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阴式子宫切除、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及经腹子宫切除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收治的子宫切除患者96例,根据子宫切除方式不同分为A组(阴式子宫切除)、B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C组(经腹子宫切除),比较三组的手术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C两组,而B组的以上指标低于C组,P<0.05。结论三种不同手术临床路径切除子宫各有利弊,在临床的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 经腹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冷圈套器切除与热圈套器切除治疗老年结肠息肉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167例老年结肠息肉患者抽取,随机取样法处理;对照组给予热圈套器切除,观察组实施冷圈套器切除。结果:观察组中瞬时性及迟发性出血发生率较低,手术时间较短且住院时间较少;且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在老年结肠息肉的式治疗中,与热圈套器切除相比,冷圈套器切除可有效降低患者出血率,缩短治疗及住院时间而降低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

  • 标签: 结肠息肉 冷圈套器 热圈套器切除术 出血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在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6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照实施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8例,和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中及术后情况。结果28例实验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在腹腔镜下切除病变胆囊,3例中转开腹切除病变胆囊,住院时间3-7d,无手术并发症,2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13d;56例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具有恢复快、创伤小、预后好等优点。

  • 标签: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时间对肿瘤切除患者地氟烷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行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50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BMI 19~25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肺功能未见异常。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和丙泊酚2 mg/kg,气管插管术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吸入地氟烷,调节挥发罐刻度至6%,新鲜气体流量2 L/min,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肌肉松弛程度,间断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记录地氟烷呼气末浓度达0.5 MAC的时间、地氟烷呼气末浓度与挥发罐设定浓度比值达1/2的时间、地氟烷呼气末浓度与吸入浓度比值达1/2的时间、关闭挥发罐即刻地氟烷呼气末浓度降至0.5 MAC的时间和呼气末浓度从0.5 MAC降至0.2 MAC的时间。按照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S组手术时间<2 h;M组手术时间2~4 h;L组手术时间>4 h。结果3组间地氟烷呼气末浓度达0.5 MAC的时间、地氟烷呼气末浓度与挥发罐设定浓度比值达1/2的时间、地氟烷呼气末浓度与吸入浓度比值达1/2的时间、关闭挥发罐即刻地氟烷呼气末浓度降至0.5 MAC的时间和呼气末浓度从0.5 MAC降至0.2 MAC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不会影响肿瘤切除患者地氟烷的药代动力学。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手术时间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对116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患者会阴部伤口分别采用“H”缝合法和传统间断缝合法,比较两组在会阴部伤口愈合情况、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换药次数的差异。采用同类抗生素预防感染、相同手术方式及同部位骶前间隙的引流方法,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会阴部伤口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平均愈合时间缩短,平均换药次数减少(均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对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治疗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40 例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分成对照组( 20 例)和观察组( 20 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10% ,明显低于对照组 3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 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治疗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干预 宫腔镜粘膜 子宫肌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动脉优先入路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治疗新辅助化疗后胰颈体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胰颈体癌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胰颈体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5(46,67)岁。总结分析患者化疗、术前、中、术后指标以及随访结果。采用门诊、微信或电话方式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5例交界可切除患者采用AG方案(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2例局部进展期患者采用mFOLFIRINOX方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7例患者均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并行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手术时间400(350,440)min,中出血量300(150,400)ml。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B级胰瘘和顽固性腹水各1例。术后住院时间11(10,14)d。7例患者均为R0切除。随访时间9~33个月,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带瘤生存,1例复发死亡。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腹腔镜下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治疗新辅助化疗后的胰颈体癌安全可行,患者可生存获益。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腺颈体部癌 新辅助化疗 动脉优先 次全远端胰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脊柱内镜下经间孔间融合(TLIF)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拟行TLIF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双侧ESPB。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在休息时和翻身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自行镇痛次数、补救镇痛次数、镇痛满意度和术后48 h内出现嗜睡、恶心、尿潴留、切口感染、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6、12、24 h休息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6、12、24、48 h翻身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自行镇痛和补救次数为(1.55±1.08)、(0.72±0.81)次,少于对照组的(3.57±1.16)、(1.62±1.03)次,P<0.01;观察组镇痛满意度(90.70%,39/43)高于对照组(62.79%,27/43),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腰椎融合中行超声引导双侧ESPB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镇痛 超声 竖脊肌平面阻滞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不良反应 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 158 例患者均采用膝关节置换进行病症干预,入组时间为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开展,分别采用快速康复护理(实验组, n=79 )及常规护理(对照组, n=79 )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指标包括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发生跌倒、便秘、下肢血栓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对行膝关节置换干预的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方式干预,有利于优化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 由于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患儿容易出现并发症,对其疗效具有严重影响,分析预见性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 此次的研究对象均选自于在我院进行小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治疗的患儿,均在2018年2月~2020年8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入选患儿共60例,其中30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另外30例接受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的患儿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患儿 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单采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方法:将我院 80例血细胞单采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不良情绪出现率。结果: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血细胞单采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 标签: 血细胞单采术 高白细胞白血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肠套叠儿童实施超声监测下水灌肠复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的1 830例经超声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采用肠套叠水灌肠方案,行水灌肠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及其声像图表现。结果1 83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中原发性肠套叠1 791例、继发性肠套叠39例。经水灌肠复位成功1 780例(97.3%,1 780/1 830);肠复位失败50例(2.7%,50/1 830),复位失败者中包括原发性肠套叠42例、继发性肠套叠8例,均随后转为手术开腹治疗。在灌水过程中3例(0.16%,3/1 830)出现并发症,均为肠穿孔;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监测下水灌肠复位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避免了儿童X线辐射,可作为儿童肠套叠非手术治疗优先选择的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肠套叠 水灌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工作程序表应用于胃癌根治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6年 8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治疗的 66例胃癌根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33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配合手术,观察组采取手术室工作程序表配合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护理人员工作执行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医生满意率为93.94%和 96.67%,高于对照组患者和医生的 63.64%和 69.70% ,P< 0.05;观察组患者中护理人员工作执行力强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采用手术室工作程序表不仅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而且增强了护理人员中工作的执行力,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手术室工作程序表 胃癌根治术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MPCNL)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21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的肾结石患者110例,随机将110例行M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分为护理组、参照组,每组5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全面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均低于参照组,且碎石成功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行MPCN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给予全面护理能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加速患者的恢复进程。

