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作者: 李琳琳 陈虎 李伟伟 王勇 周永胜 王永波 孙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卫生部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淄博 255086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口内扫描仪定量评估正常力咬合下后牙长轴角度变化量及牙冠特征点相对位移量,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招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研究生志愿者15名(男性5名,女性10名,年龄22~30岁),用口内扫描仪扫描牙列,扫描获得张口状态上颌和下颌后牙表面数据(U1、L1)作为咬合前数据;嘱志愿者以正常力咬合,扫描后牙颊侧获得颊侧咬合数据,作为配准依据。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沿上下颌后牙表面数据牙冠龈缘及近远中邻接触区绘制边界线,确定上下颌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第二磨牙的牙冠长轴、质心及近中功能尖顶点,分割上下颌后牙表面数据为单牙数据。通过单牙数据和颊侧咬合数据对应牙冠颊面共同区域,将单牙数据逐一配准至咬合数据,获得新的上下颌后牙数据(U2、L2),作为咬合后数据。以第一磨牙为基准,测量第一磨牙与邻牙间牙冠长轴夹角及质心距离,计算咬合前后变化量,以咬合后质心距离变小为负值,反之为正值。以第一磨牙牙冠表面为共同区域,分别将L1、U1配准至L2、U2,测量咬合前后第二前磨牙或第二磨牙的牙冠长轴偏转角度、质心及近中功能尖偏移量。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同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二磨牙相同测量项目间差异以及上下颌同名牙相同测量项目间差异。结果同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二磨牙相同测量项目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质心距离的咬合前后变化量[-0.022(0.046) mm]显著大于上颌[-0.006(0.040) mm](P<0.05)。咬合前后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长轴偏转角度[0.913°(0.647°)]和第二磨牙质心偏移量[0.102(0.106) mm]分别显著大于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为0.590°(0.550°)和0.074(0.060)mm](P<0.05)。结论咬合前后上下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均可发生牙冠长轴偏转及质心偏移,下颌变化量显著大于上颌。

  • 标签: 牙齿松动度 磨牙 双尖牙 牙尖交错位 口内扫描
  • 作者: 朱玉佳 蒋博 孙玉春 赵一姣 王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卫生部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三维影像数据和光学扫描数据获取牙齿、牙列三维信息用于临床诊断和分析,已成为数字化诊疗不可或缺的环节。影像学数据与光学扫描数据在数据获取范围和数据精度方面各有特点,单一数据来源对牙齿及牙颌信息的表达均不够精确或完整。目前,口腔医学领域常通过对上述两种来源数据进行一体化处理,运用特定方法或算法构建兼具高精度牙冠信息和完整牙根信息的三维冠根整合模型,以满足口腔临床在正畸功能性诊断排牙、种植手术导板设计,以及各种牙体、牙周手术导板设计方面的需求。这种构建三维冠根整合模型的一体化处理方法是口腔医学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将针对三维冠根整合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归纳,回顾各种算法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分析评价这些算法技术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应用和科研提供参考。

  • 标签: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光学扫描 三维冠根模型
  • 作者: 陈克难 姜俊岐 王珺林 孙玉春 郭传瑸 许向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健康成人下颌髁突运动包络面三维模型参数,为人工颞下颌关节窝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招募健康成年人34名(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包括少量校外人员,均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作为受试者,年龄(25.4±2.8)岁,其中男性9名,女性25名,采用下颌髁突功能面三维运动轨迹的推算模拟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髁突运动包络面,进而分别获取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前伸运动、侧方运动时的三维形态,测量包络面总面积、髁突在下颌不同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及其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将受试者锥形束CT重建的头颅模型与髁突运动包络面模型配准,在Geomagic Studio软件内测量髁突前后径和内外径,包络面前后径、横径(前、中、后)以及包络面矢状角(包络面矫正矢状轴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使用SPSS 24.0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包络面总面积为(760±133)mm2,其中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占总面积的(63.3±15.2)%,前伸运动占(14.9±9.6)%,侧方运动占(21.8±13.3)%;髁突内外径为(19.8±2.3)mm;包络面前后径为(21.2±3.1)mm,包络面横径(前、中、后)分别为(20.6±2.4)、(20.4±2.4)和(22.0±2.6)mm,包络面横径比髁突内外径增大约2 mm。包络面矢状角为6.8°±6.2°,包络面横径(前、中、后)与髁突内外径均呈高度正相关(r=0.98,P<0.001;r=0.99,P<0.001;r=0.93,P<0.001),包络面总面积与髁突内外径、包络面前后径呈中度正相关(r=0.64,P=0.002;r=0.62,P=0.004)。结论髁突在下颌开口运动中形成的三维形态面积在包络面总面积中占比最大,包络面矫正矢状轴与正中矢状面呈一定角度,包络面横径比髁突内外径增大约2 mm,包络面横径(前、中、后)与髁突内外径均呈高度正相关。

  • 标签: 下颌骨髁状突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模拟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年人(19-44)
  • 作者: 沈妍汝 陈虎 马珂楠 孙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感光聚合物喷射(photopolymer jetting,PJ)一体化三维打印多色多硬度牙颌模型,定量评价打印精度,以期为PJ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扫描和软件处理的上颌Kennedy第二类第一亚类牙列缺损的牙颌模型数据为参考数据,通过基于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技术的单色单硬度打印机(DLP-800d)打印单色单硬度DLP模型5个(DLP组),通过基于PJ技术的多色多硬度打印机(J300Plus)打印多色多硬度PJ模型5个(PJ组)。三维扫描打印模型,将打印模型扫描数据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配准于参考数据,计算整体及各区域(余留牙列、邻缺隙基牙、完整牙龈、非游离缺失区牙龈、游离缺失区牙龈、可摘局部义齿黏膜支持区)的三维偏差,以均方根值表示,均方根值越小,打印正确度越高;将同组5个模型的扫描数据进行两两配准后计算三维偏差,均方根值越小,打印精密度越高。以200 μm为临床可接受误差的阈值。比较两组牙颌模型打印正确度和精密度的差异。结果两组牙颌模型整体及各分区打印正确度均方根值均小于200 μm;DLP组整体打印正确度[57.70(2.10) μm]显著优于PJ组[71.00(7.70) μm](P<0.05);DLP组整体打印精密度[15.20(5.05) μm]显著优于PJ组[37.55(15.55) μm](P<0.05)。结论本项研究采用的国产PJ打印机能以较好的正确度和精密度打印多色多硬度牙颌模型,可为实现牙颌模型软硬组织区域硬度差异化仿真提供一体化三维打印。

  • 标签: 牙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打印 感光聚合物喷射 多色 多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