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利用POCT血糖仪进行住院患者检测准确的干扰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8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患者通过POCT血糖检测方式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通过实验室标准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二组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指端末梢采血的偏差值更大,P<0.05。结论临床住院患者中,血糖的水平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进而POCT血糖仪的检查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当针对这类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

  • 标签: 住院患者 POCT血糖检测 准确性 干扰因素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依从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00例实施干预措施,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治疗依从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后依从佳的人数占比率为75.00%,显著高于干预前的人数占比率36.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不同资料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的比较:年龄、定期复查、掌握吸入用药技术、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干预手段对于慢性阻塞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具有积极意义,提升治疗依从,缓解病症炎症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处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的44例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患者按照收治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5.4%,对照组为77.2%;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等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明显的提高止血效果。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腹症临床分诊的正确以及急诊护理方法。方法:挑选本院收入诊治急腹症患者33例作为样本,时间期限为2021年6月-2022年5月。所有病患接受急诊护理预检分诊干预,然后分析病患分诊准确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对于急腹症患者,开展预检分诊准确率明显提高至96.96%(32/33),明显缩短就诊治疗时间。经问卷调查统计患者的总服务满意度为93.93%(31/33)。结论:通过对急腹症病患开展临床分诊及急诊护理干预,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为急诊治疗赢得更多时间,利于疾病快速诊断治疗,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急腹症 临床分诊 正确性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产前超声检查在凶险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  资料来源于医院超声医学科在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诊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将其诊断为凶险前置胎盘的44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与产后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影像特征及超声诊断检出率。结果  44例患者,经剖宫产手术中证实为凶险前置胎盘42例,超声检查符合率为 95.15%;胎盘植入发生率13.64%。结论  孕妇凶险前置胎盘有特征超声表现,产前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可反复检查、对胎儿的影响小、准确率较高等优势,易于患者所接受,可以指导临床对产妇尽早进行干预,降低不良围产结局,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产前超声检查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者应用针对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入选的8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67%,高于对照组81.40%,P

  • 标签: 脑卒中 癫痫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鼻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51例确诊过敏鼻炎变应原筛查试验阳性经脱敏治疗2-3年后的效果。皮内试验及脱敏治疗药液均采用新华协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9种原液。结果对451例确诊为变应鼻炎的患者在经过特异性免疫治疗后鼻部症状观察评价临床疗效显著100例,有效340例,无效11例。结论变应鼻炎患者规范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一种安全高且有效的对因治疗。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脱敏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回顾该地区某三甲医院临床用血状况,分析临床用血趋势,提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策略。方法:通过输血管理系统统计该院2019年7-9月有关科室临床用血情况,随机抽取并回顾分析该时间段临床用血病历100 例,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价。结果:2019年7-9月该院临床总用血量为12578U,红细胞用量占比36.18%,血浆用量占比35.32%,血小板用量占比13.48%,冷沉淀用量占比15.02%。临床用血合理输注率为血浆95.8%、血小板90%、冷沉淀100.0%、红细胞80.5%(内科)和90.5%(外科)。结论:临床科室不合理用血问题显著,需增加输血培训、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和加大考核力度,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 标签: 合理用血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高血压合并脑血栓应用疏血通治疗的可行。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住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脑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抽签法。60例患者分为舒血宁组和疏血通组两个组别。舒血宁组常规干预+舒血宁;疏血通组常规干预+疏血通。观察指标①总有效率;②用药副作用率;③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NDF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结果①疏血通组相比于舒血宁组总有效率更高,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②疏血通组、舒血宁组用药副作用率相似,χ2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③治疗前两组NDF评分、Barthel指数相似,t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疏血通组相比于舒血宁组NDF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更显著,t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血栓应用疏血通治疗的可行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安全可靠。

  • 标签: 高血压合并脑血栓 疏血通 可行性
  • 简介:摘要联合疫苗含有两种或多种抗原,研究认为接种联合疫苗后能预防多种疾病,同时可减少接种次数。本文对国内外儿童用联合疫苗,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MMR)等免疫原性和安全进行综述,并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工作者和卫生服务方面进行社会价值探究,为我国推动联合疫苗研发和使用提供决策证据。研究发现,联合疫苗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工作者和卫生服务方面均产生较好的收益,能够保证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增强家长的接种便利和经济,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弥补新发疫情对免疫服务造成的影响,提高接种覆盖率和及时率,增加社会收益。目前我国联合疫苗的推广受到技术瓶颈多,人群接种认知水平低等限制。建议加强联合疫苗安全、有效和卫生经济学等方面研究,科学评估联合疫苗的价值;增强公众对联合疫苗的认知和信任度;促进多联多价疫苗研发应用;政府应完善法规协助联合疫苗发展。

