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中共'一大'为什么会在上海举行?根本原因在于,上海是当时中国工人阶级大本营、是马克思主义宣传基地。但当时的上海由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大区域构成,中共'一大'为何偏偏选在法租界举行?这就需要作专门考察了。事实上,中共'一大'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是存在某种必然性的。

  • 标签: 法租界 公共租界 洋泾浜 中共“一大” 吴廷康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的今天,我们强调"四个中心""四个率先",建设全球卓越城市,新的海派风格也得到了彰显。李强书记强调"三个文化",即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强调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无论是红色资源、海派文化还是江南文化,都跟上海这块土地一路走来的传统密不可分。

  • 标签: 海派文化 外国人 历史文脉
  • 简介:邵作舟(1851.10.28—1898.1.22),行名运超,字班卿,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宦家庭。父邵辅(1808—1862年),道光甲辰(1844年)举人,曾在陕西葭州(今佳县)、陇州(今陇县)等地任知州,历充戊午(1858年)、辛酉(1861年)陕甘乡试同考官,1862年死于陕西战事。母章氏(1833—1893年)。邵作舟8岁时随母从绩溪至陇州,14岁时因父亡而返回绩溪,以捐贡入国子监习举业。1867年补弟子员。

  • 标签: 绩溪 国子监 陕西 岁时 道光
  • 简介:遭遇西方文化强烈冲击以后,近代中国文化进入了艰难的调适、嬗变与创新过程。这是一代又一代人持续接力的过程,买办的努力是其中重要一环。无论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层面上,买办对于西方文化都有广泛的了解、冷静的思考与积极的吸纳,都为中国文化自为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作为亦中亦西的文化混合体,买办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与漩涡之中,对于西方文化了解比较真切。作为中西文化边缘人,买办对于吸纳西方文化较少精神障碍。特定的时空,特定的身份,使得买办成为近代中国文化白为的先行者。

  • 标签: 近代 买办 文化自为
  • 简介: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事功、品德,在晚清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名字翻译被逐渐雅化,其形象被从多维度解读,诸如传贤不传子的尧舜形象,领导人民抵抗外国的民族英雄形象,知错认错的诚实形象。这些解读,对于了解美国历史,改变中国人的异域人物观念,对于反清革命动员,都有重要价值。在民主政治方面,他被人们从形式、制度与思想等不同层面进行释读。中国有尧舜禅让传说,而缺少民主传统,所以对于华盛顿传贤不传子印象深刻,而在制度上、思想上对民主理解不深。华盛顿形象深入中国人心的部分,主要是民主政治的形式。民国初年中国人对帝制敏感,对专制不敏感,是华盛顿形象在中国影响的实际效果。袁世凯在总统名号下而行独裁之事,并没有激起强烈的反抗,但他一旦在形式上也抛弃了民主,便举国哗然,洪宪帝制也应声倒塌。这与华盛顿形象部分深入而不是全部深入人心相一致。

  • 标签: 华盛顿 形象 中国解读 辛亥革命
  • 简介:<正>黄宗羲和唐甄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他们在学术上造诣不同,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方面却有很多接近之处。他们都冒着砍头的风险,以鲜明的立扬,激烈的言词,抨击了封建专制的危害,描绘了自由、平等的社会兰图。他们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先导。(一)我国封建社会的时间长,人民遭受封建专制的迫害也特别惨酷。自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后,百代都行秦政法,虽屡次改朝换代,这种国家机器的形式,

  • 标签: 黄宗羲 封建专制主义 封建专制制度 唐甄 明夷待访录 十七世纪
  • 简介:戊戌维新与上海熊月之戊戌维新作为政治改革运动,中心在北京,作为思想启蒙运动,中心在上海。十九世纪末的上海,因其独特的政治格局,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对维新思潮的酝酿,维新运动的发生、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变法运动失败后,上海在救援维新志士方面,在...

  • 标签: 戊戌维新 康有为 维新派 蔡元培 《时务报》 《万国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