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药物缓解瑞芬太尼致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搜索通过干预措施缓解瑞芬太尼致痛觉过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ADDIS 1.16.5和R4.0.2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RCT。与安慰剂相比,6种干预措施中有3种可缓解瑞芬太尼致痛觉过敏,概率排序依次为:布托啡诺[MD及其95%CI为-1.50(-2.80~-0.24)]、右美托咪定[MD及其95%CI为-1.20(-2.40~-0.09)]和氯胺酮[MD及其95%CI为-0.88(-1.60~-0.16)]。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布托啡诺的效果尚待验证;2种干预措施可减少术后24 h阿片类药物用量,概率排序依次为:右美托咪定[MD及其95%CI为-14.00(-28.00~-0.19)],氯胺酮[MD及其95%CI为-9.20(-18.00~-0.08)];1种干预措施可降低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右美托咪定[RR值=0.28,95%CI为(0.16~0.22)]。结论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减轻瑞芬太尼致痛觉过敏的效果最好。

  • 标签: 哌啶类 痛觉过敏 网络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nce、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2月,检索语种为英文。收集比较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指标包括:孕产妇中转剖宫产率、镇痛1 h时VAS评分、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率;新生儿出生1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脐血pH值。由2位研究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1 578例孕产妇,其中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组794例,硬膜外分娩镇痛组784例。与硬膜外分娩镇痛组相比,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组孕产妇镇痛1 h时VAS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升高(P<0.05),孕产妇中转剖宫产率、瘙痒发生率和新生儿出生1及5 min时的Apgar评分、脐血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效果不如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但在严密监测下使用,不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 标签: 哌啶类 镇痛,病人控制 镇痛,硬膜外 分娩疼痛 Meta分析
  • 简介:【摘 要】药品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而为了保障药物的安全、可靠,药品的出厂前,企业都会开展一些质量验证工作,以确保药物的健康,能够实现对患者某种疾病的治疗。检验过程中,检测试剂的质量,对药品的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对试剂质量对药品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确保检测试剂质量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有关企业提供参考。

  • 标签: 试剂 药品检验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病人进行综合护理的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接收的产后出血的患者7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综合护理两种方式进行干预,对不同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后,乙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甲组,乙组在分娩2 h和24 h内出血量明显少于甲组。研究数据在两个组中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出血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相关指标的改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产后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银杏黄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分配法,将样品分为两份,一份为对照组,另一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样品给予薄层色谱法检测;观察组给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两组药物分析中的山茶素、异鼠李素等物质的分离率、纯度、回收率等。结果:观察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其山茶素、异鼠李素分离率明显高于对照使用薄层色谱法,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药品的监测而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其检测准确率相对要高。这便能够精确反应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这种方法法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品检验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