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并分析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在母婴保健中的优越性。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两组共160例产后女性及其新生儿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8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80例接受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然后比较2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产后康复状态、新生儿不良情况的发生率。结果 结果发现,接受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研究组在母乳不足、乳腺炎、乳头皲裂、产褥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康复状态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包括更早的开始泌乳时间、更低的恶露量、更低的子宫底高度(P<0.05)。新生儿不良情况如红臀、湿疹和脐部感染等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在母婴保健中的优越性明显,可有效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护理 产后访视 母婴保健 康复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分别接受妇科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的700例女性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在手术后总有效率为90.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6%(P<0.01);另外,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子宫粘连率与异常子宫出血总发生率为5.14%,远低于对照组的10.57%(P<0.01)。此外,实验组的手术时长(10.29±4.3 min)与手术中出血量(12.21±4.50 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妇科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的总有效率,有效降低术后子宫粘连率和异常子宫出血率,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手术中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门诊 计划生育手术 心理护理干预 总有效率 子宫粘连率
  • 简介:摘要:目的 以了解乳房按摩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对产妇产后泌乳量及乳房肿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5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而观察组则进行乳房按摩仪联合针对性护理。结果 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泌乳量,观察组在24h、48h、72h的泌乳良好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0级、Ⅰ级,对照组Ⅱ级、Ⅲ级。观察组乳房胀痛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96.00%)明显优于对照组(72.00%)(p=0.027)。结论 乳房按摩仪联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产妇产后泌乳量,减轻乳房胀痛,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助于产妇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房按摩仪 针对性护理 产后泌乳量 乳房肿胀 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保健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影响。研究选取我院护理前60例抑郁症产妇。他们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保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SAS(38.47±2.41)和SDS(33.20±1.21)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的睡眠质量得分(7.92±0.58)显著优于对照组(14.51±1.18),P<0.007。观察组生理能力、身体疼痛、社会能力和情感能力的评分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07。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人性化理念的精细化护理结合健康保健能够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症产妇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性化理念 精细化护理 健康保健 产后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旨在观察和分析心理护理用于妇科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两组共700名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组350名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另一组350名患者接受心理护理作为实验组。结果 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有效率为90.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粘连率与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率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总发生率(5.14%)显著低于对照组(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手术时长(10.23±4.1min)和手术中出血量(12.21±4.50ml)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长18.8±3.9 min,手术中出血量26.26±6.5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心理护理于妇科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中,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的总有效率,降低子宫粘连率与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率,以及缩短手术时长并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妇科门诊 计划生育手术 临床效果 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在母婴分离初产妇中的泌乳和母乳喂养效果。方法:选取两组各50名初产妇,将观察组应用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如年龄、孕周、体重以及新生儿资料等方面对比,并结合泌乳始动时间以及产后72小时泌乳量对乳汁分泌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产后24小时及72小时的乳房肿胀度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72小时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乳房肿胀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对于母婴分离初产妇的泌乳和母乳喂养有显著效果,可有效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增加产后72小时泌乳量,降低乳房肿胀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初产妇 模仿婴儿吸吮乳头式护理 母婴分离 泌乳 乳房肿胀度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和分析快速康复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全子宫切除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60名全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盆底肌功能锻炼。通过盆底肌肉训练依从性量表等方式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根据盆底肌肉训练依从性量表,观察组在身体、心理和主动性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7);盆底肌张力情况,观察组的I、II、III度盆底肌张力均优于对照组(P<0.007)。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显著提高全子宫切除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身心状态、盆底肌张力情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恢复方法。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盆底肌功能锻炼 全子宫切除 恢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用于产科剖宫产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剖宫产术后护理的100例妇女,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循证护理模式下,剖宫产术后妇女的焦虑、抑郁、恐惧情绪明显降低,疼痛程度显著减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且胃肠功能恢复更快,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效果显著。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妇女,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其术后不良情绪,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模式 剖宫产术后护理 不良情绪 疼痛程度 胃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保健护理对产妇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45例产妇为实验组,执行产后保健护理措施,另45例产妇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情绪状态,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焦虑情绪评分和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和躯体角色评分显著提高,躯体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实验组的健康教育,护士形象,服务态度,和沟通方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在护理质量方面,实验组的护理态度,护患沟通,护理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产后保健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的情绪状态,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产后保健护理 产妇康复 干预效果 情绪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旨在探讨和分析孕产期保健指导的精细化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顺产产妇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60名。A组接受了基于孕产期保健指导的精细化护理,B组则接受了常规护理。 结果 分析孕产期保健指导的精细化护理的影响,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在产后情绪方面,A组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在母乳喂养知识方面,A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提升明显,比B组的提升幅度大。在产后初次泌乳时间和泌乳量上,A组的初次泌乳时间较短,24小时和72小时的泌乳量均比B组多。在产后母乳喂养质量方面,A组在饮食依从、喂养姿势、喂养频率、乳房按摩、乳汁分泌量等方面的得分明显优于B组。 结论 基于孕产期保健指导的精细化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缩短了产后初次泌乳时间,增加了泌乳量,提高了母乳喂养质量,值得在实践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孕产期保健 精细化护理 母乳喂养 泌乳量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乙组(实施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护理管理)与甲组(常规护理)在满意度、避孕指标、认知评分以及心理评分的差异,以评估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乙组(n=100)与甲组(n=100)。结果 乙组在满意度、避孕措施使用率、对男性避孕措施、女性避孕措施、紧急避孕、注意事项以及人流知识的认知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上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乙组在1年内重复流产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乙组在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显著低于甲组的干预后评分(P<0.05)。结论 计划生育妇科门诊护理管理可以提高计划生育妇女的服务满意度,提高避孕知识的理解和避孕措施的使用率,降低重复流产率,改善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计划生育妇科 护理管理 避孕知识 重复流产率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后乳房胀痛患者针对性护理中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选取72位产后乳房胀痛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取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3日后,观察组乳房疼痛评分(2.48±1.54)及乳房硬度评分(1.49±0.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的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乳房胀痛患者针对性护理中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的效果显著,可以显著降低乳房疼痛和硬度评分,提高疗效,适宜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刺激反馈仪 产后乳房胀痛 针对性护理 乳房疼痛评分 乳房硬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专业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中对产妇产后焦虑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抽取60名孕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后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专业健康宣教。评价指标包括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状态自评量表(SDS评分),掌握健康教育的效果以及产后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SAS评分以及SDS评分上的改善明显,其P值<0.01,涨奶发生率显著降低,婴儿护理技巧掌握以及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其P值都<0.05,同时其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业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中对产妇产后焦虑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提高产妇对于产后的接受和对母婴护理知识的掌握,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

