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后疲劳是患者最普遍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并且可能长期持续存在,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就后疲劳的流行病学、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评价方法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疲劳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的传统尸体解剖工作对场地、人员和环境有严格的要求。我们在抗疫期间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的经皮穿刺尸检工作,摸索和总结了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我们的实践证明,穿刺尸检对操作场地要求不高,通过对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可将人员感染风险及环境污染风险降到最低。病变组织能够及时被取出和固定,最大限度保存了细胞成分和病毒核酸的真实状态。穿刺操作技术相对容易掌握,同时患者及家属思想上相对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不具备生物安全保护3级尸体解剖实验室的条件下,穿刺尸检能够获取重要的病变信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穿刺尸检在病理科日常工作也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铁死亡在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8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普通饲料(ND)和高脂饲料(HFD)分别喂养的假手术(Sham)、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和HIRI联合铁死亡抑制剂(Fer-1)治疗(HIRI+Fer-1)组,每组6只。油红O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脂变和病理损伤。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比色法检测肝脏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Fe2+含量。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FTH1)和转铁蛋白受体1(TFR1)的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高脂饲料连续喂养20周成功建立重度(>60%)混合大泡型脂肪肝。肝功能及HE检测结果显示,ND和HFD大鼠的HIRI组损伤均重于各自的Sham和HIRI+Fer-1组,同时在HIRI组,HFD大鼠ALT[(1 723.00±336.70) U/L]和AST[(1 536.00±361.50) U/L]均高于ND[ALT:(804.10±113.40) U/L、AST:(1 001.00±118.20) U/L,t=6.339、3.447,P<0.05)。铁死亡指标显示,ND和HFD大鼠的HIRI组铁死亡发生均高于各自的Sham和HIRI+Fer-1组,且在HIRI组,HFD大鼠肝脏Fe2+[(200.50±13.04) μmol/L]和MDA[(346.30±56.00) nmol/g]均高于ND[Fe2+:(161.50±16.41) μmol/L和MDA:(200.80±55.70) nmol/g,t=4.557、4.512,P<0.05],GSH低于ND[(1.52±0.09) μg/mg比(2.64±0.41)μg/mg,t=6.512,P<0.05;Ptgs2的mRNA相对表达(14.65±1.22)高于ND(9.18±1.27,t=7.575,P<0.05);GPX4(0.36±0.03)和FTH1(0.38±0.04)蛋白表达均低于ND(GPX4:0.63±0.02和FTH1:0.62±0.03,t=11.600、8.507,P<0.05),TFR1表达(1.76±0.08)高于ND(1.47±0.07,t=4.35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D大鼠较ND大鼠对HIRI耐受性显著降低,其机制可能与脂肪肝铁代谢异常、铁离子增多致铁死亡发生有关。

  • 标签: 铁死亡 脂肪肝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病理穿刺取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尸检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日至3月28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39~91(66.6±10.6)岁。超声引导行心脏、双肺、肝脏、双肾及脾脏组织穿刺取材,记录每例取材所需时间,并测量各器官取材组织标本的大小。以满足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遗传学分析样本需求量为取材成功标准,计算超声引导下尸检病理穿刺取材技术对各器官组织的取材成功率。结果超声图像可清晰显示穿刺针的行进路径,并准确定位心脏、肺、肝脏、肾脏及脾脏等脏器穿刺部位。每例尸检穿刺取材所需时间32~54(39.8±5.7)min。心脏、双肺、肝脏、双肾、脾脏取材标本长度分别为10(8,14)mm、13(12,15)mm、14(13,15)mm、13(11,15)mm、14(13,15)mm。超声引导病理组织穿刺取材成功率为心脏87.5%(21/24)、双肺91.7%(44/48)、肝脏100%(24/24)、双肾89.6%(43/48)、脾脏83.3%(20/24)。结论超声引导穿刺病理取材能快速获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组织标本,为尸检病理取材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 标签: 超声引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尸检 病理穿刺取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作实录分析结合应急预案演练在急诊科护生实习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进行临床实习的8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采用工作实录分析结合应急预案演练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学习前后理论知识水平、紧急处理情况的处理成功率及教学效果评估。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学习后,两组理论知识水平(院前急救、急诊常见疾病、急救治疗方案、并发症)高于学习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紧急处理情况的处理成功率(心电图、心电监护、留取血标本、溶栓治疗配合、心肺复苏)、教学效果满意率(充分认识急诊工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气氛活跃)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作实录分析结合应急预案演练可以有效保证急诊科实习护生的教学效果,具有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的优势。

