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护理,康复组40例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康复效果、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发育状况。结果:康复组康复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康复组干预6个月后腕伸角、足背屈角大于常规组,GMFM及Bayley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可改善康复效果,改善患儿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发育状况。

  • 标签: 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 康复护理 预后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实现对现有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调整,实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成效的科学介入。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接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对所选糖尿病肾病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4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剩余4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后的生存质量。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为其提供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护理干预操作难度相对较低,相关护理环节成熟,具备进行临床层面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西地那非为处方药,私自购买使用含“西地那非”成分的保健食品将威胁身体健康,近年来,违法销售含 “西地那非”成分的性保健品现象还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滥用滥用含西地那非性保健品的风险,在查处销售含“西地那非”成分性保健品执法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从强化宣传引导、公安联动机制、强化原料药生产监管违法产品溯源、增加违法成本、强化执法手段快速检测等方面思考探寻治理违法销售含有 “西地那非”成分的性保健品的策略和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以双色球法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一病一品"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干预优良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足 "一病一品"护理模式 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微型高频超声换能器并检测其对脊柱椎弓根钉道内壁的成像识别能力。方法使用牛髂骨制作4个尺寸为长3 cm、宽1 cm、厚2 mm的皮质骨片,使用电钻在每块骨片的中心钻出直径分别为1、2、3、5 mm的圆孔,模拟椎弓根外层皮质不同大小的穿孔。利用尺寸为3.0 mm×1.0 mm×1.0 mm的30 MHz的微型超声换能器在不同距离对不同大小的皮质骨孔洞进行了成像测量,通过消除传输振铃效应及基于对数函数的灰度映射方法,提高极限近距离分辨能力;通过归一化灰度值曲线精确计算孔径大小,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在测量距离≥2 mm时,该高频超声换能器可以检测到直径为5、3、2 mm的孔;在距离为1 mm处,仅5 mm和3 mm的孔可以清晰识别,2 mm的孔存在形变;直径为1 mm的孔在任何距离都无法识别。直径为5 mm、3 mm和2 mm的孔在4 mm、3 mm、2 mm和1 mm 4个不同测试距离下测得的平均校正测量孔径与实际孔径分别比较[(5.07±0.06)、(4.93±0.11)、(4.95±0.07)、(5.01±0.11) mm比5 mm,F=2.166,P>0.05;(3.02±0.06)、(2.96±0.12)、(3.08±0.10)、(2.92±0.08) mm比3 mm,F=2.696,P>0.05和[(2.01±0.07)、(2.01±0.02)、(2.00±0.10)、(2.05±0.11) mm比2 mm,F=0.403,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制的30 MHz微型超声换能器所能识别的穿孔直径下限为2 mm,近场成像极限距离为1 mm;为进一步研发基于超声的脊柱椎弓根内部成像和导航系统奠定基础。

  • 标签: 脊柱 椎弓根 导航 成像 近距离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