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全皮下植入型心(S-ICD)在国内应用推广缓慢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方法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医师认同S-ICD较经静脉植入型心(TV-ICD)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未植入S-ICD的原因按照重要性排序,对未来应用S-ICD的预期和推广的建议。2020年8月至10月调查问卷分发于全国多家医疗中心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医师填写后收集并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18个行政区93家医院的190份问卷。参与调查医师对S-ICD各优点的认可比例均>30%,其中最认可的S-ICD的优点是其无导线相关并发症(154/190,81.1%),认为S-ICD最重要的缺点是价格过于昂贵(156/190,82.1%),其余缺点的赞同比例均<30%。69.4%(132/190)的参与调查医师认为价格过于昂贵是适应证患者未植入S-ICD的最主要的原因,且共有90.5%(172/190)的参与调查医师将此原因列入前3位。86.8%(165/190)的参与调查的医师预计未来1年内S-ICD的植入数量会增加,94.7%(180/190)的参与调查医师认同降低价格以促进S-ICD的推广。结论国内CIED植入医师对S-ICD的优点接受度较高,认为价格昂贵是S-ICD应用受限的最主要原因。降低价格应该有利于S-ICD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问卷 调查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特点。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81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为A组,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81例患者为B组,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对三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比较,对三组患者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发生部位进行分析,对比三组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结果组患者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对比,各组间差异明显,P<0.05;A、B、C组房性各组间对比,P>0.05;A、B、C组室性早搏发生部位各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TO、TS对比,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者心律失常机率较高。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加大力度探索太空高能宇宙线起源以及相关的宇宙演化和高能天体活动,并寻找暗物质,使用高纯锗制备的X、γ射线辐射探测及其能谱仪进行辐射探测便是最常用的科学手段之一。与其他γ探测相比,高纯锗探测在探测粒子,尤其是X、γ射线方面具有能量分辨率好、探测效率高、稳定性强等优势。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纯锗单晶探测的发展状况和与其生长工艺进行阐述,并研讨辐射探测对高纯锗单晶的净杂质浓度、位错密度及其均匀性等方面的严苛要求,以推动辐射探测器用高纯锗单晶技术的快速发展。

  • 标签: 辐射探测器,超高纯锗单晶,提纯,单晶生长,耗尽层,净杂质浓度,位错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无导线起搏(LTP)植入术中牵拉试验导致阈值变化及其对术后短期阈值变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植入LTP(Micra,美国美敦力公司)并完成1个月随访的患者,收集其释放后即刻、牵拉试验后即刻、5 min、10 min、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的阈值,比较牵拉前后阈值的变化。按术后1个月的阈值变化将患者分为阈值升高组与阈值稳定组,评估牵拉后阈值变化对术后1个月阈值变化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患者35例,全部患者出院时阈值较释放后阈值显著下降[(0.48±0.10)V对(0.70±0.37)V,P=0.03]。其中阈值升高组(n=13)术后1个月阈值较出院时显著升高[(0.58±0.11)V对(0.52±0.13)V,P=0.03],牵拉后即刻阈值较释放后显著升高[(0.71±0.25)V对(0.57±0.18)V,P=0.01];阈值稳定组(n=22)出院时、术后1个月阈值均较释放后显著降低[(0.45±0.09)V对(0.78±0.44)V,P=0.03;(0.42±0.06)V对(0.78±0.44)V,P=0.03]。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牵拉后即刻较释放后即刻阈值升高是术后短期阈值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5,P=0.03;OR=1.78,P=0.04)。结论LTP植入术中牵拉试验导致阈值有下降趋势。牵拉后即刻阈值升高是LTP术后短期阈值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无导线起搏器 牵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