;③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手术风险和术后病理可能后,行免穿刺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以最终病理结果为参照,评估mpMRI联合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按68Ga-PSMA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将患者分为低SUVmax组(SUVmax<10)和高SUVmax组(SUVmax≥10),比较两组的切缘、精囊侵犯、pT分期和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分组情况。比较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组和非CsPCa组[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isPCa)+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的基线特征。分析CsPCa组中,不同pT分期、ISUP分级分组和危险度亚组中基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前列腺体积、SUVmax、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中位年龄68(48~79)岁。中位体质指数25.6(21.9~31.4)kg/m2。中位PSA 23.5(5.6~94.7)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7.6(16.2~127.9)ml,中位PSA密度(PSAD)0.56(0.11~2.86)ng/ml2。mpMRI的PI-RADS评分4分15例,5分16例。68Ga-PSMA PET/CT的中位SUVmax13.3(4.6~36.7)。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后中位住院时间5(4~7)d。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6个月内均恢复尿控。术后病理结果提示HGPIN 1例(3.2%);前列腺腺癌30例(96.8%),其中CsPCa 26例(86.7%),cisPCa 4例(13.3%)。3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T2期11例(36.7%),T3期19例(63.3%);ISUP分级分组1组4例(13.3%),2组7例(23.3%),3组7例(23.3%),≥4组12例(40.0%);低危2例(6.7%),中危3例(10.0%),高危25例(83.3%);切缘阳性12例(40.0%)。18例(前列腺癌17例,HGPIN 1例)同时行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共清扫淋巴结62枚,均为阴性。mpMRI联合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率为96.8%(30/31)。3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高SUVmax组22例,低SUVmax组8例。高SUVmax组中ISUP分级分组1、2、3、≥4组者分别为0、6、5、11例,低SUVmax组中分别为4、1、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高SUVmax组和低SUVmax组切缘阳性分别为12例和1例(P=0.092);精囊侵犯分别为4例和2例(P=0.680);pT2、pT3期分别为6例和5例、16例和3例(P=0.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PCa组26例中,PI-RADS评分4分10例(38.5%),5分16例(61.5%);中位SUVmax14.3(6.1~36.7)。CsPCa组和非CsPCa组的前列腺体积中位值分别为34.3 ml和73.0 ml(P=0.006),PSAD中位值分别为0.70 ng/ml2和0.13 ng/ml2(P=0.001),PI-RADS评分5分者分别为16例和0例(P=0.018),SUVmax中位值分别为14.3和6.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sPCa组SUVmax在不同pT分期(T2期与T3期:25.5与13.9)、ISUP分级分组(2、3、4组:15.4与14.4与14.0)和危险分层中(中危与高危:9.7与1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MRI联合68Ga-PSMA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较高。对于综合诊断结果提示高度可疑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免穿刺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较安全,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可尝试开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免穿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RP)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生化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0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306例PCa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RP。观察终点为无生化复发生存期(RFS)。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患者术前LM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2.8)和低LMR组(LMR<2.8),其中低LMR组213例(69.6%),高LMR组93例(30.4%),比较不同LMR组间PCa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术前LMR对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306例患者随访4~132个月。通过绘制ROC曲线,LMR曲线下面积为0.582,得出术前LMR的临界值为2.8(95%CI:0.511~0.652,P<0.05),并以此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2.8)和低LMR组(LMR<2.8),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术前LMR水平与临床病理T分期(P=0.023)和淋巴转移(P=0.031)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低LMR组无复发生存期(RFS)(31.0个月)较高LMR组RFS(38.5个月)时间短,预后差(P<0.05)。淋巴转移和术前LMR是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R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RP术后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术前LMR可作为辅助指标判断RP术后经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预后。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侏儒症患者罹患前列腺癌在国内外少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体检发现PSA升高4年余入院,由于患者患有侏儒症,肛门狭小,无法容纳经直肠超声探头,且高度怀疑前列腺癌,遂未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结合病史、PSA水平及术前MRI和PSMA-PET/CT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器官局限性前列腺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3+5分,切缘均阴性,盆腔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随访14个月无生化复发。