  • 标签: 专业健康宣教 母婴同室 产后焦虑 SAS评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门诊人流手术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的300例妇科门诊人流手术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结果 人性化护理组在手术当天和离院时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4h、12h、24h和48h的疼痛VA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0.00%)。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妇科门诊人流手术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疼痛感受,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妇科门诊 人流手术 情绪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赋能教育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母乳成功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分娩的7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初产妇的一般资料如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教育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进行赋能教育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干预前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率如喂养体位、婴儿吸吮反射、挤奶方法、含接姿势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的母乳喂养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赋能教育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提高母乳成功喂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赋能教育 护理干预 初产妇 母乳喂养知识 母乳成功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治疗中对患者肺功能指标、临床体征以及依从性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黄石市爱康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小儿哮喘高发季节医院门诊接诊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每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哮喘发作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期间的依从性。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的上升比常规护理组的患者更加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所用的时间更短,并且治疗期间依从性更高(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雾化治疗过程中,综合护理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哮喘 雾化治疗 应用效果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产妇产后保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选取70位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5人。观察组在社区产后保健中实施护理健康教育,参照组进行常规保健。评估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围产保健知识掌握情况、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围产保健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参照组,观察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观察组阴道顺产率及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产妇产后保健中的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围产保健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推动产妇选择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具有重要的社区健康教育价值。

  • 标签: 社区产妇保健 护理健康教育 围产保健知识 母婴不良事件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家庭一体化产房产后母婴护理在产科应用中的影响价值,简列数据验证护理效果并做详细阐述。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产科择82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产妇对新生儿喂养等护理能力均明显提升,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计算,与另一组各数据相比较,检验结果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 在产科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家庭一体化产房产后母婴护理方案,可提升产妇对新生儿喂养等护理能力,故提倡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家庭一体化产房产后母婴护理 产科 对新生儿护理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科门诊早孕药物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90例早孕妇女,均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和间隔上次妊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比较性。对比两组在妊娠期和分娩期异常情况,包括先兆流产、过期妊娠、异位妊娠、前置胎盘等各项指标,统计结果显示药物组在各项指标上发生率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再次妊娠结局,包括剖宫产、早产、子宫破裂、死胎和低体重儿的发生率,药物组的相关数据低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人性化护理在妇科门诊引导早孕妇女选择药物流产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和分娩期异常情况的发生率,同时对改善再次妊娠的结局具有积极的影响。结论: 人性化护理策略的引入,提供了妇科门诊早孕药物流产新的有效手段,对改善妊娠期和分娩期的异常情况,改善再次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早孕药物流产 妇科门诊 妊娠期异常 再次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主要是探讨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负性情绪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共计100名产妇,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评价指标为盆底肌肉表面肌电值、盆底功能评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慢肌平均肌电值及快肌平均肌电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FIQ-7分值、PFDI-20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SAS、SDS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导向式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益于缓解负性情绪。

  • 标签: 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 产妇产后情绪 盆底肌功能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