  • 标签: 联合疫苗 儿童 免疫原性 安全性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极针对极针刺联合Bobath法治疗创伤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42例创伤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Bobath组47例、磁极法组47例和Bobath磁极法组48例。Bobath组给予Bobath法治疗,磁极法组给予磁极针对极针刺法治疗,Bobath磁极法组给予磁极针对极针刺+Bobath法治疗。3组均治疗5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四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评价康复效果。结果Bobath磁极法组总有效率为86.96%(40/46)、Bobath组为65.96%(31/47)、磁极法组为64.44%(29/4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16)。治疗后,Bobath磁极法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Bobath组、磁极法组(F值分别为19.38、24.83,P值均<0.01),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高于Bobath组、磁极法组(F值分别为14.91、15.87、18.71、18.88、32.62,P值均<0.001),NIHSS评分低于Bobath组、磁极法组(F=31.71,P<0.01)。治疗后,Bobath磁极法组NE[(58.29±9.82)μg/L比(86.29±12.35)μg/L、(88.34±12.87)μg/L,F=33.39]、DA[(204.29±20.26)μg/L比(278.72±27.56)μg/L、(281.14±27.82)μg/L,F=55.50]、5-HT[(231.27±20.12)μg/L比(294.74±29.34)μg/L、(298.19±28.73)μg/L,F=13.86]、E[(21.85±3.19)μg/L比(28.37±4.07)μg/L、(28.26±4.14)μg/L,F=9.34]水平均低于Bobath组、磁极法组(P<0.01)。结论磁极针对极针刺联合Bobath法可有效改善创伤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四肢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偏瘫 经络磁场疗法 针刺疗法 Bobath法 四肢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儿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的对象均是我院在2020年9月-2021年9月间收治的小儿癫痫患儿,共计90例,按照患儿入院编号的单双进行分组,其中编号为单数的45例设为观察组,编号为双数的45例则划入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治疗依从展开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56%,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治疗依从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78%,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癫痫发作率及外伤发生率,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数据为6.67%、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31.11%、2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改善护理满意度,且降低了患儿癫痫发作及外伤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小儿癫痫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30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传统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使用疼痛评估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患者疼痛、焦虑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VAS、SAS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组患者VA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疼痛和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调节创伤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小胶质细胞(microglial, MG)极化及神经炎症的机制。方法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TBI+DEX组(又分为治疗1 d、3 d和7 d组)、TBI+NF-κB抑制剂(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PDTC)组和TBI+DEX+PDTC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制备大鼠TBI模型,造模后1 h腹腔注射PDTC 100 mg/kg、2 h腹腔注射DEX 100 μg/kg,直至取材。于取材前采用改良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取大鼠损伤皮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MG M1和M2表型标记物及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皮质处NF-κB p65在MG中的表达及入核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Sham组相比,TBI组mNSS评分显著升高,DEX组mNSS评分明显低于T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TBI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介素(interleukin, IL)-1β水平及MG M1表型标记物(IL-1β和TNF-α)升高,抗炎因子IL-10和M2型标记物(精氨酸酶-1和IL-10)表达下降(P<0.05);DEX降低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提高IL-10水平,并促进MG M2表型极化(P<0.05)。此外,DEX组MyD88表达下调,NF-κB p65核易位被抑制,该效应可被PDTC增强。结论DEX可通过抑制NF-κB核易位调节TBI大鼠MG活化,减轻神经炎症。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右美托咪定 小胶质细胞极化 NF-κB 核易位 神经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至2019年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住院、接受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75 mg/d)标准化治疗且进行了氯吡格雷吸收/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检测的ACS患者病历资料和随访记录,根据患者治疗1年内是否出现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脑梗死等血栓相关事件将患者分为血栓事件组及非血栓事件组,对比2组患者年龄、性别、烟酒嗜好、基础疾病、并用药物及氯吡格雷吸收/代谢相关等位基因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氯吡格雷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342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274例,女性68例,年龄(58±9)岁,78例(22.8%)发生血栓事件。血栓事件组与非血栓事件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并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占比、细胞色素P450(CYP)2C19*3、对氧磷酶-1基因Q192R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B1基因C3435T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血栓事件组患者体重指数(BMI)、CYP2C19*2 GG型及CYP2C19*17 CT型患者的比例低于非血栓事件组(均P<0.05),并用质子泵抑制剂患者和CYP2C19*17 CC型患者的比例高于非血栓事件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OR=0.915,95%CI:0.847~0.989,P=0.026)、CYP2C19*2 GG型(OR=0,95%CI:0~0.008,P<0.001)及GA型(OR=0.028,95%CI:0.003~0.296,P=0.003)是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CYP2C19*17 CC型(OR=2 856.665,95%CI:87.337~93 436.810,P<0.001)是氯吡格雷治疗后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YP2C19*2和CYP2C19*17突变是ACS患者氯吡格雷疗效和治疗后血栓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多态性,基因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层次化护理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H)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依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AUGH患者66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临床层次化护理干预,对比效果及依从。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及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依从率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干预AUGH时,临床层次化护理,能提高依从和自我效能。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层次化护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今收治的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护理干预。分析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治疗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限制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LAg-Avidity EIA)和集合核酸法评估MSM的HIV-1新发感染率的可行。方法对2016-2017年云南省13个州(市)MSM哨点监测采用滚雪球方法采集样本进行HIV-1抗体检测,确证阳性样本进行LAg-Avidity EIA检测,HIV-1抗体阴性样本进行集合核酸法检测,分别采用LAg-Avidity EIA新发感染算法和集合核酸法检测新发感染算法计算HIV-1新发感染率,并进行结果的比较。结果研究样本共计5 363份,其中HIV-1抗体阳性样本407份(含既往阳性177份),HIV-1抗体阴性样本4 956份,完成LAg-Avidity EIA检测211份(91.7%),判为新近感染69份;完成集合核酸法检测4 469份,判定为HIV-1感染窗口期8份。LAg-Avidity EIA估算的2016年和2017年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3.36%和4.84%,集合核酸法估算的HIV-1新发感染率分别为3.27%和3.02%,2种方法估算的HIV-1新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g-Avidity EIA和集合核酸法估算得到2016-2017年云南省哨点MSM HIV-1新发感染率一致较好,2种方法用于HIV-1新发感染率的连续监测会有较好的稳定性。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人群 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法 集合核酸法 新发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