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消化内科院中的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的方式是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2月到2015年的12月所进行治疗的120例院内感染患者,对其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病人入院之后对病人进行全身检查,同时对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及感染的部位和病原菌以及住院的时间与院内感染的联系。分析的结果显示120例院内感染的患者里有超出一多半是男性,一小部分为女性,对比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我们能够看出年龄是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120名患者里79.2%是呼吸道的感染,其中有48.3%是下呼吸道,30.8%是上呼吸道;16.7%属于胃部感染,3.3%属于泌尿系感染;分离出42株病原菌,其中有33.3%是铜绿假单胞菌,16.7%是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都是14.3%,9.5%属于产气杆菌,7.1%属于鲍氏的不动杆菌;60.0%平均住院时间在(16.8±5.7)d,40.0%则是(13.1±2.4)d,对比存在的差别显著(P<0.05),提示住院的时间有所提升院内感染率就会有所提升。结论是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直接和年纪与住院的时间有所关联,因此应该对其加以关注,以降低院内感染的问题。

  • 标签: 消化内科 院内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患者切口感染的围术期预防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0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的118例四肢骨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住院期间予抗生素治疗及相应的护理,观察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18例患者共计发生切口感染2例(1.69%),其中Ⅰ类切口1例(0.85%),Ⅱ类切口1例(0.8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8.23±2.84)d,均达到临床痊愈出院。结论:对四肢骨科手术患者给予积极的围术期预防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骨科患者 围术期 切口感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以播散性感染为特征的高IgE综合征(HIE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1例以马尔尼菲篮状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播散性感染为表现的HIES,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治疗过程及预后。以“高IgE综合征”和“Hyper-IgE syndrome”为关键词分别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18岁,因“腰痛3周余,发热4 d”入院。体格检查示口腔有乳牙滞留,双肾区叩击痛、手指关节过展。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总IgE明显升高。痰培养、支气管黏膜/左上臂坏死组织培养提示马尔尼菲篮状菌;肺泡灌洗液、左上臂坏死组织及右侧耳后脓肿穿刺液、肾脏引流液培养提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CT提示双肺弥漫斑片及结节样影,左肺上叶空洞性病变,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肾及肾周内感染性病变。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者存在STAT3突变,确诊HIES。检索到中英文文献19篇,涉及27例成人患者,确诊中位年龄23岁。常见皮肤感染(16/27)、湿疹(15/27)、IgE升高(26/27)、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7/27)和STAT3突变(11/27)。结论对于严重或播散性感染应警惕高IgE综合征。

  • 标签: 高IgE综合征 马尔尼菲篮状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嗜酸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