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T细胞介导的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移植疗法可有效恢复胰岛功能,但存在术后排异等问题。近来的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在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移植治疗后的免疫稳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调节性T细胞为干预靶点的疗法可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在1型糖尿病中减轻(消除)自身免疫,以延缓疾病进展或逆转疾病进程;应用于1型糖尿病移植治疗后,则可缓解乃至消除术后的排异反应。该策略为1型糖尿病的治疗及缓解开辟了新的思路。

  • 标签: 1型糖尿病 调节性T细胞 防治 逆转 缓解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系统外,可累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引发多种肺外并发症。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一些少见并发症进行阐述,提高对少见肺外并发症认识,便于早期识别,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栓塞 脑病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患儿合并重症耐药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对ECMO期间重症感染的识别和管理。方法回顾分析1例9岁VA-ECMO合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文献复习儿童ECMO支持期间发生血流感染的治疗现状,结合病例总结ECMO治疗时血流感染的治疗经验。结果患儿,女,9岁,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历经12 h VA-ECMO转运入我院PICU。因肺出血、肺动静脉发育异常,在ECMO支持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发生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经积极清除感染灶,调整抗菌药物,VA-ECMO支持40 d后病情好转,顺利撤离ECMO,好转出院。结论VA-ECMO支持治疗过程中合并多重耐药菌血流感染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应积极进行病原学和炎症指标检查;根据细菌体外药敏结果联合应用敏感抗菌药治疗,同时去除所有潜在感染灶,早期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预后。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碳青霉烯类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1例64岁男性胃腺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250 mg静脉滴注、第1天)和替吉奥(60 mg口服、2次/d、第1~14天)方案化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1个月后,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免疫治疗(240 mg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周期)。纳武利尤单抗第4个周期给药后第2天(首次用药后第44天),患者出现腹泻,呈水样便,3~4次/d,伴轻度腹痛;3 d后腹泻加重,呈暗红色血便,覆脓苔,最多达10次/d,伴明显腹痛。根据肠镜及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初发型、全结肠、活动期、重度),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所致3级免疫相关性结肠炎。暂停化疗及免疫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奥曲肽治疗,患者腹痛、腹泻症状逐渐好转。纳武利尤单抗停药后第45天,患者再次接受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未再出现肠炎症状。

  • 标签: 纳武利尤单抗 溃疡性结肠炎 腹泻
  • 简介:摘要1例25岁男性肾移植术后患者因供肾保存液细菌培养结果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术后第3天加用替加环素50 mg静脉滴注、1次/12 h。使用替加环素第4天,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予护胃治疗后好转;第8天,患者左下腹出现持续性剧痛;第9天,实验室检查示淀粉酶1 188 U/L、脂肪酶699 U/L;胰腺超声检查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诊断为急性胰腺炎,考虑与替加环素有关。停用该药,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0.6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同时禁饮食。5 d后,患者腹痛症状明显好转,胰淀粉酶下降至69 U/L,脂肪酶下降至646 U/L。

  • 标签: 肾移植 胰腺炎 替加环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整合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RQ)、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IGN)、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等关于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由经过循证方法学培训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8篇,总结出15条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运动干预的证据,包括管理/训练模式、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频次、运动安全性5个方面。结论在证据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具体的临床情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干预方案,以改善老年患者认知功能。

  • 标签: 老年人 轻度认知障碍 运动干预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的相关证据,为造口患者的全程化护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相关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与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护理管理相关的指南、证据总结、团体标准、专家共识、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30日。对于纳入指南的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GREEⅡ)进行量化评分,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对纳入的证据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均为循证指南。从成人肠造口患者全程化管理的原则、术前定位及教育、术后的评估及教育、出院后随访4个方面汇总了11条证据。结论本研究采用的证据主要来源于国外著名的指南制定机构发布的循证指南,证据级别较高,可信度较好。建议证据应用人员结合医院特点和临床环境,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证据,做好成人肠造口患者的护理管理。

