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一年一度的早稻收购工作已经拉开帷幕。高温酷暑之下,无论是粮农还是收粮人员,都面临着很大的考验。而且,由于"卖"者与"收"者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从"卖"者的角度,粮农希望粮食部门的收购价格高一些,收购质量标准宽一点,服务环境好一点,售粮速度快一点。

  • 标签: 粮食收购 收储企业 进仓 粮食部门 质量标准 高温酷暑
  • 简介:粮食购销市场化,只有在粮食供求形势比较宽松的情况下才能实行,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粮食紧缺的时候,浙江也与全国一样,根本无法去想像粮食购销市场化。为了解决温饱,长期实行“以粮为纲”和统购统销的办法。但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制约着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由原来的严重短缺变成供求平衡、丰年有余。1992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和经营渠道,浙江也参列其中。但由于当时过高地估计了粮食形势,对粮食生产基础的牢固程度和粮食需求的潜在能量掌握不够,特别是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储备粮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和粮食调控能力还不强的形势下,作出了上述决定,使粮食供求关系很快发生了逆向变化。从1995年开始,全国各地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打好粮食翻身仗”的活动。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花巨资,加紧建设储备粮库,发挥粮食的“蓄水池”作用。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之1992年也有了很大的加强。在这样的形势下,浙江提出粮食购销市场化,应当说条件是具备的,也是较为可行的。它的条件就是凭借全国粮食形势的稳定,凭借主产区省份有效的粮食供给。因为,作为粮食主销区,粮食的消费水平会因为养殖业的发展而增加。进一步扩大的粮食缺口,就只能依靠主产区省份来供给。因此,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粮食安全,即在全国粮食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粮食安全,粮食购销市场化就无从谈起。因此,粮食购销市场化必须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后盾,并由其保障。

  • 标签: 浙江 粮食收购 粮食销售 市场化 粮食安全
  • 简介:建立粮食安全体系,将是我国“十五”期间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平衡。”这是党中央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而作出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尤其在今年粮食形势出现微妙变化的时候,党中央及时提出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建议,其意义十分重大,笔者就建立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意义,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 标签: 粮食工作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体系
  • 简介:这几年,要一提起粮食的发展,粮食部门干部职工的心里似乎都有一种难言之隐痛。为何?乃这几年的粮改风一阵紧似一阵。先是收储与附营分离,后是附营企业改制,国有收储企业减人增效,及至目前的粮食购销市场放开。政策业务缩减,管理权限变小,

  • 标签: 中国 粮食经济 改革政策 粮食企业 粮食安全 粮食购销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