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专业典范对职业认同的影响。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12月选取辽宁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实习的144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护生专业典范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共发放144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144名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问卷总分为(60.82±10.86)分,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总分为(138.85±22.53)分,专业典范量表总分为(76.56±12.31)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校期间是否获得过奖学金、就业意向是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t=2.540,F=8.129;P<0.05)。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专业典范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护生职业认同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值为0.446~0.623,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就业意向、制定规划及专业典范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职业认同46.7%的变异。结论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仍有待提高。高校和实习医院可通过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护生制定职业规划,通过提高临床老师的专业典范作用来提高护理本科实习生的职业认同。

  • 标签: 学生,护理 本科 实习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 专业典范 职业认同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干预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应用,探讨其对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的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研究分为两步,第1步以凯尓曼态度形成三阶段学说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制定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干预方案(初稿),经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干预方案,含3个干预阶段,共41条干预措施。第2步应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级本科护生为试验组86人,在其大学学习期间(2016—2020年)实施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干预方案,以同校2012级本科护生为对照组56人,在其大学学习期间(2012—2016年)未实施此干预方案。2组护生采用护士职业态度测量量表连续评价其大学期间职业态度水平,测量时间点为入学一周内、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6周,共测量5次。结果重复测量设计显示,2组护士职业态度测量量表得分随时间而改变;大学一年级末试验组该量表得分为(6.06 ± 0.95)分,高于对照组(5.41 ± 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65,P<0.001),其他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好,可提高中医院校本科护生大学一年级期间职业态度;此干预方案需要进一步调整,以提高随后学习阶段的职业态度。

  • 标签: 护理学 本科生 中医 职业态度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干预方案,并对此方案进行应用,探讨其对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的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研究分为两步,第1步以凯尓曼态度形成三阶段学说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制定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干预方案(初稿),经过2轮专家函询,形成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干预方案,含3个干预阶段,共41条干预措施。第2步应用历史性对照研究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级本科护生为试验组86人,在其大学学习期间(2016—2020年)实施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干预方案,以同校2012级本科护生为对照组56人,在其大学学习期间(2012—2016年)未实施此干预方案。2组护生采用护士职业态度测量量表连续评价其大学期间职业态度水平,测量时间点为入学一周内、每学年第二学期第16周,共测量5次。结果重复测量设计显示,2组护士职业态度测量量表得分随时间而改变;大学一年级末试验组该量表得分为(6.06 ± 0.95)分,高于对照组(5.41 ± 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65,P<0.001),其他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态度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好,可提高中医院校本科护生大学一年级期间职业态度;此干预方案需要进一步调整,以提高随后学习阶段的职业态度。

  • 标签: 护理学 本科生 中医 职业态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