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前列增生采用尿道前列和等离子治疗的疗效。 方法: 在救治及诊疗的 前列增生 病患中择取 98 例,限定入院时间 2016 年 6 月至 2019年 1 月 ,执行随机分组法, 49 例 实验组病患 行 尿道等离子治疗 , 49 例对照 组病患 行 尿道前列 治疗 。 结果: 对比对照组及实验组数据,后者中、术后相关指标、术后半年相关指标均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作用, P < 0.05 。 结论: 前列增生采用尿道前列和等离子治疗,后者疗效良好, 术后并发症少 , 优于前者。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等离子电切术
  • 简介:【摘 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前列增生症采用尿道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2016 年 2 月 ~2018 年 7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前列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 开放 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尿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与观察组相比,参照组术后导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均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P<0.05 。 结论: 采用尿道治疗前列增生症,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经尿道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浅表性膀胱癌采用尿道膀胱肿瘤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效果。 方法: 在救治及诊疗的 浅表性膀胱癌 病患中择取 60 例,限定入院时间 2016 年 11月至 2018 年 10月 ,执行随机分组法, 30 例 实验组病患 行 尿道膀胱肿瘤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 , 30 例对照 组病患 行 尿道膀胱肿瘤治疗 。 结果: 对比对照组及实验组, 后者导尿管留置时间 缩短 、肿瘤复发 几率明显降低 , 差异有统计学作用, P < 0.05 ;对比分析 2 组病患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差异无统计学作用, P > 0.05 。 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采用尿道膀胱肿瘤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取得了满意成效。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海上风电建设最主要的施工活动就是起重吊装,随着离岸距离越来越远,对海上风吊装作业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何加强海上风吊装作业安全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是保证施工期间安全的基本条件。本文分别从人、机、料、法、环五个环节说明了海上风吊装作业事前管理,并对吊装过程中各个危险环节如何进行安全控制进行详细阐述,希望对以后的吊装有借鉴作用。

  • 标签: 海上风电 安全 吊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影像学引导的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STN-DBS)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行STN-DBS的原发性PD患者21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局麻组(前8例)和全麻组(后13例)。局麻组在局麻下植入电极,通过中微电极记录及临床测试验证并矫正植入位置,全麻组在全麻下植入电极,通过中CT扫描验证并矫正植入位置。比较2种手术流程靶点植入准确性、手术时间及术后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植入双侧电极并完成至少6个月术后随访。全麻组两侧电极的绝对误差均小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两侧电极的径向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局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开机后6个月药物关期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运动症状部分评分改善率、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影像学引导并使用中CT验证电极位置的全麻STN-DBS手术与常规局麻手术相比用时更短,植入准确性及术后疗效同样满意。

  • 标签: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阻肺合并l型呼吸衰竭病情干预阶段使用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样本限定为本院在院慢阻肺合并l型呼吸衰竭患者共计74例,于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收录相关样本,行常规干预的3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经鼻高流量氧疗干预的37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分析组间干预效果、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数据差异。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分析,有效及显效占比94.59%,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调研数据有意义(P<0.05);干预前组间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插管率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慢阻肺合并l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干预阶段,鼻高流量氧疗干预措施的实施对患者肺功能状态的改善效果显著,有效促进患者呼吸频率改善,机体平均动脉压降低,优化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经鼻高流量氧疗 慢阻肺 l型呼吸衰竭 应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改良乳腺癌根治在治疗乳腺癌中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于 2014年 6月— 2015年 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 13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乳腺癌根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值。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且中出血量少(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4.41% vs 14.71%),( P<0.05);术后 1年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 1.47% vs 4.41%),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 97.06% vs 95.5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改良乳腺癌根治效果确切,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 乳腺癌 并发症 复发率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7.9±7.8)岁。病变位于左、右侧各5例。所有患者均有输尿管结石相关手术史。