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正>汉语词头、诃尾的研究,长期处于静止停顿状态,《语言学论丛》第六辑(1980)蒋绍愚《杜诗词语札记》对“”字提出“词缀”性质的判定。从所述“犹自”、“空”等词中“”字的虚义和粘附特征看,所言“词缀”当实指词尾。这是近几十年来汉语构词法,汉语词汇形态研究中的一个突破。蒋文谓:“这些词语大都是汉语中常用的词,但它们有些意义和用法既不同于先秦两汉,又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意义和用法。”1986年出版的王鍈《诗词曲语辞例释》(增订本)在“”字条下新补一义:“,词缀,多缀于单音副词之后,构成双音副词,‘’在其中不为义。”“‘’偶亦可缀于单音节形容词、助动词之后,构成双音复词。”笔者以为词尾“”之始,似可再追至汉代,亦或先秦也有可能。也不限于缀在副词、助动词、形容词之后。以下分类胪述。

  • 标签: 词尾 助动词 副词 词缀 先秦两汉 单音节形容词
  • 简介:词尾"生"始见唐宋诗词及灯语,是方言的仿词。元明清时旧仿词消退,真正的方言词登上文献,又有新仿词。假头真尾、返朴归真的经历很典型,宋代开始的研究对此多有误说。这启示词尾研究需要向具体而微加强。

  • 标签: 词尾 源流 方言仿词
  • 简介:清人刘淇首言“”有无义的助词用法.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开明文言读本.导言》也说,“”字用法之一是:“附在‘故’‘正’‘终’‘犹’等副词后,本身无显明意义".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批学者对此问题继作扩大和深人的讨论,意见虽不完全统一,却也十分接近而实际上可以统一一种是认同“语助词”之说.如蒋绍愚先生.他是首先详作讨论的,先后有《唐诗词语札记》,《杜诗词语札记》、《唐诗语言研究》等论著.又如张永言先生主编《世说新语词典《言“助词.无实义”.一种是王(?)先生《诗词曲语辞例释》所言:“,词缀,多缀于单音副词之

  • 标签: 词尾“自” “复” “自”字 词义系统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世说新语
  • 简介:从清代《经传释词》开始,给""字增加新的义项,陆续形成一种增加新义的风尚。到当代《广释词》等辞书,新增的义项竟然积累多达27个,涉及到除感叹词外的所有词类。其实它们都是仅从使句子好像讲得"通"而望文生义的。从坚持词义的系统性与""的常义出发,对新增词义的共170多个例句,一一核查,可以充分证明所有新义都不能成立,而应否定。

  • 标签: “自”字 连续误增新义 望文生义 清理否定
  • 简介:古代盛说的“各有一目,不比不行”的比目鱼、“不比不飞”的鹣鹣鸟等极端怪异的许多鸟兽,古代学者信其有,但解释隔碍重重。它们的庐山真面目,是用谐音隐蔽的性内容。它们是系列性的,孤立地对个别词语很难破解,需要打歼灭战地进行系统性研究。

  • 标签: “比目鱼”类系列词 底蕴阐释 谐音 性内容 词语的系列性研究
  • 简介:词义的根据是理据,不探求理据而猜测词义就会有各种失误。理据有谐音理据与事理理据两种,方言词语的谐音理据更难探求,形成大量谐音趣难词。本文以《明清吴语词典》为例尝试探求其中若干方言词语的谐音理据。

  • 标签: 理据 谐音趣难词 《明清吴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