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了航测内业中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应用。首先介绍了遥感影像融合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分析了传统融合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融合算法四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几种常见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并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最后,通过实验证明,所提出的融合方法在航测内业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矿山修复、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参考。

  • 标签: 航测 遥感影像 融合
  • 简介:摘要:无人机顾名思义是一种不载人飞机,是采用无线电遥控技术搭配程序控制装置实现飞行的一种机器设备。无人机航测是指在无人机设备上装备航摄对地面实时连续拍摄成像,同时与地面设置的控制点测绘及立体测绘相结合,从而完成相关测绘工作。矿山的地质条件、地形特征等方面表现较复杂,开展矿山测绘工作的难度较大,会对测绘的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下文将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于实际矿山测绘工作之中,探求其运用方法及效果。

  • 标签: 无人机航测 矿山测绘 运用
  • 简介:摘要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对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病理技术教学内容、方式及效果评价进行总结。根据研究生基础条件制定病理技术培训方案,采用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利用智能化教学平台开展互动式理论教学,以问题导向学习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旨在提高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病理技术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提升临床科研思维,为其将来开展临床病理诊断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病理技术 病理学 研究生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青海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趋势,为科学防治布病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0年,在青海省的国家级和省级布病监测点,共18个县(市、区,简称县),每年每个县抽检常住职业人群血清样本不少于400份,进行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按《布鲁氏菌病诊断》(WS 269-2019)标准进行检测和判定。结果2019年国家级布病监测点共监测1 612人,检出RBPT阳性93人、SAT阳性54人,确诊患病人数54人,患病率为3.35%(54/1 612);2020年国家级布病监测点共监测1 677人,检出RBPT阳性151人、SAT阳性80人,确诊患病人数80人,患病率为4.77%(80/1 677)。不同年份间国家级布病监测点RBPT阳性率、SAT阳性率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52、4.24、4.24,P均< 0.05)。2019年省级布病监测点共监测6 043人,检出RBPT阳性128人、SAT阳性91人,确诊患病人数87人,患病率为1.44%(87/6 043);2020年省级布病监测点共监测5 664人,检出RBPT阳性108人、SAT阳性59人,确诊患病人数52人,患病率为0.92%(52/5 664)。不同年份间省级布病监测点RBPT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6,P = 0.416),而SAT阳性率及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4.98、14.57,P均< 0.05)。结论2019和2020年青海省国家级与省级布病监测点均有人间布病病情。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监测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海省成人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检测结果。方法2019年7月,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贵德县KBD病区20岁以上成人进行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根据结果将其分为KBD病例组(n = 109)和病区内对照组(n = 95),同时在循化县选取健康人群作为病区外对照组(n = 90)。采集目标人群空腹肘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EPO水平。结果3组间年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0.73,P = 0.484;χ2 = 1.03,P = 0.611)。KBD病例组,病区内、外对照组血清EPO水平[(30.74 ± 26.23)、(19.73 ± 11.53)、(10.83 ± 4.48)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6.51,P < 0.001)。多重比较发现,KBD病例组与病区内、外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病区内、外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青海省成人KBD患者血清EPO含量显著升高。

  • 标签: 红细胞生成素 成人 大骨节病 青海高原
  • 简介:摘要病理标本取材是做好病理诊断的前提,也是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入科必须掌握的首要技能。本文针对当前标本取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5年的摸索和尝试,逐步建立起一套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考促教、以老带新、回顾教学为基本要素的新模式。对学员的考评分析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教学能快速、高效地让住培学员掌握标本取材方法,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临床技能,为后续的组织病理诊断规范化培训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临床病理学 规范化培训 标本取材 教学
  • 简介:摘要传统病理实训教学中使用的实物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易损耗,部分疾病样本资源稀缺、难补充,实训教学受地点和时间限制,影响了实训教学效果。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助推了医学实训课教学模式变革。通过构建实物标本的数字化图像,有效保存和扩充了样本资源,形成实物与数字标本相结合的病理实训教学资源库;通过构建远程访问网络平台,提高了病理实训课程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通过整合临床信息到样本,借助二维码技术与语音播报技术解读标本,实现人机互动学习。结果显示,使用资源库进行病理实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授课满意度。

