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支气管血管CT三维重建(3D-CTBA)在单孔胸腔镜(VATS)解剖性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术前定位中的可靠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3D-CTBA辅助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或肺亚段切除术的肺结节患者207例。其中男78例、女129例,年龄27~93(57.4±11.7)岁,肺结节最大径0.2~4.3(1.1±0.6)cm。依据术前3D-CTBA影像解剖的定位和设计进行手术。观察指标:(1)围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2)评价3D-CTBA无创定位肺结节的可靠性。结果(1)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R0切除,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1.4±59.7)min,术中出血量(92.6±76.6)mL。引流管留置时间(4.5±2.4)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12/207),其中持续肺漏气(>7 d)6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乳糜胸2例、迟发性胸腔积液2例。术后30 d无二次手术。患者均获随访2~34(16.1±7.3)个月,无肿瘤复发或死亡。(2)术中解剖观察与术前3D-CTBA对比,切除的肺结节所在肺段或肺亚段的血管、支气管及其分支均与影像所示的解剖结构匹配。所有靶区肺结节完整切除且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与影像定位相符。结论3D-CTBA用于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或亚段切除术的手术前定位精准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肺切除术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 解剖性肺亚段切除术 肺支气管血管CT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肺叶血管、支气管影像解剖辅助单孔胸腔镜(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可切除肺癌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由同一治疗组开展的59例经肋间U-VATS肺叶切除治疗的肺癌患者资料。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34~81(62.8±9.5)岁。依据手术的时间顺序分为A组(15例)、B组(15例)、C组(15例)和D组(14例)。术前应用OsiriX软件将患者薄层CT数据进行支气管、肺血管三维成像(3D-CTBA),观察拟切除肺叶的动脉、静脉与支气管的分支数量、走行情况,并模拟肺叶切除。根据术前模拟的切除计划,行U-VATS肺叶切除与肺门、纵隔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范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总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4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术后住院时间等参数。依据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绘制学习曲线,并应用累积求和法(CUSUM)分析跨越学习曲线需要的最低手术操作例数。结果3D-CTBA显示,本组59例中,12例(20.3%)有肺动、静脉分支与支气管走行变异。1例支气管动脉损伤、出血,无中转开胸或死亡病例。各组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更改术式的比例、并发症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D 4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0.7±17.7)min、(103.7±11.1)min、(87.7±5.9)min、(88.9±6.3)min,住院时间分别为(4.5±3.0)d、(3.8±2.2)d、(2.5±1.0)d、(2.5±0.8)d;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807、3.530,P值均<0.05),其中C、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B组(P值均<0.05),而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肿瘤复发或转移。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指标绘制学习曲线,散点图拟合模型方程:=127.7+0.8X-0.1X2+1.4e-3X3,R2=0.705; =84.6 - 2.5logX,R2=0.019。CUSUM拟合模型方程:=37.2+2.3X-0.2X2+2.8e-3X3,R2=0.701; =19.3-2.8X+9.5e-2X2-9.1e-4X3,R2=0.090。学习曲线评价结果提示,经过约30例的临床实践后,出血量趋于稳定,手术时间达到低点且趋于稳定。结论3D-CTBA辅助U-VATS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约30例。利用3D-CTBA精准的术前切除模拟,可能有助于降低血管损伤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帮助培训医师缩短学习曲线。

  • 标签: 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 肺切除术 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成像,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