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2020年粤东地区411例百日咳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粤东地区11家医院住院确诊为百日咳的411例儿童病例,对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11例确诊百日咳病例中,2019年有277例,2020年有134例;男女比例为1.52∶1,年龄(8.01±1.74)月龄,范围15日龄至6岁5月龄;>3月龄患儿占62.53%(257/411)。>3月龄患儿中,未接种百白破疫苗者占63.04%(162/257)。2019年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1—3月和7—9月;2020年发病高峰集中在1—3月,8月份有一波小高峰出现。患儿均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且持续咳嗽时间≥2周。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白细胞计数为(19.54±1.28)×109/L,淋巴细胞比例为(65.02±1.74)%,血小板计数为(479.42±19.98)×109/L;合并其他病原体者占54.50%(224/411)。结论粤东地区2019—2020年百日咳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多见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水平增高,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大部分病例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提示现行的百日咳疫苗接种策略可能需要调整。

  • 标签: 百日咳 流行病学 儿童 临床特征 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腺病毒性脑炎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患儿的1 185份脑脊液标本,针对22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和脑炎常见病原体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收集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1 185份脑脊液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242份,阳性检出率为20.4%,其中腺病毒阳性标本23份,阳性检出率为1.9%。23例腺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18例,女5例;发病年龄为(44.8±35.9)个月,范围为2个月19 d至10岁。23例患儿中,发热21例(91.3%),抽搐16例(69.6%),头痛4例(17.4%),呕吐11例(47.8%),意识改变11例(47.8%),情绪改变3例(13.0%)。23例患儿中,8例白细胞计数为(6~<10)×109/L,10例白细胞计数为(10~20)×109/L,且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1例,91.3%);20例(87.0%)患儿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检查示,20例(87.0%)白细胞计数<15×106/L,3例白细胞计数≥15×106/L,最高达500×106/L,19例患儿的蛋白质处于正常范围,15例患儿的葡萄糖处于正常范围,19例患儿的氯化物在正常范围内。16例患儿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8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出现局部脑膜线状强化,1例出现颅内小软化灶,1例出现颅内广泛病变。13例患儿接受脑电图检查,7例呈正常脑电图或边缘状态,4例可见广泛中高幅慢波,1例可见棘波或棘慢波,1例同时具备上述2种改变。23例患儿中,22例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例患儿出现继发性癫痫;另有1例患儿遗留严重大脑功能障碍,出院时无法吸吮,留置胃管,并发继发性癫痫。结论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大部分腺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较好,但少部分可遗留严重后遗症。

  • 标签: 腺病毒,人 脑炎 脑脊髓液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医院感染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呼吸感染病区收治的27 233例患儿,其中手足口病3 815例,其他感染性疾病23 418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感染部位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手足口病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2%(39/3 815),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9%(233/23 418)。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中手足口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04%(9/23 418)。39例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为呼吸道[27例(69.23%)],其次为消化道[8例(20.51%)]、口腔[4例(10.26%)]; 233例其他感染性疾病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也以呼吸道常见,共83例(35.62%),其次为口腔[79例(33.91%)]、消化道[69例,包括急性胃肠炎60例(25.75%),手足口病9例(3.86%)]、泌尿系统[2例(0.86%)];手足口病组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的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P=0.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应严格执行防控措施以减少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足口病 医院感染 传播 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鼻病毒的检测结果及临床表现。方法采集2019年1—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 90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应用多重PCR和Luminex悬浮液态芯片技术进行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对单一鼻病毒阳性的病例分年龄段进行分析,比较其检测结果、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特点。结果单一鼻病毒阳性170例(5.85%,170/2 908),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P<0.05),以>28日龄~1岁组阳性率最高(7.80%),>1~3岁组阳性率最低(4.50%)。不同年龄组间均可出现发热、咳嗽、喘息表现,分别以>6岁、>28日龄~1岁和>1~3岁组比例最高(χ2=12.82、21.78、12.54,P均<0.05)。≤28日龄组气促、发绀比例最高(43.75%、37.50%),头痛以>6岁年龄组比例最高(50.00%)。影像学显示3岁以下年龄组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不同年龄组间淋巴细胞计数升高和降低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1,29.90,P均<0.05)。结论鼻病毒在婴儿期检出率最高。新生儿以气促、发绀为主要表现,胸片以支气管肺炎为主;婴幼儿以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胸片结果多正常。

  • 标签: 鼻病毒属 儿童 不同年龄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儿严重百日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急性期严重痉挛性咳嗽的重症百日咳的救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4月收治的2例确诊重症百日咳患儿,在2017年百日咳诊疗指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10 mg/(kg·次),每天2次]治疗。并文献复习国内外重症百日咳的治疗现状,总结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急性期严重痉挛性咳嗽的重症百日咳中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2例重症百日咳患儿均在月龄6个月以下、合并严重的痉挛性咳嗽、反复发绀、呕吐、且百日咳核酸PCR确诊阳性。病例1中,患儿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痉挛性咳嗽症状明显缓解,效果显著。病例2中,患儿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痉挛性咳嗽明显改善,予反复多次停用静脉大剂量氨溴索,并改用口服盐酸氨溴索片常规剂量后,严重痉挛性咳嗽症状再次出现,而重新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痉挛性咳嗽症状再次缓解。结论应用大剂量氨酸氨溴索治疗婴幼儿严重百日咳在国内首次报道,且在改善其痉挛性咳嗽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百日咳 重症 盐酸氨溴索 大剂量 痉挛性咳嗽
  • 简介:摘要本文为孕晚期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一例报告,孕妇分娩前有胸部CT典型肺炎表现,母儿结局良好。患者孕37周+3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 h余"于2020年2月12日由外院转入宜春市人民医院。患者孕期定期产前检查无异常,入院前无任何不适。患者的丈夫和婆婆分别于患者入院前8 d和当日确诊为COVID-19。入院第2天胸部CT示右肺下叶见斑片状模糊影,胎心监测发现基线微小变异,考虑胎儿窘迫可能,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行,急诊剖宫产娩出一活女婴。术后产妇及新生儿分别送至隔离病区进行单间隔离观察治疗。参与剖宫产手术相关医护人员术后均采取单间隔离。术后给予患者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患者恢复良好,仍无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术后3和5 d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术后4 d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炎症、术后7 d复查示右肺下叶炎症稍吸收。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当天、4日龄和7日龄取外周血和咽拭子标本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母女术后9 d顺利出院。参与手术的相关医护人员术后7和14 d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阴性。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妊娠并发症,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