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在地理学领域,地图被认为是以数学和定量方式再现"客观"地理的一个科学过程,但是这种观点在当代遭受很大质疑。文章依据图像理论分析西西里岛伊德里斯1154年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张地图是2018年湖南省博物馆"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十三至十六世纪意大利与中国的跨文化交流"展览的展品。学者认为地图可以呈现有关知识生成、传递和演变客观历程,地图的呈现对边界处境的认知,代表的并非地理界限,是一种"文化建构"。

  • 标签: 伊德里斯 地图 图像理论
  • 简介:全球史是近年来史学界关注的热点,全球设计史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本文试从全球史的角度探讨全球设计史的理论与方法,从理论分析、个案研究论证全球设计史的方法论特征,设计史学研究意图,揭示历史表象下设计的内在深层的意义和影响设计的诸多因素,从而吸收和借鉴西方设计历史研究,作为建构中国设计史研究学术框架的一个路径,促进当代中国设计发展。

  • 标签: 设计史 研究 启示
  • 简介:阿布尔·卡西姆的陶瓷论述详细记述了中世纪波斯陶器制作的材料、成分的基本知识;并提及陶器胎、釉和装饰色彩的原材料组成及其提炼和使用的方法,是研究中世纪波斯陶瓷的重要文献.本文试从文本的语词分析,结合陶器制作的工艺方法来研究中世纪波斯陶瓷生产的特点.

  • 标签: 阿布尔·卡西姆 陶瓷论述 文本分析
  • 简介:“世界是我们之所见,然而,我们必须学会看见它.…(哲学)要的是把事物本身,把事物沉默的本质引向表达梅洛·庞蒂).伊斯兰艺术的图像,通过重建原始自然之美和可见性世界来寻求补偿文明进程中的精神缺失,它把沉浸在世俗世界的观者带入了平静的沉思中.多元的政治文化背景形成对伊斯兰图像的多元解释,本文试论证中世纪晚期伊斯兰彩绘本艺术的内在意义和关联,以“Khamsa(五卷诗)”和”Shāh-nāma(列王纪)”为主线,通过对这两个中世纪关键彩绘文本图像的理解,分析图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主要因素,重构中世纪伊斯兰艺术和中国古代绘画之间文化融合的可能性景象.提出的问题:(1)这种影响是否作为伊斯兰王朝文化输入的一个组成部分;(2)伊斯兰作为近东(或东亚)与欧洲文化融合的中间地带,在中世纪作为怎样的角色?(3)图像是如何基于中西方图像系统的特殊关系而构建起来的?

  • 标签: 伊斯兰艺术 图像 互动
  • 简介:“世界是我们之所见,然而,我们必须学会看见它。…(哲学)要的是把事物本身,把事物沉默的本质引向表达”(梅洛·庞蒂)。伊斯兰艺术的图像,通过重建原始自然之美和可见性世界来寻求补偿文明进程中的精神缺失,它把沉浸在世俗世界的观者带人了平静的沉思中。多元的政治文化背景形成对伊斯兰图像的多元解释,本文试论证中世纪晚期伊斯兰彩绘本艺术的内在意义和关联,以“Khamsa(五卷诗)”和“Shah-nama(列王纪)”为主线,通过对这两个中世纪关键彩绘文本图像的理解,分析图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主要因素,重构中世纪伊斯兰艺术和中国古代绘画之间文化融合的可能性景象。提出的问题:(1)这种影响是否作为伊斯兰王朝文化输入的一个组成部分;(2)伊斯兰作为近东(或东亚)与欧洲文化融合的中间地带,在中世纪作为怎样的角色?(3)图像是如何基于中西方图像系统的特殊关系而构建起来的?

  • 标签: 伊斯兰艺术 图像 互动
  • 简介:本文以西方文化背景中设计史学科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依据,论述了设计史学科发展的状况,设计史的缘起和发展是与机械化生产为背景的设计的社会现象相联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设计史学科的逐步建立,出现了对早期"英雄史观"设计史叙述方式的质疑,设计史依据物质文化和设计研究等相关学科的进展,出现领域拓展和话语体系的趋向完整性。本文通过早期文献和历史事件的描述来论证这个观点。

  • 标签: 设计史 设计史学科 学科属性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