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腹直肌分离(DRA)患者治疗期间采取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23.1-2023.12收治的60例DRA患者参与研究,设为对照组(30例,单纯生物电刺激治疗),观察组(30例,生物电刺激治疗+个性化护理干预+康复训练指导)。使用疗效率作为护理效果评估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 对DRA患者治疗时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增强预后效果。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康复 腹直肌分离锻炼 神经肌肉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腹直肌分离(DRA)患者治疗期间采取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23.1-2023.12收治的60例DRA患者参与研究,设为对照组(30例,单纯生物电刺激治疗),观察组(30例,生物电刺激治疗+个性化护理干预+康复训练指导)。使用疗效率作为护理效果评估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 对DRA患者治疗时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增强预后效果。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康复 腹直肌分离锻炼 神经肌肉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临床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在结膜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随机选取84例结膜炎患者,B组常规护理,A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结果:A组有效率95.24%高于B组80.95%(P<0.05),并发症2.38%低于B组14.29%(P<0.05)。A组专科、心理、环境、宣教护理满意度分别(94.25±2.30)分、(95.63±3.20)分、(93.60±2.00)分、(95.82±3.15)分,高于B组(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更有助于结膜炎患者康复,可减少并发症,确保患者对护理满意,可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结膜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临床护理实习生(简称“实习护生”)的心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我院2023年1-6月实习护生60名纳入研究,在分析评估实习护生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改善实习护生的心理状态,促进职业发展。结果 (1)实习护生的平均SAS评分为(40.21±8.91)分、平均SDS评分为(45.48±10.79)分。(2)导致实习护生出现焦虑、抑郁心理的主要因素有个体性别因素、同学关系因素、家庭因素、 社会压力因素等。结论 临床护理实习生主要伴有焦虑、抑郁负性心理,影响因素较多,需做好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深与同学、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社会支持力度等。

  • 标签: 临床护理 实习护生 心理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自我效能感是影响骨科康复期患者康复进程和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了解和研究影响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我们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 标签: 骨科康复期 自我效能感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一病一品"护理模式联合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采用"一病一品"护理模式联合亚低温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包括50例患者,研究组同样包括50例患者。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其他神经功能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记录患者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意识水平、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而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仅有轻微提高或保持不变。此外,研究组治疗后的头痛、头晕和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改善较为有限。结论:本研究表明,采用"一病一品"护理模式联合亚低温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在神经功能和症状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个性化护理计划和亚低温治疗可能是这种差异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未能达到同等的治疗效果。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容量较小、单中心性等,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这些发现。

  • 标签: 颅脑损伤 护理模式 亚低温治疗 神经功能评估 症状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中对其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我院产科接收的阴道分娩产妇80例,将入选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开展自由体位分娩护理,将两组助产护理模式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助产护理后观察组的助产护理质量、产妇分娩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分娩期间产妇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最终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和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及时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临床助产护理管理质量,增强产妇分娩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和配合度,并且能够减轻分娩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

  • 标签: 阴道分娩 自由体位分娩护理 产妇分娩方式 母婴结局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视化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及生化指标应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的纳入对象为2022年5月—2023年3月收治的78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同期选择相同例数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可视化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及生化指标诊断,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76例肝脏脂肪变测值>238db/m,所占比为97.43%,对照组中有9例肝脏脂肪变测值>238db/m,所占比为11.54%。结论:可视化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及生化指标应用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定量诊断中效果显著,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可视化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生化指标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定量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儿科护理质量指标构建与应用。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心儿科专科质控组审议等确定儿科护理质量指标。于2019年在全国8家儿童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儿科进行试应用。结果 构建的儿科护理质量指标包括结构指标6项、过程指标2项、结果指标7项。8家医院每名住院患儿24h平均护理时数、护士离职率、住院患儿身体约束率、新生儿院内尿布皮炎发生率、住院患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渗出发生率等总体呈下降趋势,6月龄内患儿母乳喂养维持率明显提升,但床护比和护患比有所下降。结论 儿科护理质量指标具有实用性,体现了儿科特色,可用于住院患儿护理质量评价。

  • 标签: 儿科护理质量 指标构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护理中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视力恢复产生的实质性影响。方法:从我院眼科手术室内2020年2月份至2022年8月份入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中选出62例,在随机抽签法中分为常规组和程序化组,前组给予常规护理,后组运用程序化护理,比较视力指标、术后并发症率和满意率。结果:常规组与程序化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作率为25.81%、3.23%,程序化组数据略低;护理满意率77.42%、100.00%;术后视力程序化组数据略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中有积极影响,且并发症少,满意度高。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程序化护理 视力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肩峰成型术患者58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9例,使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9例,使用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肩峰成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提升其肩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模式在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10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组(50例,一般护理)和研究组(50例,综合护理模式)的划分,比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改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腔隙性脑梗塞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药品检查员对于药品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不断修改和完善,《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规定了药品检查员的相关条例,特别是在职业化专业化方面,要求药品检查员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本文中从几个角度阐述了对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的要求,如专业能力、业务素质、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遵纪守法等,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对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的相关要求。   

  • 标签: 职业化专业化 新形势 药品检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