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正>近些日子,媒体和民众对红利的议论比较多。所谓红利,实际上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发展优势,以及利用这种发展优势所带来的好处。对此,我们不仅要有清醒认识,更需要有实际行动,通过形成共识进而推动实践,使优势产生最大的红利。无论人口红利、资源红利还是改革红利(或称体制红利、制度红利),都是发展优势及其运用所带来的结果。红利既会产生,也会消失。红利的消失,

  • 标签: 制度红利 优势产生 发展阶段 中等收入陷阱 社会改革 改革动力
  • 简介:<正>效率的来源可分为物质基础(一定的技术水平)和道德基础。在一定的技术水平的条件下,效率源于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而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要有合理的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实现人际关系的协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凝聚力的大小是人

  • 标签: 团体凝聚力 产生效率 道德基础 创造性 人的积极性 技术水平
  • 简介:<正>面对21世纪的新形势、新变化,中国需要大量的企业家,可中国的企业家是哪培养出来的呢?现在社会上对企业家的概念有错误认识,好像厂长经理就是企业家。实际上企业家是个经济学的概念,它是说明一种素质,而不是一种职务。不是说你是企业家就非得是厂长、经理。

  • 标签: 企业家 生长的植物 特殊环境 奥地利 经济发达国家 经济学教科书
  • 简介:当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怎么样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首先,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发展,不能全靠国有企业,一定要有相当大的私营企业,中国现在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大量的、新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说培养新的呢?因为他们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快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或者说中国的企业家主要是有三类:第一,中国第一批民营企业是硬拼出来的。很多民营企业是从地方的小企业发展起来,这些企业家原来对经济学、管理学不是太懂,但是他们通过硬拼一步步发展起来。

  • 标签: 民营企业家 中国 培养 国有企业 私营企业 发展速度
  • 简介:就中国目前而言,应该把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能盲目追求速度。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下滑,人们都说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究竟是什么意思?我理解,新常态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不做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包括中国在内有不少国家都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都是短期的,因为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发展方式就需要转变。就中国目前而言,应该把改革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能盲目追求速度。

  • 标签: 经济规律办事 经济发展 新型企业 过剩产能 经济结构失衡 下属部门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走出了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叠加的双重转型之路,也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现代化社会。这两种转型的叠加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因此,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构成了独特的改革开放之路,也为发展经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首先,转型要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最薄弱的环节是什么?是农业。

  • 标签: 双重转型 中国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传统农业社会 改革开放
  • 简介:回顾6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国家的宏观调控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标签: 宏观调控 经验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我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一直是乐观的,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只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机遇,利用国际上的资金技术,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就会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去年我们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就业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可能会更明显。失业率在一定时期内会增加,这是不要紧的,因为中国有长期的经济增长点。

  • 标签: 中国 经济增长 住房建设 西部开发 农村市场 农民收入
  • 简介:一、初次分配不公平的根源一是,历史原因,包括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传统文化的影响,各地区习惯势力大小不同等等。二是,在中国经济生活中,行业垄断因素严重阻碍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三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初次分配的工资级差、工资标准、工资的地区差别等等,都做了规定,到现在这一规定还依然保留了相当大的部分。四是,劳动力市场上买方、卖方,

  • 标签: 初次分配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劳动力市场 经济发展状况 公平竞争环境 计划经济体制
  • 简介:9月26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作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新一轮的经济改革》的学术演讲,就结构调整、宏观调控、土地确权、收入分配、城镇化、国资改革、民企转型、中等收入陷阱等八个问题展开全面阐述。演讲高屋建瓴,深入透彻,饱含着厉以宁教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和对未来改革的紧迫感。本刊节选转载,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改革 著名经济学家 学术演讲 中山大学
  • 简介:除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格管制,目前国内有关部门治理通胀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宏观货币、财政政策上的紧缩,以控制货币流通量,尤其是投资增长。而相对于有些单调的医治手段,通胀的“病因”却要丰富得多。

  • 标签: 紧缩政策 货币流通量 物价 价格管制 中国特色 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