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75岁糖尿女性患者因右桡骨远端骨折拟行手术治疗。术前禁食期间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500 ml+生物合成人胰岛注射(诺和灵R)6 U静脉滴注,无其他并用药物。输液前测指尖血糖10.6 mmol/L。液体输注约3 min(输入液体约8 ml),患者突然全身发冷、恶心,随之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吐白沫、双上肢抖动、小便失禁。指尖血糖9.6 mmol/L,可排除低血糖反应。心电监护显示,血压最低37/27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0.40,考虑为生物合成人胰岛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先后给予静脉泵入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皮下注射肾上腺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抗过敏、抗休克治疗,3 h后患者恢复正常。

  • 标签: 胰岛素 过敏反应 休克
  • 简介:摘要H2O2刺激原代肝细胞构建细胞衰老模型,采用p53 siRNA、早衰蛋白(progerin)siRNA或胰岛样生长因子(IGF)-1腺病毒载体转染原代肝细胞,检测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及p53、progerin的表达。结果显示,p53 siRNA和progerin siRNA敲低p53和progerin的表达,肝细胞衰老减轻;转染IGF-1腺病毒载体至原代肝细胞过表达IGF-1,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数减少,细胞核中p53和progerin表达下调、细胞质中p53表达上调;p53与progerin共沉淀及共定位于肝细胞核区减少。过表达IGF-1可通过抑制p53核转位,减少核内p53-progerin相互作用,减轻肝细胞衰老。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肝细胞衰老 p53 早衰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性认知功能障碍(DACD)大鼠脑白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2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和2型糖尿(T2DM)组(10只),对照组喂养标准饲料,T2DM组利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霉素建立T2DM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使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价大鼠脑白质病变(WML)程度。通过蛋白质非标记定量技术(Label-free)进行脑白质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对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选取一些差异蛋白质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检验。结果共筛选到38种差异蛋白质:24个蛋白表达上调(差异倍数>2.0且P<0.05),14个蛋白表达下调(差异倍数<-2.0且P<0.05)。差异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细胞膜、细胞质、外泌体等,主要参与神经系统发育、负向调控神经细胞的凋亡以及化学突触传递等生物学过程。差异蛋白质主要富集在4个信号通路上,且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一氧化氮合酶1、神经调节(GAP43)、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SLC17A7)、动力蛋白1、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氨基酸转运蛋白等蛋白为核心骨架,形成蛋白相互作用信息网络。结论差异蛋白质同时参与认知功能障碍及WML相关的多条信号通路,GAP43和SLC17A7可能是WML发病机制的关键靶点。

  • 标签: 糖尿病,2型 认知功能障碍 脑白质 蛋白质组学 非标记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家庭康复操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多"家庭康复操应用前(2019年1~3月)和应用后(2019年4~6月)收治于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各40例为研究样本,应用前后骨折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家庭康复操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康复锻炼依从度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多"家庭康复操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进行康复管理,可显著提高该类骨折者的康复锻炼依从度,促进髋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 标签: "四多"家庭康复操 髋部骨折 护理
  • 作者: 付发燕 李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1年第03期
  • 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 云南省眼科疾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云南省眼病临床医学中心,昆明 650021
  • 简介:摘要3~6岁学龄前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学龄前儿童远视(定义为等效球镜度数≥+2.00 D )患病率约10.4%~30.03%。但因纳入标准、研究人群、检查方法及年龄等不同,学龄前儿童远视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遗传与环境因素、种族差异、不良用眼行为、母亲孕期吸烟等可能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远视状态的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63-268)

