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价值相对主义否认普遍价值和价值一般,只讲价值的相对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其实质是价值虚无主义。从西方哲学史来看,探讨普遍定义的方法,始于苏格拉底,也是柏拉图“相”论的来源。苏格拉底的探索并非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不可知论的,而是由怀疑开始而终于确定。

  • 标签: 正义 定义 价值相对主义 价值虚无主义 苏格拉底
  • 简介:处在社会变动年代,鲁迅倡说“拿来主义”。他的翻译目标是开拓民智,“获一斑之知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时”。科学救国行不通,他便弃医从文。鲁迅反对为“顺”而损害原作。他认为,硬译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手法,一面尽量输入新的思想,一面尽量消化吸收,这就是尽可能等值的直译。这一原理没有过时。马丁·路德同样为民众启蒙而翻译。宗教翻译者应有社会担待和使命感。宗教经典的翻译应该促进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进化,是传递宗教真义,教化国民而不是中国化,也不是象牙塔中的高雅鉴赏,要提防本土化的陷阱和染缸。翻译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和各个族群彼此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促进闭塞痼弊僵化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喧您。翻译与介绍异域新思潮密切关联,促使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主流文化,而不是相反。

  • 标签: 改革 路德 奥古斯丁 本土化
  •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期,基督教世界经历了深刻的急剧的转折。宗教态度发生了变化,信仰的模式被重新构造,行为的动机被重新思考,关于实在的概念被重新设计,宗教的自我意识被按照新的规范加以体验和解释。宗教转向力学的、革新的、活动的、甚而是实验的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关于变化的神学代替了关于永恒的神学。神学不再只有一个传统,而是几个传统。整个基督教世界的目的是应付处于全面转折中的时代。1965年诞生的希望神学把主要注意力转向以现实的,宗教——世俗主义形式出现的上帝之国的来临上。此时,理想的社会不再是短暂的闪光或虔诚的愿望,而是"以特定、具体的

  • 标签: 希望神学 末世论 基督教神学 宗教 神学家 上帝
  • 简介:敬畏是对万物尊严的直观,是对超然性的辨识。犹太一基督教认为,智慧由敬畏推动,敬畏是信仰的前提,是信仰的根源。人们应当接受敬畏的指导。丧失敬畏,就会缺少洞察力。科学主义是失去敬畏的结果。学术界最近对科学主义的讨论,说明人文精神开始崛起。科学主义大概是一种国产货。我们今天应当在世界大家庭的语境中说话或言说。敬畏自然与敬畏生命,二者同中有异。但是,我们所说的敬畏自然,一点也不意味着自然主义。我们反对科学技术的僭越。自然主义恰恰忽视不同于单纯物质的生命。国内学者已经普遍注意到人类道德的关怀应当扩大到人类之外的存在上。

  • 标签: 科学 敬畏 科学主义 自然主义 生命 智慧
  • 简介:今天,在书店和图书馆里,许多科学书籍与宗教书籍并列齐排。许多书籍的题目中赫然并列着科学术语和宗教术语:量子力学、全息照相、爱因斯坦、佛陀、上帝、物理学、神秘主义者、创世、末世、大爆炸、黑洞……

  • 标签: 形而上学 上帝 新时代 量子力学 科学术语 全息照相
  • 简介:一、祭悼丁光训先生泪雨祭悼,血洒十字。葡萄园丁,修蔓剪枝。为盐做光,牧羊济世。示范垂训,遗风千里。学生,安希孟金陵协和神学院:惊悉尊敬的丁光训主教仙逝,不胜悲悼。先生此别,荣归主怀,遥祝先生一路走好,早升遐天堂。我于1980年进入当时南京大学宗教研

  • 标签: 丁光训 希孟 南京大学 基督教信仰 外文系 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