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驱动基因敏感突变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开始放疗时机。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模拟定位CT结果分析治疗前后每隔10 d原发肿瘤体积变化。当前后两次体积变化≤5%或治疗90天后终止定位和体积测量并实施放疗,记录放疗急性不良反应,比较实施和模拟放疗计划的相关参数。结果30例中29例纳入分析(1例脱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原发肿瘤体积均缩小,但退缩率和速度不一致,至终止定位时最大缩小90%、最小缩小28%;治疗40 d内平均体积缩小明显,每间隔10 d的平均体积不同(P<0.001);40天后逐渐出现因原发肿瘤体积退缩率≤5%的病例,至90天仅1例体积退缩>5%,平均体积退缩速度减慢而趋于稳定,退缩率为49.15%~54.77%;70天平均体积略有增大后又缓慢缩小,每间隔10 d的平均体积相近(P>0.05)。终止定位后实施放疗病例的原发肿瘤可给予剂量为(69±7) Gy,发生2、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分别为2例和3例、1例和0例。按照实施放疗计划的技术、剂量参数分别设计EFGR-TKI治疗前和第40天的模拟放疗计划,全部显示实施计划显著优于EGFR-TKI治疗前模拟计划(P均<0.05),而与第40天模拟放疗计划之间相近(P>0.05)。结论EGFR-TKIs治疗后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原发肿瘤退缩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缓,40天内缩小最显著而后缓慢缩小,每一病例的肿瘤退缩速度不一致,治疗后40天开始放疗可能是获得提高剂量并控制放射损伤的最佳时机。

  • 标签: 肺肿瘤/靶向疗法 体积变化 肺肿瘤/放射疗法 放疗时机
  • 简介:摘要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减重术能有效减轻体重并改善肥胖症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本文对肥胖症患者减重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进行综述,并对其潜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控制肥胖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肥胖症 减重术 心脏结构和功能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