  • 标签: 病理学 实训教学 数字化教学资源 二维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接受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后,12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对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早期发现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至2020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住院患者12例,包括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53.0(49.8,62.5)岁。1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患者细胞回输后,采用流式细胞微球技术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干扰素(IFN)-α、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比分析同期的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血清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根据CRS诊断标准进行分级(包括0、1、2和3级),比较4组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对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和CRS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炎症细胞因子预测CRS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2例患者CAR-T细胞回输后分别在第1、4、7、11天进行CRS分级,总计48例次(包括CRS 0级25例,CRS 1级6例,CRS 2级9例,CRS 3级8例),经相关性分析显示,IL-4、IL-6、IL-10、TNF-α、IFN-γ、IL-1β、IL-8的表达水平与CRS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730、0.632、0.341、0.681、0.319、0.622。在12例患者中出现升高的7种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IFN-γ、IL-8、IL-2、TNF-α和IFN-α),开始升高的时间平均值分别为3.4、5.3、6.1、2.9、4.3、6.0和5.8 d,CRP、D-D、SF和LDH开始升高的时间平均值为6.6、7.6、8.3和7.6 d。出现升高的7种炎症细胞因子开始升高的时间平均值均小于CRP、D-D、SF和LDH。有效治疗后,除IL-6外,其余6种炎症细胞因子(IL-10、IFN-γ、IL-8、IL-2、TNF-α和IFN-α)转归时间平均值分别为7.8、3.9、5.1、8.0、6.0、2.5 d,均小于CRP、D-D、SF和LDH的转归时间平均值9.7、9.2、13.7和13.8 d。ROC曲线显示,IL-6、IL-10、IFN-γ和IL-8对CRS诊断均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12种炎症细胞因子监测对判断CAR-T细胞回输后的CRS等级有一定价值,有助于CRS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转归的评估。

  • 标签: 炎症趋化因子类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流式微球技术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 简介:摘要:理答既是教学活动,也是评估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下,理答不仅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体现,也是开发和创新教学理念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理答在学生学习、教师完善、教育发展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对应的策略。

  • 标签: 小学语文 理答行为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工程的总体质量,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重视材料的性能,这是决定项目建设的关键因素,而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最常用的原材料,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建设和建设。

  • 标签: 混凝土建材 试验检测 质量控制 核心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海高原成人大骨节病(KB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和IL-6改变情况,为科学防治高原KB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贵德县KBD病区,根据《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分别选取18岁以上成人KBD患者及健康人群作为KBD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2和IL-6水平。结果共调查病区人群193人,其中KBD组114人、对照组79人,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204,χ2 = 2.547,P均> 0.05)。KBD组患者血清IL-2、IL-6水平分别为(572.21 ± 172.92)、(42.35 ± 15.86)pg/ml,与对照组[(511.28 ± 173.22)、(51.96 ± 17.18)p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04、3.999,P均< 0.05)。结论青海高原成人KBD患者血清IL-2水平增高、IL-6水平降低,二者可能参与成人KBD的炎性反应。

  • 标签: 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炎 成人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紧密联系病理学课程特点,全面深入开展本科病理学课程思政,是培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本文结合本单位教学实践,探讨了本科病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目标设立、元素挖掘、方法实施和效果评估。我们结合病理特色,设立了以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科学思维、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病理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思政目标;总结了讲好中国故事和大师故事、融入时政元素、聚焦学科前沿等挖掘思政素材的方法,助力提升思政效果;提出了扩充病理学思政素材库、创新多元化思政模式、提高教师专业思政素质等机制,建立长效思政建设和评估体系。上述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探索旨在为融合病理学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和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供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WHO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病理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重庆地区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死亡后微创尸检,获取肺脏、心脏、肾脏、脾脏、骨髓、肝脏、胰腺、胃、肠、甲状腺和皮肤组织。常规HE、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脏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和2019-nCoV病毒蛋白,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脏器中2019-nCoV病毒RNA。结果肺泡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破坏,肺泡腔内见少量浆液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部分肺泡见透明膜形成。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见少数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主要为CD4阳性T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显著增生,部分细胞脱落至肺泡腔。肺泡隔血管充血、水肿、增宽,可见少量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少数微血管内见透明血栓;肺组织灶性出血,部分肺泡腔渗出物机化和肺间质纤维化。肺内各级支气管黏膜均可见部分上皮脱落。电镜下小支气管以下气道黏膜上皮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内可见冠状病毒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部分肺泡上皮和巨噬细胞呈2019-nCoV抗原阳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证实2019-nCoV核酸阳性。脾脏淋巴细胞减少,可见变性、坏死。其他器官组织病变包括不同程度的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小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并见慢性基础疾病改变;均未观测到冠状病毒感染证据。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变以肺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肺泡渗出性炎和间质炎,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和透明膜形成,病毒主要分布于肺,但该病还累及免疫器官、心血管、肝脏和肾脏等多个脏器受损。病变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病理状态,解剖学 尸体解剖 微创尸检
  • 简介: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下面的题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回答,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快乐地闯关。

  • 标签: 六年制 第六册 第一单元 综合检测题 小学 数学
  • 简介:1月3日德国电视一台、德国《经理人》杂志分别以《中国高铁巨头挑战西门子!》和《中国创造跨国公司》为题报道南车北车合并一事,认为新组建的“中国中车”将给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很大的冲击。

  • 标签: 中德关系 大事记 《经理人》杂志 跨国公司 西门子 德国
  • 简介:入住酒店,换上一次性拖鞋,用一次性香皂、一次性浴液……绝大部分消费者已然习惯酒店“六小件”的存在,出门也很少自带洗漱用品。但如果为了推进垃圾减量、保护我们的环境而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你会举双手支持吗?

  • 标签: 一次性用品 节能降耗 洗漱用品 垃圾减量 消费者 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