  • 标签: 肾结石 MPCNL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进入我院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的5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有患者25例,对照组在全麻的情况下去完成相关观察,观察组需要采取硬膜外-硬膜外的联合麻醉,对于两组在麻醉上获得的效果。结果统计学得出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生命体征并未产生显著的差异(P> 0.05)。观察组所进行的麻醉指标要比对照组高出很多,数据差异存在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宫腔镜检查病人应激反应和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行宫腔镜检查患者 60例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整体护理。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比对照组低, SAS和 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 P< 0.05。结论:手术室整体护理对宫腔镜检查病人的应激反应和主观感受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宫腔镜检查术 手术室 整体护理 应激反应 主观感受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下对患者实施胃穿孔修补分别获得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胃穿孔患者80例,对胃穿孔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选择开腹手术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选择腹腔镜胃穿孔修补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表现。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手术用时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染率为0,无一人发生感染;对照组术后有1人发生感染。结论针对胃穿孔患者选择腹腔镜胃穿孔修补给予临床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均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并即刻评价二尖瓣成形的效果。结果本组18例中16例一次性手术实施成功。1例中监测发现反流2级后再次实施成形后成功,1例中监测发现反流3级后改行二尖瓣置换。结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疾病 关闭不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接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均接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将 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性,研究组则为围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围期护理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对手术治疗效果的不利影响。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行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治疗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对其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5月采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治疗的血液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采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治疗的血液病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血液病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