术前血肌酐中位值71(68~610)μmol/L,其中2例为孤立肾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分别为206μmol/L和610μmol/L。术前行泌尿系B超、CTU和输尿管逆行造影等检查对肾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情况进行评估:患侧肾盂分离为(3.1±0.7)cm;上段狭窄7例,中段狭窄2例,多段狭窄1例;输尿管狭窄长度为(3.2±0.7)cm。10例均全麻下行腹腔镜颊黏膜输尿管成形中游离并纵行切开狭窄段输尿管,根据狭窄情况取长3.0~4.5 cm、宽1.0~1.5 cm的颊黏膜,修整后与狭窄段输尿管镶嵌吻合修复输尿管狭窄。结果本组1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99.2±27.4)min,中出血量(101.5±54.7)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4.5(3.0~7.0)d,术后住院时间(7.9±1.9)d。术后1周患者发音吐字清晰,进食无障碍。术后1~2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11.3±4.2)个月,影像学检查见患侧肾积水明显改善,患侧肾盂分离中位值1.8(0~2.2)cm。术后复查血肌酐中位值82(66~235)μmol/L,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血肌酐明显下降。结论腹腔镜颊黏膜输尿管成形治疗输尿管狭窄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进行评估。

  • 标签: 输尿管梗阻 腹腔镜 颊黏膜 输尿管成形术 重建手术
  • 简介:摘要全膝关节置换已是老年骨关节炎标准治疗方式,但患者术后满意度仍不尽如人意。随着对手术认识和技术的提高,各种造成预后不良的原因被人们逐渐认识,而过度填充也成为一项重要影响因素。过度填充现象广泛存在于临床工作中,但往往易被忽略,其会造成膝前痛、髌骨轨迹不良、屈曲限制、髌股关节压力增加等多种不良后果;但仍有相关技术可以规避不良后果。本文由作者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 ,Pubmed中完成文献检索,最终纳入有意义的47篇文章,对当前过度填充产生的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方式作一综述。本文通过对过度填充现象的总结,让更多关节医师认识到过度填充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相关处理,从而使患者有更好的预后体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髌股疼痛综合征 髌骨股关节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治疗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1月收治的 6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采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治疗,观察 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肛门外观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Р﹥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 7.22±1.83) d和( 18.71±4.52)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Р﹤0.01);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对肛门外观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治疗Ⅲ期肛裂能显著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裂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哨兵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治疗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1月收治的 6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采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治疗,观察 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肛门外观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Р﹥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 7.22±1.83) d和( 18.71±4.52)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Р﹤0.01);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对肛门外观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治疗Ⅲ期肛裂能显著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裂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哨兵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治疗Ⅲ期肛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1月收治的 60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例,治疗组采用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裂切除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治疗,观察 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肛门外观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 Р﹥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 7.40 ±0.61 )d和( 19.10 ±1.25 )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Р﹤0.01);术后第 1、 3、 5、 7天创口疼痛指数,术后尿潴留、大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对肛门外观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形哨兵痔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肛门修复成形治疗Ⅲ期肛裂能显著缩短疗程,减少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肛裂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哨兵痔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脊神经后根射频消融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行CT引导下脊神经后根射频消融治疗的PHN患者102例,年龄(69.7±9.4)岁,男42例,女60例。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前(T0)及术后1 d(T1)、3个月(T2)、6个月(T3)、9个月(T4)和12 个月(T5)时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PHN患者在T0、T1、T2、T3、T4、T5时间点的NRS评分M(Q1,Q3)分别为6(6,7)、2(2,3)、3(2,4)、3(2、4)、2(1,4)、2(1,4)分,PSQI评分M(Q1,Q3)分别为14(13,16)、4(3,6)、6(4,8)、5(4,6)、4(2,8)、4(2,9)分;与T0相比,术后T1~T5各时间点的NRS和PSQI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患者术后1年总有效率为71.6%(73/102),满意度为8(5,9)分,复发率为14.7%(15/102),复发时间为(7.5±0.8)个月。