  • 标签: 肠造口术 成年人 全程化 护理管理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为临床护士提供科学、便捷的肠道准备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构建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肠镜检查需行肠道清洁的1 9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6月—2021年4月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为应用前组(n=980),2021年4月—2022年1月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为应用后组(n=1 008),比较两组肠镜检查患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结果共邀请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3.7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7、0.80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07、0.280(均P<0.01)。最终构建的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将评估单应用于临床后,应用后组患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82.24%)高于应用前组(6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具有可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镜 肠道准备 德尔菲法 评估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外护理领域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方法采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对风险预测模型在护理领域的载文情况,主要包括时间分布、国家/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期刊共线网络、共被引、关键词及突现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684条文献。风险预测在护理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美国是发文量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位列第2名,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为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在机构、作者方面,合作并不密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压力性损伤、跌倒、护士职业倦怠等方面,不良事件预测、患者预后转归、智能数据挖掘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结论相较于国际,我国护理在风险预测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未来研究可以拓宽研究方向,完善现有模型并进行验证改进,为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护理 风险预测模型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流感病毒H7N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亚单位疫苗在动物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利用杆状病毒系统表达分泌型的HA片段,单独或联合Al(OH)3佐剂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后,对小鼠进行H7N9毒株的攻击。分析重组H7N9 HA(rH7HA)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rH7HA加Al(OH)3佐剂与rH7HA单独免疫相比,在血清中诱导了更高的IgG滴度。最高剂量(1.500 μg)rH7HA加佐剂组诱导IgG滴度达215,单独诱导IgG滴度达213。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免疫小鼠的rH7HA量达到1.5 μg即能够对同源病毒的感染提供保护。结论杆状病毒系统表达的分泌型HA通过腹腔注射能够保护小鼠抵抗致死性剂量的同源病毒的感染。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H7N9亚型 重组H7血凝素 氢氧化铝佐剂 疫苗,亚单位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分子对接技术从天然产物中筛选PPARγ激动剂。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9月。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PDB晶型结构(PDB Code:6md4),构建虚拟靶标模型,以天然产物数据库中的1 680个化合物为配体筛选对象,以6md4原配体分子为对照。首先采用SYBYL软件对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随后对排名前20位的化合物进行高精度分子对接,最后再使用PyMol软件分析结合稳定的化合物。结果根据评分结果并结合冲突、极性和相似度,最终筛选出橙皮苷等20个小分子PPARγ激动剂,其中橙皮苷能够与PPARγSer289、His323、Tyr327等多个氨基酸形成氢键,结合良好。结论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潜在的PPARγ激动剂,为发现新型抗糖尿病的先导化合物或膳食补充剂提供基础。

