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指南库、国际指南协作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梅斯医学网、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JBI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NKI、万方数据库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推荐实践、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4月30日。应用标准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和证据分级系统,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证据汇总及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4篇。总结出28条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营养支持的原则、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营养支持的措施、出院指导5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总结了有关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但其推荐意见散在分布,缺乏针对口腔癌患者的具体饮食指导,部分推荐意见尚有争议。因此,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在参考本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科室的条件和患者的需求,经过多学科的协作构建个性化的营养管理方案,促进证据的转化和有效应用。

  • 标签: 口腔肿瘤 围手术期 营养支持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9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并在研究过程中将不能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病例剔除。最终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营养管理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接受了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 d的血清蛋白、前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等营养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蛋白及前血清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16)。结论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亦有助于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营养管理 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9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并在研究过程中将不能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病例剔除。最终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营养管理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接受了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 d的血清蛋白、前血清蛋白、血红蛋白、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等营养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健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蛋白及前血清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16)。结论多学科协作营养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亦有助于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营养管理 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两种营养评估方法在肝癌肝切除加速康复模式中的应用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肝癌手术切除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15例;年龄35~74岁,中位年龄60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分别依据NRS2002、PG-SGA评分将患者分别分为营养不良风险组和正常营养组。两组营养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NRS2002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术前平均握力(29±8)kg,明显低于正常营养组的(34±7)kg(t=-2.364,P<0.05)。NRS2002营养不良风险组术后总体并发症为73%(11/15),肺部感染发生率27% (4/15),明显高于正常营养组的43% (32/75)、4%(3/75) (χ2=4.712,8.954;P<0.05)。PG-SGA营养不良风险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3/20),明显高于正常营养组6%(4/70) (χ2=0.041,P<0.05)。结论在肝癌肝切除加速康复模式下,与PG-SGA评分相比,术前NRS2002评分能更准确反映术前患者营养状况,更有效预测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营养状况 肝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医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胎龄28~34周早产儿营养中断的原因,并观察肠内营养中断、肠外营养替代或弃用事件对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6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310例胎龄28~34周住院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早产儿310例,统计分析营养中断的原因及对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310例早产儿均在NICU期间接受过>24 h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共发生280例(397次)肠内营养中断事件,共计4 367 h。出现肠内营养中断的280例早产儿中123例早产儿肠内营养中断时间>12 h/d,157例肠内营养中断时间<12 h/d。不同肠内营养中断时间早产儿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替代或弃用发生率及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U胎龄28~34周早产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不理想。喂养不耐受、医源性操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监护室外检查、抢救和手术等是造成营养中断的主要原因,其中营养中断时间>12 h/d对早产儿临床结局影响较大。建议早产儿在NICU期间需要合理和规范地实施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同时积极推进早产儿母乳喂养,以促进早产儿肠内营养效率,提高早产儿抗感染能力,降低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并最终达到降低早产儿患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 标签: 婴儿,早产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营养中断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证据的积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被推荐用于经过吸入药物治疗仍有频繁急性加重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本文讨论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有效性、安全性、作用机制及其在指南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强调,在启动低剂量、长疗程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前必须客观评价可能的获益以及细菌耐药、QT间期延长、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风险。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