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信息方式、生活经验和自我认同。“网络雷词”则是观察这种改变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网络民意表达和社会互动的另类形式,“雷词”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反讽性、生成性和游戏性特征。“雷词”的产生和流行,实际上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意识形态化编码遭遇抵制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威性议程设置被颠覆、大众性议程设置成为主导的过程。

  • 标签: 议程设置 网络 游牧 社会互动 意识形态化 信息方式
  • 简介:“人肉搜索”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在网络世界波澜壮阔,更搅动得现实生活风生水起。作为网民情感表达和价值判断的极端形式,“人肉搜索”借助于虚拟空间的广场特征,以道德狂欢的方式侵入现实。由于虚拟社区的区位化和同质化特点,对话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人肉搜索是一个将异己的群体性的无意识幻象误认为自我的过程,道德的制高点使其表现出强烈的自恋性质。

  • 标签: 文化学分析 搜索 想象 文化现象 网络世界 现实生活
  • 简介:流亡知识分子理论是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萨义德看来,“流亡”既是个“真实的情境”,又是个“隐喻的情境”,它是真正知识分子的思想生涯的一种必要而且必然的状态。流亡知识分子理论既与萨义德所继承的自由知识分子传统一脉相承,又被注入了后殖民的内容。它带有某种二律背反的特征:一方面强调所谓“普遍的原则”,一方面又崇尚一种以“流动的身份”为特征的反本质主义的文化认同观。事实上,随着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流亡”正在逐步失去其早先的批判意义,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迷信”。

  • 标签: 知识分子 萨义德 后殖民 文化研究
  • 简介:赛义德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实际开创者。赛义德以中东问题为主题的著作《巴勒斯坦问题》、《谴责受害者》、《驱逐的政治》、《和平及其不满》、《和平进程的终结》等,不但与他对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文化的思考和研究密切相关,而且是在更宏观的范围内对后殖民主义问题的把握。

  • 标签: 中东问题 赛义德 后殖民主义 矛盾 声音 巴勒斯坦问题
  • 简介:文化帝国主义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是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输出对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实现文化霸权和文化控制的讨论.由于它关注国际文化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不平等结构以及由此形成、扩大和加强了的跨国支配,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也常常被认为是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文化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理论 西方发达国家 欠发达地区 后殖民主义 流通过程
  • 简介:一个社会越是民主和开放,势利眼就越多;一个社会的等级界限越是容易变动,就越容易产生势利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