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的phyllodcs高频超声特征,肺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分析了38例纤维腺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病理资料以及乳腺叶肿瘤32例,并进行信息的诊断与鉴别。结果两组患者在形态、包膜、内部回声、囊变、后回声等二维声像图特征上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钙化的情况下,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乳腺叶肿瘤组患者和乳腺纤维腺瘤组之间的血流分级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在乳腺肿瘤中具有一定的特点,但高频超声对乳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肿瘤无明显差异,尚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乳腺 叶状肿瘤 超声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断时,分析患者的CDI图像特征,总结患者的病症特点。方法:选择在2018.01~2020.01于本院就诊的眼缺血综合征患者37人为A组,对眼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包括患者的视力以及颈动脉CDI等,探究患者的病症表现特点。选择37例相对健康眼病患者为B组以及37例正常眼睛为C组进行对比,探究患者颈内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以及眼动脉的PSV、EDV、BVD以及RI等数据。结果:对眼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其中性别为男的患者例数有18人,性别为女的患者例数有19人,双眼均患病的人数有5人,右眼患病人数有22人,左眼患病人数有10人,其中有23(62.16%)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眼前黑影患者有5(13.51%)人,存在反复一过性黑矇的患者有9(24.32%)人。对比三组患者三条动脉的PSV、EDV、BVD以及RI等数据,p<0.05,差异性表现显著。结论:对缺血综合征患者的患病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高发人群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者的患病时间较长并且病症发展较为隐秘,会导致人体的视神经发生缺血的情况,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与颈内动脉管腔缺血有关,通过CDI检测,可以有效检查出患者的颈内动脉是否安全,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

  • 标签: 眼缺血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图像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乳腺癌诊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进行应用价值的研究,做好效果探究。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4年3月乳腺结节病人100例,做好病理诊断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做好诊断准确率分析和比较。结果:通过BI-RADS分级超声结果分析,BI-RADS3级、4A级、4B 级、4C级 、5级整体准确率分别为92.85%、97.56%、100.0%、100.0%、50.0%,整体准确率相对较高。通过进行BI-RADS分级浸润癌准确率分析,BI-RADS3级、4A级、4B 级、4C级 、5级整体准确率分别为100.0%、75.0%、100.0%、100.0%、100.0%。结论:对乳腺癌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认识其超声表现观察具体特征以此来减少乳腺癌患者的误诊率。

  • 标签: 乳腺癌 早期诊断 BI-RADS分级 应用价值
  • 简介:【内容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了全面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本文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 标签: 小学英语 教学特点 面临挑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检查应用于肌肉骨骼系统中常见疾病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60例患者,并对其临床诊断情况加以回顾性探究,评判超声检查临床诊断的有效率。结果超声检查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约为96.67%(58/60),只有2例肩关节疼痛者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诊断失误,大部分能够准确的判断骨骼疾病的病变部位。结论超声检查对临床诊断肌肉骨骼系统中的常见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准确率较高。

  • 标签: 超声检查 肌肉骨骼系统 常见疾病 价值
  • 简介:地市级电大的专业责任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举足轻重,无可替代,是电大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最根本的基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多专业、常规化、个别化。因此,专业责任教师要不断提升管理与自我管理水平,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管理任务。

  • 标签: 特点 责任教师 电大 地市级
  • 简介:摘要:特殊教育是为满足特定需求儿童的教育,这些儿童由于身体、智力、情绪或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障碍,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和环境。在特殊教育环境中,师幼互动是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特殊教育环境下师幼互动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