  • 标签: 急诊科 实习护生 工作实录分析 应急预案演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至12月因股骨头坏死行MAKO机器人辅助THA的患者23例32髋(MAKO THA组),随机抽取相同时间段因相同诊断行常规THA的患者23例32髋(常规THA组)。两组患者性别、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 ARCO)分期、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下肢长度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AKO THA组在机械臂的辅助下进行髋臼侧磨削和假体安装,在MAKO系统的反馈下行下肢长度及偏心距调整,其余术操作与术后处理同常规TH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影像学参数(外展角、前倾角、下肢长度差、偏心距差),MAKO手术计划与术后X线片髋臼假体位置的一致性,MAKO手术计划与术后CT髋臼假体外展角和前倾角的一致性,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WOMAC指数及遗忘关节评分。结果MAKO THA组手术时间为(101.2±19.9)min,较常规THA组的(65.5±5.6)min延长(t=7.659,P<0.001);髋臼假体前倾角为22.63°±5.58°,大于常规THA组的15.98°±7.13°(t=4.156,P<0.001);下肢长度差为(0.35±0.30)cm,小于常规THA组的(0.87±0.43)cm(t=4.775,P<0.001);偏心距差为(0.27±0.19)cm,小于常规THA组的(0.49±0.16)cm(t=4.155,P<0.001)。两组外展角(41.59°±4.04°,42.72°±4.4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6,P=0.292)。MAKO手术计划与术后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差异为1.18°±2.52°,前倾角的差异为2.06°±2.79°,一致性好(r=0.846, 0.810;P<0.001);关节旋转中心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分别为(2.25±1.08)mm和(2.20±1.28)mm,一致性好(r=0.975,0.974;P<0.001)。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WOMAC指数、遗忘关节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KO THA组与常规THA组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值分别为(39.7±6.01)分和(40.2±5.5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4,P=0.717);WOMAC指数改善值分别为(54.7±11.68)分和(55.6±9.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4,P=0.732)。MAKO THA组4髋出现髂前上棘钉孔一过性渗血,无其他术及术后并发症。结论MAKO机器人辅助THA较常规手术更加精准和稳定,前倾角更接近20°的目标,下肢长度差和髋关节偏心距差更小,术后早期临床疗效相同,但手术时间相应延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SMRP)、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卵巢癌患者的表达及其对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84例卵巢癌患者与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卵巢癌患者作为卵巢癌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卵巢癌组和健康体检者,卵巢癌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预后患者血清STIP1、SMRP、TK1表达及血清各指标不同表达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卵巢癌组血清STIP1、SMRP、TK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FIGO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卵巢癌患者血清STIP1、SMRP、TK1表达高于组织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3年死亡卵巢癌患者血清STIP1、SMRP、TK1表达高于3年生存患者(P<0.05);血清STIP1、SMRP、TK1低表达卵巢癌患者生存率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血清STIP1、SMRP、TK1在卵巢癌患者过度表达,与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三者联合有望成为卵巢癌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卵巢癌 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 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 细胞质胸苷激酶1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20例肢体骨折行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的留置引流管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管,试验组使用自制系带固定器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2组固定效果的不同。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1/70),低于对照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408,P=0.009);固定材料更换间隔时间(5.10 ± 0.39)d,明显高于对照组(1.68 ± 0.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168,P<0.001);固定材料复用率为97.1%(68/70)、舒适度为97.1%(68/70),均高于对照组0、48.0%(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2.00、39.37,P<0.001)。结论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系带固定器 骨折术后引流管固定 非计划性拔管 可复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创伤外科收治的120例肢体骨折行内固定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的留置引流管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3M胶带高举平台法固定引流管,试验组使用自制系带固定器固定引流管。观察并比较2组固定效果的不同。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1/70),低于对照组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408,P=0.009);固定材料更换间隔时间(5.10 ± 0.39)d,明显高于对照组(1.68 ± 0.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168,P<0.001);固定材料复用率为97.1%(68/70)、舒适度为97.1%(68/70),均高于对照组0、48.0%(2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2.00、39.37,P<0.001)。结论自制系带固定器在肢体骨折术后切口周围全纱带覆盖时引流管二次固定,固定效果可靠,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系带固定器 骨折术后引流管固定 非计划性拔管 可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