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默疗法在尿动力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尿动力学检查的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静默疗法。记录2组患者检查时间、检查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检查开始前10 min、检查开始后10 min、检查结束后1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检查前1 d、检查前1 h和检查结束后10 min心理应激水平。结果试验组检查时间为(33.56 ± 4.95)min,血尿发生率为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42 ± 6.32)min、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60,χ2值为4.050,P<0.05)。检查开始前10 min、开始后10 min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9.18 ± 10.99)、(130.73 ± 11.81)mmHg(1 mmHg=0.133 kPa)和(89.42 ± 14.50)、(98.36 ± 15.51)mmHg,低于对照组的(135.93 ± 10.17)、(139.49 ± 10.64)mmHg和(96.29 ± 13.85)、(105.80 ± 12.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97~3.695,P<0.01或0.05)。检查开始前10 min、开始后10 min、结束后10 min试验组心率为(85.53 ± 11.82)、(90.51 ± 8.82)、(74.09 ± 8.20)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2.80 ± 11.95)、(95.84 ± 10.02)、(77.60 ± 8.5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00、2.680、1.992,P<0.01或0.05)。检查前1 h试验组SAS、SDS评分为(54.42 ± 3.85)、(54.11 ± 4.65)分,低于对照组的(58.44 ± 7.37)、(56.11 ± 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47、2.079,P<0.01或0.05)。结论静默疗法能降低尿动力学检查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静默疗法 尿动力学检查 应激反应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默疗法在尿动力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尿动力学检查的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静默疗法。记录2组患者检查时间、检查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检查开始前10 min、检查开始后10 min、检查结束后1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检查前1 d、检查前1 h和检查结束后10 min心理应激水平。结果试验组检查时间为(33.56 ± 4.95)min,血尿发生率为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42 ± 6.32)min、1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60,χ2值为4.050,P<0.05)。检查开始前10 min、开始后10 min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9.18 ± 10.99)、(130.73 ± 11.81)mmHg(1 mmHg=0.133 kPa)和(89.42 ± 14.50)、(98.36 ± 15.51)mmHg,低于对照组的(135.93 ± 10.17)、(139.49 ± 10.64)mmHg和(96.29 ± 13.85)、(105.80 ± 12.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97~3.695,P<0.01或0.05)。检查开始前10 min、开始后10 min、结束后10 min试验组心率为(85.53 ± 11.82)、(90.51 ± 8.82)、(74.09 ± 8.20)次/min,低于对照组的(92.80 ± 11.95)、(95.84 ± 10.02)、(77.60 ± 8.5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900、2.680、1.992,P<0.01或0.05)。检查前1 h试验组SAS、SDS评分为(54.42 ± 3.85)、(54.11 ± 4.65)分,低于对照组的(58.44 ± 7.37)、(56.11 ± 4.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247、2.079,P<0.01或0.05)。结论静默疗法能降低尿动力学检查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静默疗法 尿动力学检查 应激反应 焦虑
  • 简介:摘要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中常含有絮状物与黏液,以往使用纱布过滤会造成细胞损失。二硫苏糖醇(DTT)可用于处理BALF黏液,有助样本液化与细胞分散,但其对免疫细胞活率和表面标志物的影响罕见报道。本研究设置浓度梯度DTT对结核患者BALF进行预处理,结果显示0.05%终浓度DTT处理肺结核患者BALF时,可在分散细胞同时,不影响细胞活率及淋巴细胞抗原流式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在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行传统静脉留置针固定;另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53例作为观察组,行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针眼处周围皮肤红肿、针头滑出及针头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应用于输液患儿中可显著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 标签: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 输液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新冠病毒当前疫情应对临床场景中,快速准确核酸检测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深入,对临床感染病例经验积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已有快速进展。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临床应用情况做一概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临床应用
  • 作者: 杨倩 邹丽艳 刘周 李丽 肖嘉辉 王鸣宇 王思远 罗德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射诊断科,深圳 518116,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放射诊断科,深圳 518116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鼻咽部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50例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APT图像以及临床、病理资料。由2名放射医师独立分析APT图像对病灶的显示效果,二者的评价结果使用Kendall's Tau-b分析其一致性。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左右侧颞肌、腮腺、小脑和鼻甲在APT值上的一致性以及同层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咽组织以及左右侧颞肌、腮腺、小脑、鼻甲APT值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两种类型鼻咽癌APT值的差异。结果关于APT图像对病灶的显示效果分析,2名放射诊断医生的评价一致性为0.844。左右侧颞肌、腮腺、小脑和鼻甲的AP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75、0.765、0.443和0.544。鼻咽癌病灶与正常鼻咽和腮腺组织的APT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38与P=0.664、0.933),但鼻咽癌病灶的APT值明显高于左右侧颞肌和小脑组织(P<0.001),但低于鼻甲组织(P<0.001)。分化型鼻咽癌的APT值为1.97%±0.89%,未分化型鼻咽癌的APT值为1.95%±0.82%,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4)。结论研究结果表明APT成像对于鼻咽部的病灶显示效果满意,并证实了该成像方式在鼻咽部具有技术可行性,能够对于该区域不同组织类型的APT效应进行精确定量,为APT成像应用于鼻咽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 标签: 鼻咽癌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 头颈部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决传统的中性树脂封片固化时间长,空间占用率高,不适合数字切片扫描等问题,探究紫外光固化胶的制备,保证切片制备质量同时提高封片效率。方法选择环保安全的预聚物、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制备干燥速度快,透光率高,适用范围广,性质稳定的紫外光固化胶替代传统封片剂。结果制备出的紫外光固化胶(UV42胶)封片后在紫外光照下15 s可完全固化,透光率达88.4%~89.7%(在波长400~600 nm范围内),广泛适用于冷冻和石蜡切片的常规染色处理封片。使用UV42胶封片的病理切片,放置3年后性质依然稳定,且耐黄变性能良好。结论UV42胶满足快速病理切片封片的需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移植前房注气手术后患者持续仰卧体位使用中药舒缓固定枕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病房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舒缓固定枕的使用。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体位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GC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2天每天累计仰卧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舒缓固定枕可改善角膜内皮移植患者术后持续仰卧体位的舒适度,延长术后仰卧时间,提高患者术后体位的依从性。

  • 标签: 角膜内皮移植 仰卧体位 中药舒缓固定枕 体位依从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接受静脉化疗的1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的资料,化疗前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BCV)入路技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导管头端位置由术中DSA透视下确认。13例患儿均采用右侧BCV入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2例(92.31%)1次穿刺成功,仅1例需两次穿刺成功。TIVAP留置时间为(678±105)d。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69%(1/13),仅1例患儿出现导管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法抽回血伴推注困难。所有患儿未发生误穿动脉、血/气胸等即刻/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RT)、TIVAP相关感染、导管异位/打折等严重/远期并发症。本研究初步表明,超声引导下穿刺BCV这一新的入路技术在患儿TIVAP植入中是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头臂静脉 超声引导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可行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微RNA(miRNA)通过与靶标基因mRNA的3′非编码区结合,在转录水平后调节基因的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的表达水平与DLBCL的临床分期、分型、预后评估、治疗效果密切相关。miRNA具有作为DLBCL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巨大潜力,并且因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基于miRNA的治疗有望为DLBCL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微RNAs 分子分型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