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方法构建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AAD)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构建主动脉弓部夹层动物模型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24只健康杂种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A组:经静脉切开针高压水流冲击建模法;B组:经静脉切开针非高压水流冲击建模法;C组:经动脉鞘非高压水流冲击建模法;D组:双向球囊扩张联合弹性蛋白酶灌注建模法。于术后即时、术后7 d行影像学检查,术后15 d行主动脉活组织检查,并对AAD病变段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AAD形成情况。收集4组实验犬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计算模型构建成功率、夹层撕裂长度、术后存活率、生存时间等,比较不同方法构建AAD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4组实验犬性别、年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实验犬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1.6±8.0)、(168.0±17.4)、(164.4±13.9)、(202.8±2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73,P<0.001),其中A组手术时间低于B、C、D组(均P<0.001)。4组实验犬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1.8)、(19.6±3.8)、(20.6±3.9)、(18.6±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598,P<0.001),其中A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低于B、C、D组(均P<0.001)。4组实验犬分别有5、5、4、1只模型构建成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中A组模型构建成功率高于D组(P=0.040)。4组实验犬的夹层撕裂长度分别为(14.4±3.0)、(11.3±4.2)、(7.0±2.3)、(4.7±0.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03,P=0.003),其中A组夹层撕裂长度长于C、D两组(均P<0.05)。4组实验犬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M(Q1,Q3)]分别为15.0(10.0,15.0)、5.0(3.0,10.0)、3.5(1.5,4.8)、10.0(2.8,1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5,P=0.036),其中A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高于B、C两组(均P<0.05);4组实验犬的术后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病理染色结果可见AAD撕裂处弹性纤维被破坏,假腔外侧壁弹性纤维被过度拉伸,符合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学改变。结论经静脉切开针高压水流冲击建模法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短、夹层撕裂范围广、术后生存时间长,可作为构建AAD动物模型的方法。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部 动物模型 高压水流冲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ugDIP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及门静脉穿刺靶点的选择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应用ugDIPS治疗门脉高压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门静脉穿刺靶点分为门静脉左支组(n=12)和门静脉右支组(n=17)。分别对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中死亡率、术后症状缓解率、术前及术后的门脉压力进行统计学比较,并使用Kaplan-Meier曲线对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成功实施ugDIPS,手术成功率为96.6%(28/29,1例因术中门静脉右支破裂被迫放弃分流术),无术中死亡病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率、术中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门脉压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症状缓解率96.4%(27/28),1例术后仍有消化道出血。两组间术后症状缓解率、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27例患者获得随访,左支组11例,右支组16例。两组随访期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8.2%(2/11)、12.5%(2/16);再出血率分别为18.2%(2/11)、6.25%(1/16);疾病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8.2%(2/11)、18.8%(3/16)。结论ugDIPS在超声引导下由肝内门静脉向肝后段下腔静脉建立门腔分流为可视操作,安全、有效。在分流前可先完成曲张静脉栓塞等断流操作,利于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治疗。门脉穿刺靶点的选择对术后分流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 标签: 门脉高压 超声引导 肝内门腔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预防性滤器应用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风险肺栓塞(PE)的创伤患者中预防P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关于高风险PE的创伤患者预防性滤器的前瞻性研究以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范围从数据库建立到2019年3月21日。再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811例放置滤器患者和6 477例对照组患者,分析显示,预防性滤器可降低PE发生率(RR=0.32,95%CI:0.16~0.63,P=0.001),降低致死性PE发生率(RR=0.20,95%CI:0.04~0.96,P=0.05),同时尚不能认为预防性滤器与下肢DVT发生率的明显增加有关(RR=3.7,95%CI:0.23~60.54,P=0.36)。结论预防性滤器在高风险PE的创伤患者中可降低其PE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且不会增加DVT发生率。

  • 标签: 腔静脉滤器 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台上预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近中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8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34例术中应用开窗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器械释放成功率、并发症率、死亡率,以及围术期和随访期并发症率、死亡率及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结果34例患者中共84条内脏分支通过开窗或开槽重建,其中有77条分支(91.7%)植入支架,包括33条分支植入裸支架,44条分支植入覆膜支架。器械释放成功率为97.1%(33/34),术中Ⅰb型内漏1例,Ⅲ型内漏1例,并发症率5.8%(2/34),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30 d死亡率为2.9%(1/34),CTA发现Ⅱ型内漏1例、Ⅱ型合并Ⅲ型内漏2例,肾功能不全2例,新发并发症率14.7%(5/34)。平均随访时间16.5(2~54)个月。随访至12个月患者23例,新发非主动脉原因死亡1例,总体死亡率为5.9%(2/34);右侧副肾动脉闭塞1例,新发并发症率为4.3%(1/23)。随访至24个月患者9例,无新发死亡,Ⅰb型内漏1例,新发并发症率为11.1%(1/9),临床驱动的靶病变再手术率为11.1%(1/9)。结论台上预开窗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内脏动脉的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近、中期结果安全、有效。

  • 标签: 胸腹主动脉疾病 内脏动脉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开窗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