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进一步脂质检测是传统标准血脂检测的扩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疾病(ASCVD)的风险评估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针对诊断不明确和伴有其他代谢风险因素的人群。但测定结果的差异性和溯源问题限制了这些标志物的广泛使用。该文阐述进一步脂质检测在ASCVD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现状、检测技术和检测标准化的进展。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进一步脂质检测 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急诊内科昏迷患者21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脑出血、颅脑损伤、脑梗死、急性酒精中毒等疾病引发昏迷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类型P<0.05。216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83例,占84.7%;死亡33例,占15.3%。结论对于急诊内科昏迷患者,医生在救治过程中针对患者病情,应快速、准确做出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对挽救患者生命及改善预后均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急诊内科 昏迷患者 发病原因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将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方法应用在脑中患者的日常护理中,分析研究具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1月来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实验组无效1例,有效8例,显效12例,痊愈34例,护理有效率为54例(98.18%)。对照组无效7例,有效19例,显效11例,痊愈18例,护理有效率为48例(87.27%)。实验组患者痊愈人数及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康复水平,实现患者综合康复效果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对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急诊内科行气管插管治疗患者94例,将其救治过程中气管插管的时机与方法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94例患者救治成功83例,占88.3%临床死亡11例,占11.7%。结论对于急诊内科危重患者在行抢救治疗时,把握气管插管时机并行正确气管插管操作,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急诊内科 危重患者 气管插管 时机选择 插管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MR/CT双模态纳米探针t金@谷胱甘肽@钆(tAu@GSH@Gd),探讨其性能及用于活体MR/CT成像的潜能。方法以GSH为模板包载Au和Gd原子,共价偶联靶向多肽环状天冬酰胺-甘氨酸-精氨酸(cNGR)构建纳米探针tAu@GSH@Gd。建立荷乳腺癌(EMT-6)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u@GSH@Gd纳米粒子)和实验组(tAu@GSH@Gd纳米探针),每组10只,经尾静脉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行MR、CT成像及生物分布研究,根据小鼠肿瘤部位及主要脏器相对MR信号值与相对CT值评价成像效果和生物分布。成像实验后,取出小鼠肿瘤组织进行银染,研究Au@GSH@Gd纳米粒子及tAu@GSH@Gd纳米探针在肿瘤血管生成部位的聚集。2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Au@GSH@Gd纳米探针水合粒径为(6.40±0.22) nm,T1弛豫效率为(36.91±0.07) mmol·L-1·s-1,体外MR/CT成像效果良好。荷瘤小鼠注射tAu@GSH@Gd纳米探针后2 h,肿瘤MR/CT成像均明显强化,24 h达峰值,相对MR信号值由给药前的1.04±0.12增至1.84±0.26(t=12.61,P=0.006),相对CT值由给药前的1.01±0.04增至1.95±0.05(t=15.34,P=0.004)。对照组小鼠给药后16 h,肿瘤强化达峰值,相对MR信号值为1.50±0.06,相对CT值为1.53±0.10,均低于实验组(1.84±0.26和1.95±0.05;t值:5.35和16.46,均P<0.05)。生物分布结果显示,大部分tAu@GSH@Gd纳米探针经肾代谢。组织银染验证了该纳米探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作用。结论制备的tAu@GSH@Gd纳米探针具有肿瘤血管生成靶向和MR/CT双模态成像功能,为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评估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基础。

  • 标签: 乳腺肿瘤 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纳米技术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