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诗经》“单篇歌诗”的音乐体制以“同一曲调反复”的多段体为主,“多曲调组合”占少数,主体曲调前后的“引子”与“尾声”在整首作品中具有结构意义;《诗经》“多篇连续演唱(奏)”的音乐体制具有“相和”的性质。《诗经》音乐体制与《宋书·乐志》所载十五首魏晋俗乐大曲音乐体制关系密切,其重复与变奏的音乐发展手法,大型音乐的结构思维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基因的意义,对中国古代音乐“大曲”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标签: 《诗经》 音乐体制 《宋书·乐志》 魏晋俗乐大曲
  • 简介:元人燕南芝庵《唱论》是一部论述我国古代声乐艺术的著作,内容涉及元曲体裁、结构、宫调、演唱技法等诸多问题。全文结尾有“词山曲海,千生万熟。三千小令,四十大曲”之语,此处之“大曲”并非指“宋教坊大曲”,而是指元北曲杂剧与诸宫调,“四十大曲”则是泛指元北曲杂剧与诸宫调作品数量多。芝庵在观念上用“大曲”指称元北曲杂剧与诸宫调,实际反映了其对大曲与元剧曲音乐之间演化关系的认识。

  • 标签: 《唱论》 小令 大曲 乐府 套数
  • 简介:前人治唐代大曲研究,多关注俗乐大曲的考证、译解、形态等层面,对其传承与传播鲜有研究。本文运用音乐传播学理念,从地方官府用乐机构、乐籍体系等层面对唐俗乐大曲的传承与传播进行探讨。唐俗乐大曲并非只是上层社会文艺,只能在宫廷表演,其通过专业乐人群体的创承、制度化的乐籍体系传播以及各级地方官属音乐机构的保障,从而形成多形态、多层面、多空间、网络化的传承与传播状态。

  • 标签: 俗乐大曲 乐籍制度 传承 传播
  • 简介:《〈清史稿·乐志〉研究》一书,运用古典文献学方法对《乐志》撰修、史料来源及其内容本身等重要学术问题进行考辨,以丰富的史料揭示清代宫廷音乐的基本面貌,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清代宫廷音乐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但本书也存在一些遗憾,如对雅乐、礼乐概念的认识等。

  • 标签: 《清史稿·乐志》 雅乐 礼乐 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