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坝洲水电站机组压力油罐为YZ-12.5-4型,生产厂家为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其作用是向水轮发电机组提供具有一定流量和压力的透平油来操作活动导叶与桨叶,罐内正常油气比为1:2。作为机组调速器液压系统十分重要的设备,当压力油罐通过无损检测显示本体存在埋藏缺陷后,须尽快对缺陷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设备停运的风险,消除存在的隐患,保障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 标签: 水电厂 压力油罐 本体缺陷 更换
  • 简介:摘要:我国制造行业和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技术是主要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从而降低成本并增加利润。因此,对机械制造企业来说,了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进程。机械设备作为重要装备,它的发展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速度,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由于其自动化程度高、经济性高,已经被应用到机械设备中。由于电气自动化在应用过程中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如果操作不当,会降低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因此对其研究已成为相关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

  • 标签: 机械设备 运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 简介:摘要: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会学生从事信息活动、熟练掌握处理和接收信息的能力是我们的职责,那么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可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 标签:
  • 作者: 孙桂森 张言 魏涛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5
  • 机构:淄博昊瀚伟业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 简介:摘要:改革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建设配套的市政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市政项目的工程质量也越来越被重视,其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工程问题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 标签: 市政工程施工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作为一种数字化智能测量技术,GIS技术在提高工程地质测量工作水平与推动工程测量信息化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工作原理角度来说,GIS技术是一种在计算机测量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衍生出的工程测量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实现目标区域的地质信息测量、传递,通过专用计算机软件生成地理模型,并以视频与图像的形式实现地质信息的动态呈现,进而显著提高工程地质测量的效率和精确性。通过相关的研究,提高GIS技术在工程地质测量领域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 标签: GIS 技术 工程地质测量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测绘工程项目,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成为地质测量的必然发展趋势,其图像精度高、可应对复杂地形、不受环境限制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测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整个测绘工程地质测量项目的工作效率,保障了测量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 标签: 无人机遥感技术 地质测量 应用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逐渐向现代化方向进行发展,地质测绘工程也逐渐对新的技术进行应用,不断提升地质测量工程的质量,促使地质测绘工程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力支持下,使我国也在不断发展与创新测绘技术,促使测绘新技术逐渐在地质测量工程中被广泛的应用。因为测绘新技术能够改进与优化传统的技术,通过有机的结合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对测绘技术的模式进行创新,所以在地质测量工具中需要积极应用测绘新技术,不断优势地质测绘工作的质量,进而实现地质测量工程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

  • 标签: 测绘新技术 地质测量工程 应用
  • 简介:摘要:地质测量工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资金问题和人员问题,所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运用不同的数字化测绘技术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内部的资金和人才可以平稳运转,有效提高地质测绘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地质测量工程部门要把工作的中心转移到数字化测绘技术与地质测量的有效衔接上来,从而推动整个地质工程的发展。本文就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简要概述、数字化测绘技术应用于地质测量的本质特征、数字化测绘技术与地质测量融合的必要性、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内容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我国测绘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开展地质测量工作,就是为了建立更加完整的地质情况数据库,构建地质情况的管理体系,为了将准确的、规范的、全面的土地数据提供给国土管理部门。旧的地质勘测方法无法适合当前土地监管要求,现代化的勘测手段和方式,在地质测量当中起到了及其重要的用途。本文就现代测绘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现代测绘技术 地质测量 应用研究
  • 简介:【摘 要】妇幼健康是一项预防保健和临床医疗协同推进的公共卫生服务,其主要目的就在于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与医疗保障。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也对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就靖江市妇幼保健院在新时期开展党建引领妇幼健康服务的新模式展开论述,做到“三全三有”:全周期、全方位、全过程,有温度、有色彩、有人文。