  • 标签: 2型糖尿病 PPARγ 计算机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渐进性上肢功能锻炼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手功能、活动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6月收住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7月至12月收住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9例为试验组。对照组中男14例,女35例,年龄(32.22±1.87)岁,病程3.0~8.0年;试验组中男17例,女32例,年龄(32.09±1.71)岁,病程3.5~9.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随意运动锻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拟定渐进式上肢功能锻炼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功能、日常活动及生活质量的不同。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14 d后,试验组患者手部的握力为(29.48±9.56)SD、捏力(5.67±1.68)SD,显著高于对照组[(23.83±9.54)SD、(4.01±2.06)S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16、4.675,均P<0.001)。干预14 d后,试验组患者上肢活动功能评分为(49.17±5.23)分,上肢症状评分为(17.66±2.37)分,锻炼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56.33±4.54)分、(19.46±2.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01、3.604,均P<0.001)。干预14 d后,试验组患者的身体健康评分为(72.90±21.45),身体疲劳评分为(69.43±22.16)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57.33±22.13)分、(57.46±22.4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95、11.605,均P<0.001)。结论渐进式上肢功能锻炼能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手部的握力、捏力、上肢功能状况,并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疲劳情况,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渐进式 上肢功能锻炼 手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可快速、灵敏、定量检测肺炎支原体(MP)免疫球蛋白(Ig)M和IgG抗体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TFICA)。方法基于毛细管作用,应用铕微球示踪,通过对抗原/抗体微球偶联比、微球稀释度、划膜浓度和血清稀释度进行优化,建立检测MP-IgM和IgG抗体的TFICA,并考核其方法学性能(如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通过对55名健康体格检查者进行检测获得TFICA的正常参考值;采用TFICA与市售化学发光法试剂盒分别检测88名受试者(33例患者,55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的血清样本,计算结果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反应条件为:鼠抗人IgG抗体和MP抗原与微球分别按质量比1∶20和1∶100反应,微球工作稀释度分别为1∶200和1∶100;MP抗原和羊抗人IgM的划膜浓度分别为0.5和1.0 g/L;血清稀释度均为1∶300。建立的MP-IgM和IgG TFICA测量范围分别为(0.78~70.00)×103相对单位(RU)/L和(0.17~200.00)×103 RU/L,检测灵敏度分别为0.78×103和0.17×103 RU/L,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心磷脂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无交叉反应;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7%~14.8%和2.9%~14.0%。经37 ℃ 5 d快速老化,MP-IgM和IgG TFICA试剂的平均信号降低率分别为13.7%和14.2%,提示热稳定性好。该法正常参考值分别为3.33×103和2.61×103 RU/L;与市售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79和0.76。结论TFICA检测MP-IgM和IgG抗体具有操作简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定量的优点,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肺炎支原体 荧光免疫测定 微球体
  • 简介:摘要T细胞活化是SLE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异常活化的T细胞不仅促进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引起组织炎性浸润,还能促进生发中心B细胞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导致靶器官损伤。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1(SRSF1)是机体内重要的剪接因子,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研究发现,SLE患者T细胞中SRSF1减少,并与T细胞活化有关。因此,明确SRSF1调节T细胞活化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T淋巴细胞 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1蛋白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确定DIL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预后,为临床医师在DILI的诊断、治疗及其预防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9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12例确诊的DILI病例的数据,其中498例纳入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与分型,实验室检查指标,疾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等数据。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或Spearman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导致DILI的可疑药物中,单一用药占89.56%,主要有中药(56.43%)、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8.03%)、抗感染药物(4.42%)、解热镇痛药物(4.22%)等,联合用药占10.44%。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63.05%),年龄段在临床分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药物导致的DILI中,年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在不同可疑药物种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3、0.001、<0.001、<0.001);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ALT、AST、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TB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1、<0.001、<0.001、<0.001、0.018、0.003、0.019)。54例完善肝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患者以慢性肝炎型多见,西药组纤维化高于中草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99%的DILI患者治愈或者好转,3.01%的患者未治愈。有序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GGT、INR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DILI的可疑用药以草药/膳食补充剂、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剂、抗感染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常见,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多见,多数DILI患者停药后预后良好,GGT、INR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机体受到感染、外伤后发生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炎症应答,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介导炎症应答。然而HMGB1在炎症中的生物学功能因蛋白修饰种类和细胞中定位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其在细胞核中发生赖氨酸残基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甲基化、半胱氨酸残基氧化、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天冬酰胺残基糖基化、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及赖氨酸残基乳酸化修饰,蛋白修饰后由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并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外游离的HMGB1可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oll样受体结合,活化细胞和调控炎症应答。笔者从HMGB1翻译后修饰、释放、生物学作用及结合受体等方面,就其调控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炎症干预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受体,免疫 炎症 蛋白翻译后修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8例肺转移性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66例,中位年龄54.3(17~77)岁,中位随访时间4.19(1.13~23.45)年。对患者行131I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等血清学检测及胸部CT、131I全身显像、颈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动态评估肺转移灶的进展情况。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131I治疗前血清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变化评估131I治疗疗效,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疾病控制组和疾病进展组。计算第2次131I治疗前较首次131I治疗前sTg与TSH水平比值的变化率(ΔsTg/TSH)。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最佳临界值评估ΔsTg/TSH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患者中,术后经131I治疗达到疾病控制的患者86例(79.6%),即为疾病控制组;疾病进展的患者22例(20.4%),即为疾病进展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病理学类型、DTC原发灶的长径、首次131I治疗前的血清sTg水平、ΔsTg/TSH、肺转移灶的长径、肺转移灶是否摄碘、肺转移确诊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194,χ2=19.142,H=-2.888、-2.499、-4.140,χ2=15.380、4.069、10.36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病理学类型、ΔsTg/TSH、肺转移灶的长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3.059、0.048、4.140,OR=21.314、1.050、62.798,95%CI:1.112~408.369、1.009~1.092、1.528~2 581.064,均P<0.05)。ΔsTg/TSH预测疾病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0.785%,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95%CI:0.701~0.917,P<0.001)。结论病理学类型、ΔsTg/TSH和肺转移灶的长径是影响肺转移性DTC术后131I治疗疗效及预测进展的独立风险因子。

  • 标签: 肿瘤转移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促甲状腺激素 刺激性
  • 简介:摘要内脏利什曼病(VL)又被称为黑热病,是人体被利什曼原虫感染所致的播散性原虫病。VL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长期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贫血与消瘦等。我国治疗VL的临床药物以5价锑剂为主。目前临床治疗VL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少。笔者拟就VL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利什曼病,内脏 临床方案 5价锑剂 两性霉素B 巴龙霉素 米替福新 喷他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辅助下眼袋整形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老年眼周松弛患者的整形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眼周松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42例。单一组采用激光辅助下眼袋整形术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鱼尾纹。比较两组整形效果、恢复情况、康复时间、治疗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0.48%,38/42)高于单一组(71.43%,30/42),P<0.05;联合组皮肤色泽增强、鱼尾纹减轻及眼袋减轻率[95.24%(40/42)、97.62%(41/42)、95.24%(40/42)]均高于单一组[80.95%(34/42)、80.95%(34/42)、78.57%(33/42)],P均<0.05;联合组康复时间[(13.68±0.58)d]短于单一组[(16.72±0.64)d],P<0.05;联合组治疗满意度(92.86%,39/42)高于单一组(73.81%,31/42),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低于单一组(23.81%,10/42),P<0.05。结论激光辅助下眼袋整形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老年眼周松弛,可提高整形效果,增强患者皮肤色泽,减轻鱼尾纹及眼袋,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眼周松弛 老年 眼袋 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