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左心耳封堵和无导线起搏分别是针对心房颤动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新的器械治疗手段。本文报告为一例同时符合两种治疗的适应证的患者行一站式左心耳封堵与无导线起搏植入术,可显著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并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

  • 标签: 左心耳封堵 无导线起搏器 一站式
  • 简介:摘要三尖瓣反流常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风湿性瓣膜病和外伤等,常伴有症状性心力衰竭及高死亡率,传统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但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且很多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报道1例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行经股静脉异位三尖瓣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并结合文献分析了异位三尖瓣植入术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三尖瓣闭锁不全 腔静脉 异位三尖瓣植入术 腔静脉瓣膜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带孔房间隔分流治疗肺动脉高压犬模型的短期疗效。方法健康雄性比格犬36只,犬龄1~2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经导管球囊扩张房间隔造口术(BAS)+分流组、BAS组和无造口组3组,每组12只。在犬右心房内注射脱氢野百合碱(1.5 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建模成功后,BAS+分流组犬行BAS,术后置入带孔房间隔分流,BAS组犬行球囊扩张房间隔造口术,无造口组犬不予任何干预。于建模前,建模后2个月,手术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测量各组犬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于手术治疗后1、3、6个月对BAS组和BAS+分流组犬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分流及房间隔造口的开通情况。于手术治疗后1、3、6个月各组分别处死3只犬,取心脏房间隔组织及房间隔分流进行大体观察,观察分流内皮化情况;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中小血管附近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肺血管内膜增厚和狭窄的情况。结果2只犬在建模后24 h内死亡,剩余34只犬,其中BAS+分流组12只、BAS组11只、无造口组11只。与BAS组比较,BAS+分流组犬手术治疗后3个月平均右心房压力(mRAP)和NT-proBNP较低(P均<0.05),手术治疗后6个月心输出量(CO)较高、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低(P均<0.05)。与无造口组比较,BAS+分流组犬手术治疗后1、3和6个月mRAP和NT-proBNP较低(P均<0.05),手术治疗后6个月CO较高、SaO2较低(P均<0.05)。与无造口组比较,BAS组犬手术治疗后1个月mRAP和NT-proBNP较低(P均<0.05),手术治疗后3、6个月mRAP、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示,手术治疗后1个月BAS组犬房间隔存在极细束右向左分流,手术治疗后3个月BAS组所有犬的造口基本闭合,手术治疗后1、3、6个月BAS+分流组犬的分流处仍存在明显右向左分流,分流成形良好。大体观察结果示,手术治疗后1个月BAS组犬房间隔处有明显穿刺孔,但手术治疗后3个月时房间隔穿刺孔闭合;手术治疗后6个月BAS+分流组犬分流表面内皮化进程良好,边缘无血栓形成。HE染色结果示,无造口组犬肺血管内膜明显增厚,肺血管狭窄,肺泡组织塌陷,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微小血管闭塞、机化,手术治疗6个月后BAS+分流组犬肺血管内膜厚度与无造口组相仿。结论采用带孔房间隔分流治疗肺动脉高压犬模型具有长期维持造口开放的优点,疗效优于单纯球囊扩张。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房间隔造口术 带孔房间隔分流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评价左心耳封堵(LEFTEAR)用于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禁忌或抗凝治疗后仍有脑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LAA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纳入全国9家医院共计200例拟行LAAC的房颤患者。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顺利完成200例入组。患者年龄(68±8.7)岁,年龄范围38~89岁,男112例(56%),CHA2DS2-VASc评分(3.5±1.44)分,HAS-BLED评分(2.5±1.18)分。入组患者均植入新型盘式封堵LEFTEAR。左心耳成功封堵标准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封堵周边无或少量残余分流(PDL≤3 mm)。以术后12个月内的复合终点事件(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心脏性/不明原因死亡)为主要有效性指标,以术后12个月内的严重不良事件(SAE)为安全性指标。结果196例患者植入封堵,余4例未予植入(1例发现左心耳开口>35 mm,1例尝试封堵失败后放弃,2例完成房颤消融后尝试行LAAC出现心脏压塞)。其中房颤一站式手术(消融联合LAAC)133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均随访6(4,11)个月。围术期和随访期均无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SAE均发生在一站式手术患者中,心脏压塞7例,封堵脱落或明显移位3例。其中9例发生在围术期,心脏压塞6例,仅2例需要行急诊外科手术;封堵脱落或明显移位3例。即刻成功率达到100%,其中178例未见残余分流。累计完成153例随访(79.7%,153/192)已经完成至少1次TEE检查患者中,左心耳成功封堵率为98.7%(151/153),未见封堵表面血栓形成。结论应用新型盘式封堵(LEFTEAR)行左心耳封堵术,总体较有效和安全。房颤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术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