  • 标签: 党建 妇幼健康服务 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平面关节内截骨保关节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31~58岁,平均43.4岁;左侧10例,右侧6例;均为Yu Ⅱ型(后关节面存在压缩骨块)。均采用三平面关节内截骨术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心理与生理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60个月(平均42.9个月),骨愈合时间为10~14周(平均11.5周)。末次随访时Böhler角(25.7° ± 2.3°)、Gissane角(117.1° ± 5.8°)、Meary角(2.9° ± 1.3°)、距跟角(31.3° ± 3.0°)、后足力线角(3.9° ± 1.8°)、踝关节高度[(82.3 ± 2.6)mm]、跟骨高度[(56.9 ± 2.4)mm]、跟骨宽度[(41.4 ± 2.1)mm]、AOFAS的踝-后足评分[(82.3 ± 7.3)分]、VAS评分[3(2, 3)分]、SF-12心理评分[(46.6 ± 3.6)分]、SF-12生理评分[(43.6 ± 3.5)分]均较术前[8.4° ± 2.7°、137.5° ± 9.3°、8.3° ± 4.3°、24.6° ± 3.7°、-4.6° ± 3.2°、(76.1 ± 3.1)mm、(53.8 ± 3.0)mm、(50.2 ± 2.2)mm、(51.9 ± 7.7)分、6(6, 7)分、(37.5 ± 3.8)分、(31.0 ± 2.6)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Yu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畸形愈合,三平面截骨可以解剖复位塌陷的后关节面骨块,重塑跟骨正常解剖形态,保留距下关节,中短期随访疗效肯定。

  • 标签: 跟骨骨折 截骨术 预后 跟骨畸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患者第一跖骨旋转在足外翻(HV)形成与发展、影像学评估以及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外翻”“跖骨旋转”“外翻矫正手术”“旋转畸形”以及“hallux valgus”“hallux valgus corrective surgery”“rotational deformity”“metatarsal rotation”等为关键词,分别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CNKI)以及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第一跖骨旋转相关文献共396篇,剔除内容不符、质量较低、重复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8篇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讨论。结果解剖学和影像学研究表明,第一跖骨旋转是HV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一跖骨旋转与籽骨的真假脱位密切相关,且与HV术后复发相关。目前,已经使用了多种影像学方法从多平面立体评估和测量第一跖骨的旋转,其中负重CT对第一跖骨旋转的多平面评估进一步揭示了第一跖骨旋转与HV的关系,也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针对HV中的旋转、平移畸形进行手术改良,进而降低了HV术后的复发率。结论第一跖骨旋转在HV畸形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与HV术后复发相关。对HV的进一步理解、标准化的影像学测量以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是纠正HV多平面畸形的关键。

  • 标签: 外翻 跖骨旋转 评估 手术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植物造景主要是指运用藤本、草本、灌木、乔木等,以充分展现植物整体或单体自然之美为导向,运用艺术手法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增强场地的景观性及文化性。植物造景涉及植物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综合性较强,如何提升植物造景水平成为景观专业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如何利用植物设计来提高园林景观艺术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造景 园林景观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现有二次结构工程施工中,混凝土门洞框常采用现浇制作,此做法施工效率低,成型效果差。本文针对装配式混凝土门边构造柱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展开相关研究与应用,为相关门混凝土门边构造柱的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装配式 门边构造柱 导墙 腰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在脑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作用。方法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以智力抢答中常见的复杂抢答器为研究对象,根据控制要求将触摸屏与S7-200 smart PLC相结合,设计完成了控制系统的外围接线、触摸屏画面与PLC控制程序,实现了对复杂抢答器运行系统的控制,经实际调试与控制要求相符合,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触摸屏 PLC 抢答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地区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发病率、生化分型和基因突变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进行新生儿筛查的146 152例新生儿中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随访情况,以及酰基肉碱水平和基因突变情况。根据是否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分为单纯型和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并与复查时排除诊断的患儿(对照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21例患儿确诊,发病率为1/6 960;单纯型11例(52.4%),合并型10例(47.6%)。8例单纯型患儿在1月龄以内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呕吐、嗜睡、反应差和感染,其中5例患儿死亡。合并型患儿确诊前均未出现典型临床表现,随访发育均未见异常。(2)单纯型和合并型患儿的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及丙酰肉碱/游离肉碱比值均高于对照组[M(min~max),9.26 µmol/L(3.70~37.78 µmol/L)、7.27 µmol/L(3.58~13.62 µmol/L)与4.51 µmol/L(1.48~8.69 µmol/L),H=23.239;1.12(0.32~2.43)、0.74(0.36~1.90)与0.25(0.09~0.45),H=47.061;0.94(0.12~1.92)、0.56(0.18~1.03)与0.17(0.06~0.38),H=36.868;P值均<0.001]。合并型患儿的血蛋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型患儿[7.64 µmol/L(3.40~19.25 µmol/L)与24.22 µmol/L(10.73~56.55 µmol/L),U=3.000,P<0.001]。(3)21例患儿均检测到致病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包括15种MMUT基因突变和13种MMACHC基因突变。单纯型最常见的突变为MMUT基因c.323G>A(p.Arg108His),携带频率为13.6%;检出c.1676+11A>G为未报道的突变位点,为临床意义不明确的突变。合并型最常见的突变为MMACHC基因c.609G>A(p.Trp203Ter)和c.567dupT(p.Ile190fs),携带频率均为20.0%。检出c.430-2A>C和c.648_650delAGA(p.216_217delSEinsS)为未报道的突变,为疑似致病突变。结论本地区甲基丙二酸血症并不罕见。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病情更重。MMACHC基因c.609G>A和c.567dupT以及MMUT基因c.323G>A等突变热点的发现,为后续开展基因筛查、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有效降低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奠定基础。

