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第二发肿特点,探讨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发肿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 173例已经发生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和相关死亡信息,分析淋巴瘤患者的根本死因和死于第二发肿患者的特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发肿的影响因素。结果1 173例淋巴瘤患者中,死于淋巴瘤发病935例(79.7%),死于第二发肿94例(8.0%),死于其他各类疾病144例(12.3%)。在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217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本死因为第二发肿38例(17.5%)。在生存时间超过10年的60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本死因为第二发肿17例(28.3%)。94例死于第二发肿的患者中,死于肺癌31例,胃癌15例,肝癌13例,胰腺癌9例,结直肠癌6例,第二发淋巴瘤6例,其他类型肿瘤14例。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一线治疗效果和是否进行胸部或纵隔区放疗与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发肿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一线治疗效果(P=0.030)和是否进行胸部或纵隔区放疗(P=0.039)是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发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第二发肿是影响淋巴瘤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死于第二发肿的风险显著增加。一线治疗的效果和接受胸部或纵隔区放疗是淋巴瘤患者死于第二发肿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淋巴瘤 死亡原因 第二原发肿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1990年与2016年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1990年和2016年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进行描述。主要指标包括发病数、死亡数、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同时使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人口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DALY率、YLL率和YLD率。结果2016年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为250.68/10万,较1990年增加30.03%;标化死亡率为115.83/10万,较1990年降低26.71%。恶性肿瘤DALY、YLL和YLD分别为67.12万人年、65.11万人年和2.01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加85.83%、82.79%和302.00%;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分别为2 549.00/10万和2 469.84/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33.22%和34.30%;标化YLD率为79.16/10万,较1990年增加37.17%。2016年男性DALY、YLL和YLD分别为42.88万人年、41.78万人年和1.10万人年;女性分别为24.24万人年、23.33万人年和0.91万人年。2016年不同恶性肿瘤中,DALY和YLL排名前3位的均分别为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YLD排名前3位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2016年恶性肿瘤DALY负担最高的年龄段为50~69岁,为32.36万人年,占总DALY的48.21%,较1990年增加87.70%。结论北京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重,以过早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为主,伤残疾病负担增长迅速。疾病负担集中在50~69岁,且男性高于女性。肺癌居恶性肿瘤疾病负担首位。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增加。应从青少年开始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肿瘤危险因素的预防与干预,加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规范患者治疗和康复指导。

  • 标签: 恶性肿瘤 筛查 疾病负担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1990年与2016年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1990年和2016年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进行描述。主要指标包括发病数、死亡数、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同时使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人口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DALY率、YLL率和YLD率。结果2016年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为250.68/10万,较1990年增加30.03%;标化死亡率为115.83/10万,较1990年降低26.71%。恶性肿瘤DALY、YLL和YLD分别为67.12万人年、65.11万人年和2.01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加85.83%、82.79%和302.00%;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分别为2 549.00/10万和2 469.84/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33.22%和34.30%;标化YLD率为79.16/10万,较1990年增加37.17%。2016年男性DALY、YLL和YLD分别为42.88万人年、41.78万人年和1.10万人年;女性分别为24.24万人年、23.33万人年和0.91万人年。2016年不同恶性肿瘤中,DALY和YLL排名前3位的均分别为肺癌、肝癌和结直肠癌;YLD排名前3位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2016年恶性肿瘤DALY负担最高的年龄段为50~69岁,为32.36万人年,占总DALY的48.21%,较1990年增加87.70%。结论北京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重,以过早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为主,伤残疾病负担增长迅速。疾病负担集中在50~69岁,且男性高于女性。肺癌居恶性肿瘤疾病负担首位。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增加。应从青少年开始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肿瘤危险因素的预防与干预,加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规范患者治疗和康复指导。

  • 标签: 恶性肿瘤 筛查 疾病负担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估计不同危险因素控制场景下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和过早死亡概率,以及实现过早死亡概率防控目标的情况。方法基于国内外规划文件提出的恶性肿瘤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目标,设定多种危险因素控制场景。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的结果,计算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分值,根据比较风险评估理论将恶性肿瘤的死亡数分成可归因和不可归因两部分。采用比例变化模型估计出未来危险因素暴露和恶性肿瘤的不可归因死亡数,进而估计2030年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和过早死亡概率。分析均通过R 3.6.1软件实现。结果如果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按1990-2015年变化趋势发展,2030年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数、标化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分别为361.87万例、153.96/10万和8.92%。如果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2030年恶性肿瘤的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7.57%。结论危险因素控制对于降低恶性肿瘤死亡和过早死亡负担具有重要作用,但恶性肿瘤过早死亡概率的下降情况与实现规划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 标签: 恶性肿瘤 危险因素 预测 疾病负担 死亡 过早死亡概率 标化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