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伴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现状及其治疗进展,为临床上此类损伤的修复提供参考。方法以"动脉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和"digital artery defect""soft tissue defect"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EMbase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18年12月关于伴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的文献。共检索到文献632篇,排除无法获得全文、内容不符、重复性及低质量文献,最终纳入51篇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穿支皮瓣的广泛应用、医患对修复的结果要求提高及修复理念的不断改进,伴有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修复方式逐渐由创伤较大的血管移植联合皮瓣转移覆盖、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等方式,向创伤小、疗效好的flow-through皮瓣方式发展,达到了在较小医源性损伤的情况下,同时解决主干血管损伤重建和创面覆盖的目的。结论flow-through穿支皮瓣兼具穿支皮瓣和桥接固有动脉的优点,通过一次手术即可有效解决主干血管损伤重建和创面覆盖,符合当前修复重建的理念,具有最大的经济性,是修复伴有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损伤创面的最佳方式。

  • 标签: 指损伤 动脉损伤 软组织损伤 flow-through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游离皮瓣修复腹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我们共收治44例(44)腹缺损患者,其中22例采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A组),22例采用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B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性别、年龄、创面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有效随访。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皮瓣的两点分辨觉、皮瓣感觉恢复情况及晚期功能恢复效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0~13.5个月,平均8.0个月,所有皮瓣术后均存活,临床治疗效果满意。A组手术时间为(168.06±66.18) min较B组(234.72±79.26)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的两点分辨觉比较,A组(6.87±1.26) mm大于B组(5.90±1.03) mm;皮瓣感觉恢复至正常情况的例数比较,B组为14例(63.64%)优于A组7例(31.8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皮瓣晚期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比较,A组为90.91%(20/22例),B组为95.45%(21/2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手术时间较游离趾腓侧皮瓣短,但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腹缺损的疗效优于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指腹缺损 组织移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2020年9月24日,对1例因机器挤压致左示自近节和中节两平面撕脱性完全离断、深屈肌腱自肌腹抽出、双侧掌侧固有神经自近侧长段抽出的28岁青年女性,进行断指再植;术中指屈伸肌腱、双侧掌侧固有神经、近节背侧软组织缺损,予旷置。术后予抗感染、抗凝、解痉等对症治疗,再植体顺利成活。术后10 d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近节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片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良好,无感染现象。再植术后1个月切取自体同侧掌长肌腱及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移植修复左示屈、伸肌腱及双侧掌侧固有神经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愈合一期良好,无红肿、流脓等感染现象,无局部及全身过敏症状。术后通过门诊、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术后7个月随访,再植体无旋转,无成角畸形,外形良好,无明显萎缩,无感染、过敏症状;掌指关节活动度约85°,近侧指骨间关节活动度约40°,远侧指骨间关节活动范围约15°;近侧离断平面再植体TPD为6~8 mm,远侧离断平面再植体TPD为10~12 mm;复查左手正侧位片:左示指骨骼愈合良好;患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为良。

  • 标签: 断指再植 撕脱离断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避免医用胶贴对老年病人皮肤造成撕脱伤的方法。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两年内使用医用胶贴致使皮肤撕脱的老年病人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1例老年病人使用医用胶贴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撕脱伤。结论准确评估老年病人皮肤状况、掌握正确使用和护理方法可以避免皮肤的损伤

  • 标签: 医用胶贴 老年病人皮肤 撕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