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古籍中,有一些数目字连文形式的词语。这些词语,不能直观地以单纯的数目概念去看待,它们往往有特别的含义,若不分辩,则易造成理解上的失误。●一二(1)谓次第无遗。《吴越春秋》:“孤闻子善射,道何所生,愿子一二其辞。”(2)犹一一。逐一的意思。司马适《报任安书》:“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 标签: 连文 《吴越春秋》 《报任安书》 子一 连昌宫词 参宿
  • 简介:《山海经·海内南经》所记孟涂听讼的故事中,决狱者仅凭“其衣有血”而执其入。其实,“其衣有血”是经“神判”理屈而被神兽触伤所致。而表示“神判”的话语恰恰误脱,遂使经文在情理上产生疑窦。

  • 标签: 《山海经》 神判 “衣有血”
  • 简介:“所”字用法通考张其昀1.1“所”字,甲骨文未见。古籍中,‘所”字初见于《尚书》(指今文)中的数篇,其著作年代最早的一篇是《牧誓》.该篇自伪孔安国传称武王“至牧地而誓众”以来,一直都认为是周武王伐纣兵至牧野迫;临如歌时的誓师之辞.至近代以来才有人怀疑...

  • 标签: “所”字 动作行为 结构助词 用法 称代 春秋时期
  • 简介:文章时表示空间运动意义的动词“上”、“下”的用法进行了多视角的、贯穿古今的系统化的描写。共分四段:一、导言。着重指出“上”、“下”的用法都与它们的最初引申义“升”、“降”与“优”、“劣”密切相关。二、空间的客观因素决定“上”、“下”的使用。从高低、方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揭示出古人观念以南为上、北为下(恰与个相反),因而在二词的使用上与今人相参差的现象。三、心理的主观因素决定“上”、“下”的使用。主要论证了“高攀”用“上”、“低就”用“下”的规律,阐发了“上农村锻炼去”与“下农村锻炼去”之类(短语)语义略同而心理前提有异的语言深层次问题。四、语言习惯决定“上”、“下”的使用。主要论列二词使用的不整齐局面。比如:“下饭店”可说,而”“下商店”不可说;“上车间”与“下车间”虽表示相同的运运趋势,但二者的(优劣)背景不同;“东行曰下”,但只可说“上东方”而不可说““下东方”,等等。最后,还就“下扬州”与“上扬州”等例提及语体色彩的古今雅俗对于二词使用的影响。

  • 标签: “上” 空间因素 处所宾语 语言习惯 专有名词 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