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侏儒症 活组织检查,针吸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后肿瘤病理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4月—2019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RC的195例膀胱癌患者的信息。提取患者术前实验室检查数据并计算PNI和SII,计算公式为PNI=白蛋白(g/L)+5×淋巴细胞总计数(109/L);SII=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PNI和SII能否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测因素。连续变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成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判断PNI和SII的预测能力。AUC越大,预测能力越强。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计算相应的优势比(OR)和95%CI。结果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7.94±8.97)岁,平均血清白蛋白为(42.13±4.28) g/L,平均PNI为51.29±6.09,平均SII为661.67±506.2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NI和SII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发病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NI和SII不能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预测因素。而PNI是预测肿瘤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T<3a和pT≥3a)。结论术前较低的PNI可以作为预测较差病理分期(pT≥3a)的独立因素。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膀胱肿瘤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中慢性炎症与活检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慢性炎症对重复穿刺活检结果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71例首次行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69.6(39~89)岁。平均PSA 16.1(4~50) ng/ml。平均PSA密度(PSAD)0.6(0.1~1.3) ng/ml2。平均前列腺体积(PV)40.2(16.7~129.5) ml,平均移行带体积23.9(0.7~49.5) ml。全麻下患者取截石位。安装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架及模板,在模板定位下采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穿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穿刺活检结果中慢性炎症与病理结果[前列腺癌、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良性前列腺组织(BPD)]的关系。分析前列腺癌组不同Gleason评分标本中慢性炎症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前列腺活检结果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3年内行重复穿刺患者活检结果中慢性炎症与病理结果(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的关系;筛选与重复穿刺活检结果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771例穿刺活检结果中,前列腺癌组354例,伴慢性炎症144例(40.7%);HGPIN组85例,伴慢性炎症13例(15.3%);BPD组332例,伴慢性炎症263例(7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和HGPIN组的PV(P均<0.001)、移行区体积(P均<0.001)和慢性炎症比例(P均<0.001)明显小于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PSA水平(P均<0.001),PSAD(P均<0.05)显著高于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炎症(OR=0.8,P=0.015)和PSAD(OR=22.7,P<0.01)是活检结果为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炎症(OR=0.1,P<0.01)和PSAD(OR=15.2,P<0.01)是活检结果为HGPIN的独立危险因素。Gleason评分6~10分组织的慢性炎症检出率分别为70%(35/50)、61%(36/59)、33%(69/209)、12%(3/25),9%(1/11)(P均<0.05),慢性炎症与较高级别肿瘤呈负相关。首次穿刺活检后3年内30例行重复穿刺活检,平均年龄71.2(45~80)岁;平均PSA 20.1(4~39) ng/ml;平均PSAD 0.7(0.2~1.3) ng/ml2;平均PV 39.3(18.5~119.0) ml,平均移行带体积19.9(12.5~40.5) ml。重复活检结果为前列腺癌组(阳性)9例,其中首次活检伴慢性炎症3例,无炎症6例;非前列腺癌组(阴性)21例,其中首次活检伴慢性炎症16例,无炎症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的PSA(P=0.031),PSAD(P=0.032)明显高于非前列腺癌组,慢性炎症比例(P=0.042)低于非前列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炎症(OR=0.7,P=0.012)和PSAD(OR=13.7,P<0.001)是重复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重复活检患者中,综合考虑PSAD(截断值0.15)和首次活检伴慢性炎症,预测结果为阳性8例,真阳性6例;阴性22例,真阴性19例。预测重复活检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90.4%、75.0%、86.3%。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中慢性炎症与活检结果为前列腺癌和高级别肿瘤呈独立负相关。对于PSAD<0.15且首次活检结果有慢性炎症的患者,可避免大部分患者再次进行穿刺活检。

  • 标签: 前列腺炎 活组织检查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摘要理想的免疫疗法具有对肿瘤的高度杀伤性和对自身组织机体的无害性,因此被用于治疗高致死性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免疫疗法当前主要包括疫苗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免疫调节剂疗法以及联合疗法,这些疗法分别通过不同的免疫机制治疗前列腺癌。被称作Sipuleucel-T的疫苗早已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而其他免疫药物的研究尚在进行。本文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各种免疫疗法的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免疫疗法 疫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