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吞食磁力珠致胃肠道损伤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30例吞食磁力珠致胃肠道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为1~10岁,患儿年龄为1岁的占33.33%(10/30),3岁以下占63.3%(19/30),6岁以下占80.0%(24/30)。所有患儿中26例有磁力珠接触史,其中13例吞食时间明确,吞食数目2~24枚。起病时间为数十分钟到数天不等,多在吞食数小时后发病。病程最短3 h,最长的3个月余。早期可无明显不适,逐渐出现腹痛、呕吐等,也可始终无明显症状。腹部X线片显示多个同等大小的圆形高密度影,呈串珠状或团状分布,动态观察可见位置固定,一般无膈下游离气体征象。根据磁力珠所在部位、是否出现胃肠道穿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胃镜取出的6例均有胃黏膜水肿、溃疡等。腹腔探查的24例中,均有胃肠道穿孔或瘘形成,其中致2处损伤17例,3处损伤1例,4处损伤2例,6处损伤2例,5处损伤1例,8处损伤1例;6例在胃肠道间同时夹有肠系膜,致肠系膜穿孔,3例在胃肠道间夹有没有磁力珠的其他肠管致该段肠管肠壁穿孔;2例同时出现肠扭转,1例同时出现腹内疝;1例发现合并有回肠梅克尔憩室。胃镜取出异物的6例,2个月后复查胃镜示胃损伤恢复正常。开腹手术取出的24例,消化道功能恢复后予进食;十二指肠、结肠肠管内置蘑菇头乳胶管引流的均在术后2~3周拔除引流管;结肠造瘘在术后3个月行关瘘手术。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术后3个月出现肠粘连遂行二次手术。所有患儿的治疗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儿童吞食磁力珠危害极大,应及时采取外科干预措施,尽早争取胃镜下取出是关键。

  • 标签: 磁性异物 胃肠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