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近30年基于性别的人口学特征以及肺癌临床病理特征演变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至2018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在年龄、吸烟史、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等分布差异,趋势分析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8 433例患者,其中男30 729(52.6%)例,女27 704(47.4%)例;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较年轻(56.0岁对59.7岁),非吸烟患者比例更高(98.3%对52.3%),且Ⅰ期肺癌(60.6%对49.3%)和腺癌病理类型(93.7%对56.1%)比例显著高(P值均<0.001)。趋势分析发现,女性患者比例逐年增多,并于2015年超越男性,目前男女比为1∶1.5。2013年后女性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平均年龄由58.7岁下降至54.7岁(P=0.02)。吸烟比例的下降主要因为男性患者的吸烟占比下降(由68.5%下降至31.1%,P<0.01)。男性和女性患者Ⅰ期肺癌比例分别在2012年和2010年超过中晚期肺癌,且女性Ⅰ期肺癌比例上升幅度高于男性。在男性患者中,腺癌在2012年超过鳞癌成为主要病理类型;女性患者腺癌始终是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且占比持续增高已超过98%。结论近30年,外科诊治肺癌患者的性别分布已发生巨大转变,女性成为胸外科诊治肺癌的主要人群,并且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吸烟人群和鳞癌比例在男性患者中显著下降,腺癌已成为外科治疗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随着肺癌筛查的普及,Ⅰ期肺癌的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

  • 标签: 肺癌 性别 人口学特征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ⅠA期肺腺癌各病理学亚型成分比例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实体型或微乳头型成分(S/M成分)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完整手术切除的321例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资料。男性130例,女性191例,年龄59(11)岁[M(IQR)](范围:55~66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病理学亚型成分比例对无复发生存和总体生存的判断价值。根据有无S/M成分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无成分组又根据主型不同分为2组:含S/M成分组(S/M+组)120例、无S/M成分且贴壁型为主型组(S/M-LPA组)129例、无S/M成分且腺管型或乳头型为主型组(S/M-P/A组)72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3组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验证有无S/M成分是否为预后因素。结果S/M成分对于复发(实体型成分:曲线下面积=0.588,P=0.095;微乳头型成分:曲线下面积=0.566,P=0.106)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589,P=0.104;曲线下面积=0.607,P=0.056)无诊断价值。S/M-LPA组、S/M-P/A组、S/M+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4%、82.3%、77.3%(两两比较:P值均<0.05),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4%、94.5%、83.2%(两两比较: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分组(S/M-P/A组比S/M-LPA组:HR=2.691,95%CI:1.249~5.799,P=0.011;S/M+组比S/M-LPA组:HR=6.763,95%CI:3.050~14.996,P<0.01)是复发的预后因素。结论对于完整切除的、存在S/M成分的ⅠA期肺腺癌患者,S/M成分比例并不影响预后。基于S/M成分有无的新分组是患者复发的预后因素,S/M+组患者预后最差,S/M-LPA组患者的预后最佳。

  • 标签: 肺肿瘤 预后 病理学,临床 微乳头型 实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