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早产视网膜病变(ROP)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首位儿童性致盲眼病,筛查出有致盲危险的严重ROP患儿并及时处置是ROP防治的重点。然而,大约有70%以上的患儿病变会自然退行,无需治疗。全面深入了解ROP自然退行的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其自然病程的了解,并为制定ROP筛查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旨在对ROP自然退行的流行学特点、临床特征、退行时程、相关影响因素及视功能情况等进行系统性总结。(中华眼科杂志,2021:57:150-155)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视敏度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早产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世界首位儿童致盲性眼病,目前的防治工作主要借助间接检眼镜和广角数码小儿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完成。针对婴幼儿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可以更好地观察ROP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视网膜、脉络膜循环的动态变化,对于疾病认知、鉴别诊断、指导治疗、疗效评价和随访观察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FFA在ROP诊治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必要。(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40-345)

  • 标签: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视网膜病变(ROP)自然退行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及视网膜血管化情况。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FFA检查的自然退行ROP患儿41例8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例50只眼,女性16例32只眼。Ⅱ区病变44只眼,其中2、3期病变分别为38、6只眼;Ⅲ区病变38只眼,均为2期。所有患儿在矫正胎龄(70.70±12.25)周且ROP自然退行完成后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重点观察视网膜血管发育情况,以及脉络膜循环和黄斑部异常情况,同时对比观察Ⅱ、Ⅲ区病变退行后的差异。视网膜血管化范围以视盘中央与血管化边缘的距离(DB)/视盘中央与黄斑中心凹的距离(DF)的比值(DB/DF)表示;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宽度为锯齿缘至视网膜血管化边缘的距离,以视盘直径(DD)记录。不同ROP分区患眼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脉络膜循环呈线状充盈9例(21.95%,9/41)。后极部视网膜动脉纡曲32只眼(39.02%,32/82 );初始嵴至视网膜血管化边缘区域内,血管分支增多45只眼(54.88%,45/82 ),血管走行平直27只眼(32.93%,27/82 ),环状血管45只眼(54.88%,45/82 ),动静脉分流18只眼(21.95%,18/82),毛细血管床丢失46只眼(56.10%,46/82)。FFA晚期见点、线状荧光素渗漏23只眼(28.05%,23/82)。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缩小、黄斑区弱荧光等黄斑异常28只眼(34.15%,28/82 ),其中黄斑颞侧移位1只眼。患眼颞侧、鼻侧DB/DF值分别为4.63±0.29、3.77±0.23;颞侧无血管区宽度为(1.74±1.00)DD。与Ⅲ区病变比较,Ⅱ区病变自然退行完成后血管分支增多和荧光素渗漏更常见(χ2=9.303、10.774,P=0.002、0.001),颞侧视网膜血管化范围更小(t=-2.285,P=0.026 )、无血管区更宽(t=5.491,P<0.001 )。结论ROP自然退行病变稳定后,视网膜血管化不完全和血管发育异常等FFA特征可长期存在,包括后极部视网膜动脉纡曲、末梢血管分支增多、走行平直、环状血管、毛细血管床丢失和黄斑异常等,其长期安全性尚需合理地随访观察。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自然退行
  • 简介:摘要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存活率不断上升,早产视网膜病变(ROP)成为儿童致盲的首位病因。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地区ROP筛查和防治工作不断深入,但不同区域开展工作的情况及ROP检出率差异较大。本文在前期对2010年前ROP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2008至2018年的文献报道进行汇总,追踪和分析约10年间中国大陆地区ROP的筛查情况和发病变化趋势,以期为科学防治ROP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379-385)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 发病率 中国
  • 简介:摘要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血管发育不良所致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是导致30岁以下人群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临床异质性大,具有终身不可预知性进展的特征,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视网膜渗出、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皱襞、黄斑移位、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等表现。结合眼部表现及广域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病情进展进行临床分期,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管理策略,做好疾病的早期识别、定期随访以及遗传咨询。早期病变采用激光光凝、冷冻治疗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控制渗出及新生血管;晚期病变可通过巩膜扣带术和玻璃体手术避免不良预后;同时也应重视儿童及青少年FEVR患者的视觉功能训练以及心理康复干预。从而达到阻止或稳定疾病进展,保存视功能,进一步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72-278)

  • 标签: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临床管理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1例男性11岁患儿因左眼视力差伴高眼压1年首诊于眼科。患儿左眼青光眼,伴有虹膜Lisch结节、多发脉络膜斑片状结节灶和视网膜微血管异常等眼部表现及全身皮肤多处散在牛奶咖啡色斑。结合患儿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确诊为Ⅰ型神经纤维瘤,左眼继发性青光眼。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青光眼,闭角型 错构瘤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