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微创理念应用于结直肠外科疾病的诊治中,结直肠相关疾病的诊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传统的经腹手术到腹腔手术、经自然腔道手术,再到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结直肠疾病的外科诊治在微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NOSES技术是目前结直肠外科在微创领域前沿的手术方式之一,它通过经直肠、阴道取标本来避免了腹壁的辅助取标本切口,从而将结直肠外科手术进一步微创化。NOSES技术集传统腹腔手术的优势与现代微创外科的理念于一体,它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微创、加速康复外科、功能外科、"无疤"等理念的特点。本文主要就国内外各中心开展NOSES技术在结直肠外科诊治开展中的相关经验、心得和体会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针法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3例腹腔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末端回肠预造口的患者资料,造口方式采用改良三针法固定造口,即一侧腹直肌前后鞘缝合1针,再连针带线穿过肠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另一侧腹直肌前后鞘再缝合1针,出针后将缝线再由无血管区穿回对侧,收紧缝线;再将造口远近端肠管各固定1针于腹直肌前后鞘。继而开放造瘘口,并将造口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9.62±47.0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6.15±32.54) ml,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造口塌陷、造口脱垂、造瘘口肠管坏死、狭窄、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耗时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便于还纳,进一步改进了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的手术方式,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回肠造口术 三针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选择性侧方淋巴结清扫(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LLND)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直肠癌根治术32例和直肠癌根治术联合选择性LLND 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性LLND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单纯根治术组[247(179~405) min比146(118~258)min,Z=-5.169,P<0.001];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68(45~500)ml比56(25~500)ml,Z=-1.598,P=0.110]、术后通气时间[2.5(1~6)d比3.0(1~6)d,Z=-0.120,P=0.905]、术后住院时间[9.0(7~17)d比9.5(6~14)d,Z=-1.050,P=0.294]及住院费用[(49 000±3 000)元比(48 000±3 000)元,t=-1.072,P=0.289]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和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458)。选择性LLND组患者的侧方淋巴结清扫数量为8(6~16)枚,26例患者中有5例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9%。结论腹腔直肠癌选择性LLND可以获得较高的侧方淋巴结转移率,并且安全可行。

  • 标签: 直肠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在腹腔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Miles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实施的88例腹腔Miles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口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膜外造口组40例)和对照组(腹膜造口组48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造口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17例,对照组发生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2,P=0.376);术后6个月,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47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1,P=0.003)。观察组未发生造口旁疝,对照组有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34)。术后12个月,观察组造口控制排便能力优良率为70%,对照组为38%(P=0.001)。结论腹腔Miles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造口排便功能优于腹膜造口。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肠造口术 腹膜 并发症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R)盆底腹膜关闭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LAPR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中关闭盆底腹膜与否分为关闭盆底腹膜组(研究组,42例)和未关闭盆底腹膜组(对照组,48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10.8±3.0) d比(12.4±3.1) d,t=2.569,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裂开分别为2例和1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和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25;χ2=6.077,P=0.033)。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疝0例,盆底腹膜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对照组分别为7、8、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3;χ2=5.079,P=0.033;χ2=4.085,0.043)。结论LAPR关闭盆底腹膜治疗低位直肠癌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会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膜 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辅助下近端胃切除3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治疗SiewertⅡ型和Siewert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fic junction,AEG)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Siewert Ⅱ型和Siewert Ⅲ型AEG患者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31例行食管残胃吻合术(A组)、33例行双通道空肠间置术(B组)、29例行单通道空肠间置术(C组)。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3组间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B、C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术后短期营养状况(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B、C组均优于A组(P<0.05);3组患者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发生率分别为35.5%、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辅助下近端胃切除的AEG患者行空肠间置术(双通道、单通道吻合)较传统食管残胃吻合术具有更好的术后短期营养状况及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尤其在RE方面,空肠间置术具有明显优势,是AEG行近端胃切除患者理想消化道重建方式。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腹腔镜辅助 近端胃切除 空肠间置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完全腹腔保留幽门胃切除术(TLPPG)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例,女20例;年龄为60(39~73)岁。患者均行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微信、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营养状况、残胃功能、胆囊结石情况及患者复发、转移和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38例患者均行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180±28)min,术中出血量为(58±38)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7±0.6)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4±0.7)d,术后住院时间为(10.3±2.8)d。38例患者中,6例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并发症。(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8例患者肿瘤长径为(1.8±0.5)cm,近端切缘距离肿瘤(3.4±0.2)cm,远端切缘距离肿瘤(4.3±0.4)cm,近、远端切缘均为阴性;淋巴结检查数目为(23.3±3.9)枚/例,第6组淋巴结检查数目为(3.4±1.1)枚/例;病理学T1期38例(病理学T1a期23例、病理学T1b期15例);病理学N0期36例,病理学N1期2例;病理学TNM分期ⅠA期36例,ⅠB期2例。(3)随访情况。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12~48)个月。38例患者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分别为(125.4±5.8)g/L、(42.4±2.3)g/L、(71.6±2.1)g/L;术后12个月内检查评估患者残胃功能,4例残胃中等量食物残留,无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及胆汁反流。38例患者术后均未行化疗,无复发、转移和死亡。结论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应用于肿瘤位于胃中段1/3的早期胃癌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 保留幽门胃切除术 三角吻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分析12例腹腔根治性近端胃切除Overlap法管状胃食管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腹腔近端胃切除Overlap法管状胃食管吻合重建消化道安全可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胃功能,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