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麻木,发生率为86.0%(88/102),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麻木程度逐渐减轻。结论CT引导下脊神经后根射频消融治疗PHN有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安全性较好,可能是治疗PHN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案。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射频消融 疗效 安全性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病人60例,年龄54~76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组(AL组)。2组气管插管完成后,采用0.5%罗哌卡因15 ml行收肌管阻滞;AL组在中截骨完成后由者行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毕行病人自控收肌管阻滞镇痛,配方:罗哌卡因40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200 ml,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VAS评分> 4分时,按压镇痛泵后30 min仍未缓解,则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进行镇痛补救。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术后24、48和72 h(T1-3)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10的浓度。分别于T1-3时评定患肢肌力;记录术后72 h内病人满意度评分、镇痛补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AL组术后各时点血清IL-6浓度降低,血清IL-10浓度升高,术后病人满意度评分增加,镇痛补救率降低(P<0.05),术后患肢股四头肌肌力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麻醉可减轻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炎症反应。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肌纤维,骨骼 麻醉,局部 炎症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良CT血管造影(CTA),探讨基于浅筋膜穿支的股前外侧皮瓣术前全程穿支评估与中偏心设计,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月—2022年7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共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及10例上肢开放性损伤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3~75岁,平均56.6岁。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均在同期行肿瘤扩大切除+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重建口腔或颌面;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在Ⅰ期行彻底清创后,于Ⅱ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清创后创面面积为3.5 cm×3.5 cm~25.0 cm×10.0 cm,所需皮瓣面积为4.0 cm×4.0 cm~23.0 cm×13.0 cm。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行改良CTA检查,改良CTA的参数设置主要为降低管电压和管电流,增加造影剂剂量及双时相扫描。将获取的图像数据上传至GE AW 4.7工作站,采用容积再现功能进行可视化重建并对全程穿支评估。术前根据前述评估进行穿支及其源动脉信息的体表标记,中根据所需皮瓣面积及形状设计和取以可见的浅筋膜穿支为中心的偏心皮瓣。对皮瓣供区创面行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对比改良CTA检查与传统CTA检查的总辐射剂量。统计改良CTA下双侧皮瓣供区的穿支穿出点分布及浅筋膜穿支长度、走行。将术前观测的目标穿支类型、数目、来源,穿支穿出点分布及其源动脉管径、走行、分支情况与中进行对比。观测术后供区创面愈合、受区皮瓣成活情况。随访皮瓣质地、外观,口腔及上肢功能,股部供区功能。结果改良CTA检查的总辐射剂量小于传统CTA检查。共观察到双侧供区穿支48支,其中31支(64.6%)向外下方走行、9支(18.8%)内下方走行、6支(12.5%)外上方走行、2支(4.2%)内上方走行,浅筋膜穿支平均长度为19.94 mm。术前观测到的目标穿支来源及其源动脉管径、走行、分支与中探查到的基本一致;术前观察到肌间隙型(含肌皮-肌间隙)穿支15支、肌皮型穿支10支,与中探查一致;术前体表穿支穿出点标记与中实际穿支穿出点距离为(0.38±0.11)mm。术后皮瓣均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5例患者植皮供区创面及17例患者直接拉拢缝合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2个月~1年,平均8.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轻度臃肿;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饮食、闭开口活动无障碍,舌癌患者的言语功能轻度障碍但能完成基本的语言交流,上肢软组织损伤患者腕及肘关节、前臂旋转功能无明显受限;股部供区无明显紧绷感,髋、膝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对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行改良CTA可视化重建,能够评估全程穿支,尤其是浅筋膜穿支,将该皮瓣用于重建口腔或颌面及修复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前明确穿支类型、数目、来源以及穿支穿出点分布及其源动脉的管径、走行、分支,实现了以浅筋膜穿支整体为中心的股前外侧皮瓣偏心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创面修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adua评分及出血风险评估模型在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出血风险因素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71例行ERCP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研究VTE、出血危险因素及发生情况,评估Padua风险评估及出血风险评估模型对患者进行VTE及出血分层的应用价值。结果17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发生并发症,包括术后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4例)、出血(3例)、VTE事件(2例),不同年龄分层的老年患者均有术后并发症发生,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评估模型,32.7%(56/171)为VTE高危患者,15.2%(26/171)为出血高危患者,2例VTE事件均发生在高危组,3例出血事件中2例发生在低危组、1例发生在高危组。高危组及低危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2.867,P=1.000、0.0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dua风险评估模型(OR=8.383、95%CI:0.926~75.869、P=0.059)、出血风险评估模型(OR=2.860、95%CI:0.250~32.740、P=0.398)并非发生VTE/出血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患者,Padua评分及出血风险评估模型风险预测能力有限,需要更注重恶性肿瘤、既往VTE病史这两项VTE风险因素及抗血栓药物服用史的出血风险。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总管结石 静脉血栓栓塞症 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