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作者: 张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南充市友豪医院张杰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的各个器官也随之会出现衰老,尤其是卵巢,那么中老年女性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绝经。绝经是所有女人必定会经历的一道坎,而当它变成所有人们心中的常态时,女性也就往往会忽略绝经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的确,绝经后的女性不会感受到身体的哪个部位有明显的不适,但是医学上常常有这样一个名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从这个专有名词我们可以看到,绝经的女性极有可能出现骨质疏松,那么,绝经和骨质疏松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绝经女性为什么要警惕骨质疏松?绝经女性又要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当绝经女性出现了骨质疏松又要怎么办呢?接下来我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小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小肌瘤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米非司酮(25 mg/d)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76.92%(40/5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2/52),低于对照组的21.15%(11/5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0、7.120,均P<0.05)。治疗,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TNF-α、IGF-1分别为(150.12±18.54)ng/L、(22.88±6.24)ng/L、(78.48±10.15)ng/L,对照组分别为(184.72±27.36)ng/L、(29.16±7.32)ng/L、(92.35±12.54)n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9、4.708、6.200,均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56、18.663、19.027、15.191、36.367,均P<0.05)。结论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小肌瘤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剂量,安全性高。

  • 标签: 平滑肌瘤 围绝经期 米非司酮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生活质量
  • 简介:本文主要针对女性暴力犯罪增长较快的态势,对女性犯故意杀人罪的分析:家庭暴力和婚外情是引起女性实施故意杀人犯罪的主要原因,而预防女性实施故意杀人犯罪应当从提高女性素质及强化全社会的男女平等观念等角度入手。

  • 标签: 故意杀人 女性犯罪 家庭暴力 婚外情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疗系统的压力。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特点,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治疗和控制的效果,因此,如何高质量开展院急救护理是当前护理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研究分析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急救护理进展,以期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优化调整后续护理工作,进而实现院急救护理水平的大幅提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院前急救护理 呼吸道护理 伤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非玻璃体切割手术(NVS)治疗特发性黄斑膜(IMEM)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压、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NVS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3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723)、logMAR BCVA (t=1.703)、CMT (t=-0.956 )、眼压(t=-1.4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94、0.343、0.157)。所有患眼均采用23G玻璃体切割系统进行手术。NVS组患眼NVS条件下剥除黄斑膜;对照组患眼玻璃体切割条件下剥除黄斑膜。手术后1周及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眼有效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BCVA、CMT变化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眼手术后BCVA、CMT、眼压比较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视力改善程度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NVS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4只眼(80.0%),不变6只眼(20.0%);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只眼中,BCVA提高25只眼(83.4%),不变4只眼(13.3%),下降1只眼(3.3%);与手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视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P=0.792)。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NVS组= 0.002、0.005,P对照组=0.004、<0.001)。NVS组、对照组患眼视力稳定时间分别发生于手术后1、3个月;CMT开始降低时间分别为手术后1周、1个月。NVS组、对照组有效手术时间分别为(4.50±1.41)、(15.50± 2.33)min;两组有效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P<0.05)。NVS组手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手术中出现黄斑裂孔1只眼,手术后出现低眼压3只眼。结论NVS和玻璃体切割治疗IMEM具有相似疗效。NVS有效手术时间短,手术后恢复更快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 标签: 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非玻璃体切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在预测唾液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68例唾液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分为训练组(40例)、验证组(14例)和测试组(14例)。从PET图像中半自动勾画肿瘤原发病灶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和降维,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采用Delong检验对各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基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88(95%CI:0.78~0.95),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92.3%,准确度为88.2%。结合PET/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cN)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的AUC为0.97(95%CI:0.89~0.99),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7.1%。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与cN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5),影像组学模型与c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原发肿瘤18F-FDG PET/CT影像组学与PET/CT报告的淋巴结状态相结合,构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唾液腺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

  • 标签: 唾液腺肿瘤 影像组学 PET/CT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