  • 标签: 远视 学龄前儿童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检查预测重型颅脑损伤(sTBI)昏迷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因sTBI导致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于急救治疗1周内进行aEEG检查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其中头颅MRI测量9个感兴趣区(额叶灰质和白质、顶叶灰质和白质、颞叶灰质和白质、基底节区尾状核、豆状核、丘脑)的ADC值,并分别计算出额叶、顶叶、颞叶和基底节区的ADC均值。根据12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比较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2级〕与预后良好(GOS 3~5级)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EEG和ADC对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预测能力,以及aEEG与ADC联合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组52例sTBI患者,平均年龄(36.7±13.9)岁,其中男性35例;随访12个月后,有29例患者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aEEG Ⅰ、Ⅱ、Ⅲ级患者分别为21、17、14例,相应有19、10、0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良好组患者的9个感兴趣区ADC值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10-6 mm2/s:额叶灰质为924±107比531±87,额叶白质为804±95比481±74,颞叶灰质为831±93比683±72,颞叶白质为726±87比654±63,顶叶灰质为767±79比690±75,顶叶白质为716±84比642±62,尾状核为689±70比465±68,豆状核为723±84比587±71,丘脑为807±79比497±67,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EEG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最佳截断值为<1.5级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72.8%;在各感兴趣区ADC值预测能力中,以额叶和基底节区ADC值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特异度较高,AUC分别为0.817、0.90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26×10-6 mm2/s、>624×10-6 mm2/s时,预测预后良好的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63.4%、61.8%。多模态评估显示,额叶ADC、基底节区ADC与aEEG联合预测sTBI患者预后良好的敏感度为91.0%、特异度为93.7%。结论ADC联合aEEG技术可显著提高对sTBI昏迷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能力。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振幅整合脑电图 表观弥散系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扬州市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发病率及流行学特征,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扬州市DDH早期筛查三级网络,用调查表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行髋关节超声筛查的42~48 d婴儿检查结果及相关资料,分析扬州市DDH发病率及流行学特征。筛查统一采用Graf髋关节超声诊断分型法,分型≥Ⅱa-者诊断为DDH。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左右侧发病率对比采用χ2检验,风险因素与DDH发病关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婴儿8 853例。其中,男4 519例,女4 334例。诊断为DDH的婴儿有106例(1.2%)。左侧DDH发病率为0.87%(77/8 853),高于右侧0.41%(36/8 8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5.422,95%CI:3.219~9.133)及第1胎(OR=1.817,95%CI:1.169~2.823)是DDH发病的风险因素。襁褓不当、羊水量异常、合并畸形等因素因相关样本较少、且无DDH病例,无法列入统计对比。结论扬州市42~48 d婴儿DDH发病率为1.20%(106/8 853),左侧多于右侧,女性及第1胎为DDH的风险因素。

  • 标签: 流行病学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POU3F3(LncRNA-POU3F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手术的11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另选取同时期10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甲状腺组织中LncRNA-POU3F3的表达情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ncRNA-POU3F3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LncRNA-POU3F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3.18 ± 0.69)、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3.05 ± 0.66)比较,LncRNA-POU3F3在甲状腺癌组织表达水平(4.02 ± 0.76)较高(P均< 0.05)。LncRNA-POU3F3表达诊断甲状腺癌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95%置信区间(95%CI):0.821 ~ 0.943,P < 0.05],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85.2%,诊断阈值为3.45;临床分期为Ⅲ ~ Ⅳ、肿瘤直径≥1 cm、多发癌灶及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LncRNA-POU3F3高表达(≥3.45)比例均较高(P均< 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随访5年后,纳入的118例甲状腺癌患者存活53例,其中LncRNA-POU3F3低表达者( < 3.45)5年生存率为77.42%(24/31),LncRNA-POU3F3高表达者(≥3.45)5年生存率为33.33%(29/87),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955,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癌灶数量、淋巴结转移和LncRNA-POU3F3表达均与甲状腺癌患者生存期相关(P均< 0.05)。结论LncRNA-POU3F3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POU3F3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的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R/R)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肿瘤科就诊的19例R/R B-NHL患者,均接受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方案)治疗。R2方案:来那度胺20 mg/d,d1~21,28 d为1周;利妥昔单抗375 mg/m2,d1、21,每3个周期重新分析评估治疗。患者治疗若得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则继续维持8个周期R2方案。临床观察主要终点为总有效率(ORR,CR+PR),次要终点为1年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率(OS)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9例患者中5例获CR,9例获PR,4例获SD,ORR为73.7%;1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1年OS率为89.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结论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R/R B-NHL患者具有较高反应性,安全性好,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来那度胺 利妥昔单抗 复发 难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