  • 标签: 氨基酸代谢障碍,先天性 新生儿筛查 氧化还原酶类 甲基丙二酸单酰CoA变位酶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串联质谱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在遗传代谢病(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IE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筛查中心的60 272例新生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对其中34例阳性患者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39例患者被确诊为遗传代谢病,包括氨基酸代谢病18例(46.15%),有机酸代谢病15例(38.46%)和脂肪酸氧化障碍类疾病6例(15.38%),本地区IEMs发生率为1∶1545。高苯丙氨酸血症和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两种最常见的遗传代谢病,占所有确诊病例的66.67%(26/39)。高苯丙氨酸血症的PAH基因c.728G>A和c.721C>T、甲基丙二酸血症的MMACHC基因c.567dupT和c.609G>A、MMUT基因c.323G>A和c.1630_1631delGGinsTA以及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的SLC25A13基因c.852_855del是常见的突变位点。结论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与二代测序技术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遗传代谢病的诊断效率。遗传代谢病在陕西地区并不罕见,初步呈现了本地区遗传代谢病的发病率、疾病谱及遗传特征,为串联质谱技术在陕西地区新生儿筛查中的推广应用及基因检测的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 标签: 遗传代谢病 串联质谱 测序 新生儿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ery 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VLCADD)的临床表现,加强临床鉴别诊断,增强临床救治能力。方法总结2019年我院遗传中心筛查并于NICU收治的1例VLCADD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检测结果与随访过程,结合病例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出生后表现为新生儿低血糖症,同时一般实验室检测异常;经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确诊为VLCADD患者,虽经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但仍未能扭转患儿状况,于诊断1周后死亡。结论VLCADD作为临床上罕见遗传病,鉴别诊断困难。疑似患者应尽早进行串联质谱筛查与分子生物学诊断,VLCADD的诊断时间与分型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串联质谱 十四烯酰基肉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性骨关节病(DNOAP)患者软骨的病理表现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8例DNOAP患者的胫距关节、距下关节、距舟关节的关节软骨为DNOAP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20~66(55.7±3.8)岁;2017年4月—2018年7月西安市红会医院因车祸或严重外伤截肢的8例患者的胫距关节、距下关节、距舟关节的关节软骨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19~65(57.6±3.7)岁。取DNOAP组和正常对照组软骨样本,使用Masson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取DNOAP组和正常对照组软骨样本进行软骨细胞培养,采用DCFH-DA探针方法通过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荧光强度检测软骨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白细胞介素(IL)-1β、骨保护素(OPG)、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结果DNOAP组软骨病理检查见透明软骨呈条索状排列,软骨细胞减少,软骨下骨增生,结构紊乱,软骨下骨区域大量破骨细胞形成;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见DNOAP软骨细胞的线粒体肿胀,膜结构不完整,排列紊乱,内质网严重肿胀,细胞核变大,染色质出现部分断裂,浓聚在核膜边缘。正常对照组软骨病理检查:正常软骨组织可见软骨细胞位于软骨陷窝内,软骨基质染色均匀,软骨下骨排列整齐;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软骨细胞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细胞核内可见正常浓缩的染色质。DNOAP组软骨细胞的活性氧荧光强度为28.1±2.3,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59, P<0.01)。Western blot检测DNOAP组RANKL、TNF-α、IL-1β及IL-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OPG、aggreca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62、9.780、12.479、11.696、8.792、7.726, P值均<0.01)。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DNOAP组软骨细胞凋亡率为3.3%±0.2%,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63, P<0.01)。结论DNOAP的病理学特征是软骨结构和细胞器破坏严重,炎症反应在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关节病,神经原性 糖尿病 软骨 软骨细胞 病理学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