  • 标签: 特殊教育 师幼互动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超声与X线钼靶用于诊断乳腺癌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癌患者10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X线钼靶及联合检查,最终与病理实验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准确率与漏诊率。结果不同检测所得肿块数目与漏诊数目比较显示检测后使用超声检测漏诊数目显著少于X线钼靶检测数目(P<0.05)。结论超声与X线钼靶均能够为临床诊断乳腺癌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超声 X线钼靶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临床特点,为其病原学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618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患儿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标本。应用病毒分离、细菌培养、飞行时间质谱和PCR/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核酸和蛋白质谱。结果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为7~12月龄小儿。发病多集中在冬春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检出率最高,为56.15%(347/618);检出一种病毒病原阳性73.49%(255/347),其中前5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27.8%)、甲型流感病毒(23.9%)、乙型流感病毒(16.1%)、鼻病毒(12.2%)和偏肺病毒(10.2%);两种病毒阳性19.88%(69/347);3种病毒阳性4.32%(15/347);4种病毒阳性2.31%(8/347)。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占29.77%(184/618),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95.65%(176/184)。细菌感染17.31%(107/618),以肺炎链球菌(39.25%,42/10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30%,26/107)为主。多种病原混合感染7.61%(47/618),其中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病毒混合感染分别为40.43%和34.04%。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CI分别为7.71和4.56~13.04、2.43和2.02~2.93、3.53和2.56~4.86);病毒混合感染36.96%(34/92)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心肌损害等并发症;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35.29%出现胸腔积液。结论长春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以病毒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优势病原,肺炎支原体次之,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多病原混合感染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谱 临床特点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春地区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谱及临床特点,为其病原学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618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集患儿咽拭子和肺泡灌洗液标本。应用病毒分离、细菌培养、飞行时间质谱和PCR/RT-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核酸和蛋白质谱。结果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高峰年龄段为7~12月龄小儿。发病多集中在冬春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检出率最高,为56.15%(347/618);检出一种病毒病原阳性73.49%(255/347),其中前5位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27.8%)、甲型流感病毒(23.9%)、乙型流感病毒(16.1%)、鼻病毒(12.2%)和偏肺病毒(10.2%);两种病毒阳性19.88%(69/347);3种病毒阳性4.32%(15/347);4种病毒阳性2.31%(8/347)。非典型微生物感染占29.77%(184/618),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95.65%(176/184)。细菌感染17.31%(107/618),以肺炎链球菌(39.25%,42/10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30%,26/107)为主。多种病原混合感染7.61%(47/618),其中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病毒混合感染分别为40.43%和34.04%。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CI分别为7.71和4.56~13.04、2.43和2.02~2.93、3.53和2.56~4.86);病毒混合感染36.96%(34/92)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心肌损害等并发症;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35.29%出现胸腔积液。结论长春地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以病毒为主,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优势病原,肺炎支原体次之,细菌病原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高热、呼吸增快和口周发绀是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多病原混合感染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 标签: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谱 临床特点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胤奎 陕飞 应项吉 张燕 肖琪严 唐磊 吴齐 李子禹 季加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影像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内镜中心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部CT增强扫描与超声胃镜应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3日至2017年11月23日86例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后利用腹部CT增强扫描和超声胃镜进行肿瘤临床分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资料。男性60例,女性26例,年龄(57.8±9.7)岁(范围:32~76岁)。以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学分期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诊断新辅助化疗后临床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采用多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M-AUC)计算两者的诊断效能,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者的灵敏度。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腹部CT增强扫描诊断T分期(CT-ycT分期)的M-AUC为0.614,超声胃镜诊断T分期(EUS-ycT分期)的M-AUC为0.704。胃中部和下部癌CT-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599和0.613,EUS-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558和0.709。胃小弯和非胃小弯肿瘤CT-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630和0.607,EUS-ycT分期的M-AUC分别为0.616和0.749。对于CT-ycT1期至CT-ycT4期患者,其CT-ycT分期和EUS-ycT分期的灵敏度分别为2/18、2/15、52.8%(19/36)、8/13比0、4/15、55.6%(20/36)、7/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0,P=0.157;χ2=2.00,P=0.157;χ2=0.08,P=0.782;χ2=0.33,P=0.564)。CT-ycN分期和EUS-ycN分期的M-AUC分别为0.654和0.553。对于CT-ycN0患者,CT-ycN分期与EUS-ycN分期的灵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7/55)比5.5%(3/55),χ2=4.00,P=0.046];对于CT-ycN1、N2、N3患者,CT-ycN分期与EUS-ycN分期的灵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9、1/10、0比1/19、1/10、0;χ2=1.00,P=0.317;后两者P值不可估)。结论腹部CT增强扫描与超声胃镜在胃癌新辅助化疗后分期的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异。考虑到超声胃镜的不耐受性,不推荐常规行超声胃镜检查。

  • 标签: 胃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胃镜检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肿瘤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R-LSM)的临床及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氧酶(ETFDH)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肌肉病中心确诊的26例核黄素治疗有效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及肌肉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提取外周静脉血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ETFDH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以肢体近端无力起病,17例有抬头费力,12例伴咀嚼无力,6例有吞咽困难,5例伴恶心呕吐,合并横纹肌溶解和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各一例。肌肉病理表现为以Ⅰ型肌纤维受累为主的肌纤维内脂滴异常沉积,少数可见变性坏死肌纤维。26例患者均检测到ETFDH基因突变,其中23例为复合杂合突变,2例为单一杂合突变,1例为纯合突变;共发现25个不同的突变位点,以错义突变为主,其中c.770A>G出现频率最高,占等位基因的20%(10/50),c.1115A>G和c.1781T>C为新发现的致病突变。结论RR-LSM主要表现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疲劳不耐受,常伴有颈伸肌和咀嚼肌受累;c.770A>G是患者ETFDH基因突变的主要位点。

  • 标签: 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 临床特点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氧酶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76例开展本次研究,分析病历资料,以不同的麻醉方案为依据,分为两组。其中38例对照组用腰硬联合麻醉,30例观察组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对比2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持续时间,发现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麻醉5min后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发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不良反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开展手术治疗时,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显著的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自动容积导航技术(smart-planes fetal heart,S-planes FH)在胎儿超声心动图重要切面获取中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中晚孕期单胎胎儿58例。由一位具有20年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经验的医师(医师A)采集胎儿心脏三维超声容积数据。3位不同经验医师(胎儿超声心动图专家即医师A、无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经验的医师B、从事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2年的医师C)在不同时间独立脱机分析处理S-planes FH技术导航后的图像,并对各切面显示的诊断要素进行评分。医师B间隔2周后对所有研究图像再次进行评分。分析3位医师所有诊断切面的显示成功率,并计算各个切面诊断要素评分值,对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一致性及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正常胎儿共获取241个容积数据,医师A、B、C分别应用S-planes FH技术处理容积后,所有6个重要切面均成功显示的百分比为71.34%(172/241)、70.12%(169/241)、72.20%(174/241)。3位医师之间的成功率比较,医师B与C(P=0.649)、医师B与A(P=0.8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位不同经验医师对6个重要切面的评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CC均>0.75。医师B对各重要切面评分结果与有经验的医师C和专家医师A对各切面的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师B两次不同时间对各诊断要素的评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CC均>0.75。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医师B两次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planes FH技术操作简单、快捷,便于初学者掌握,尤其对经验不足的医师而言,能够改善胎儿超声心动图重要切面获取中的操作者依赖性,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一致性良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 心脏缺损,先天性 智能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