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毕业生的数量也是逐年递增。就业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的最后一关,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对毕业生的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提出提升就业的几条路径,以此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

  • 标签: 就业率 高校毕业生 就业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外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对临床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12月至2022年1月-6月期间于医院外科接受诊疗的40例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持续质量改进之前(2021年7月-12月)设为对照组(n=20)、持续质量改进后(2022年1月-6月)设为试验组(n=20),比较分析外科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试验组医疗护理质量与总满意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外科 护理满意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的价值和符合评价意义。方法:在2018.01~2019.11研究时间段内,以60例肝硬化患者以及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比研究样本,均对样本患者实施肝功能检验,分析肝功能检验价值。结果:肝硬化组相较健康组,患者TBA、CHE、ALB、CHO指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实施肝功能检验,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硬化疾病,以及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状态,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肝功能检验 价值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科护理中风险防范措施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以评估其在提高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我们选择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共1年内收治的60例儿科患者,年龄范围为3至8岁。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30例接受标准的儿科护理流程)和观察组(30例执行特定的风险防范措施)。我们收集和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等。结果:观察组在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后,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强化风险管理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8年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17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和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分析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分别为80.8%(337/417)和16.8%(70/417),而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为46.2%(12/26)和0。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和胞质阳性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P<0.001,P=0.046)。(2)组织学级别高、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其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明显更高(分别P=0.006,P=0.004,P<0.001),胞质阳性也明显更高(均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肿瘤组织学分级(OR=2.188,95%CI=1.078~4.443,P=0.030),而HMGB1蛋白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31,95%CI=1.600~5.742,P=0.001)、ER(OR=0.129,95%CI=0.034~0.494,P=0.003)及TNM分期(OR=3.820,95%CI=1.042~14.001,P=0.043)。(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66,95%CI=0.138~0.972,P=0.044)。结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HMGB1蛋白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作者: 王艳 蔡忠芳 沈湘萍 王倩 董小芳 金璐璐 王超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国基层医药》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内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放疗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生物医学实验室 322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在胃肠间质瘤(GIST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检查的GISTs 组织石蜡标本1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GISTs组织中HMGB1的表达,分析HMGB1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ISTs组织中HMGB1胞核高表达、胞质阳性分别为75.4%(98/130)、23.8%(31/130)。在肠道及肿块>5 cm的GISTs患者中,其HMGB1胞质阳性分别显著高于非肠道及肿块≤5 cm者(χ2=6.672、14.412,P=0.036、<0.001)。与核分裂象≤5个/50高倍视野(HPF)GISTs患者(19.8%,19/96)相比,HMGB1胞质阳性在核分裂象>5个/50 HPF的GISTs中有增强(35.3%,12/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3,P=0.068)。HMGB1胞质阳性在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的GISTs组织中分别为0.0%(0/15)、12.2%(5/36)、24.1%(7/22)、42.2%(19/26),呈逐步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31,P=0.001)。HMGB1胞核高表达与GISTs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均P>0.05)。结论HMGB1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及危险度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高表达与GISTs患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胞质和核 细胞核 基因表达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摄碘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治疗后体内残留活度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间在苏州科技城医院接受术后首次131I治疗的178例DTC患者[男63例,女115例,年龄(39.8±11.4)岁],治疗前所有患者均进行甲状腺摄碘测定和甲状腺显像。根据甲状腺显像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残余甲状腺(简称残甲)组、少量残甲组、明显残甲组,分别于患者服用治疗剂量131I后即刻、24 h、48 h及72 h测量辐射剂量当量,估算体内残留131I活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残甲组间甲状腺摄碘和治疗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的差异,以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甲状腺摄碘、131I治疗剂量与治疗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的关系,并建立甲状腺摄碘与治疗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的回归方程。结果无残甲组(45例)、少量残甲组(101例)和明显残甲组(32例)间3 h甲状腺摄碘分别为(4.77±1.46)%、(5.53±1.70)%和(8.92±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5,P<0.01);3组间24 h甲状腺摄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54±0.88)%、(3.41±2.55)%、(13.52±8.59)%;F=91.52,P<0.01];3组治疗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分别为(81.70±25.61)、(108.24±51.58)和(283.07±133.72) MBq(F=92.84,P<0.01)。甲状腺摄碘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呈正相关(3 h:r=0.753, 24 h:r=0.817,均P<0.01),甲状腺3 h、24 h摄碘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28.88x-38.42和y=13.87x+67.01,当3 h甲状腺摄碘大于24.01%或24 h大于15.18%时,治疗后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很可能超过400 MBq。72 h体内残留131I活度与131I治疗剂量间没有相关性(r=0.119,P>0.05)。结论甲状腺摄碘可以用来预测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DTC术后患者在治疗后72 h的体内残留131I活度。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对左主干患者治疗6个月再发心绞痛和再住院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因冠心病入院的747例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主干病变的64例(8.57%)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是否吸烟分为不吸烟组、戒烟组、吸烟组,术后6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再发心绞痛和再住院,分析三组结局的差异。结果与不吸烟组和戒烟组相比,吸烟组的再发心绞痛和再住院均明显升高;而不吸烟组和戒烟组的再发心绞痛和再住院无明显差异。结论戒烟可显著降低左主干患者术后6个月的再发心绞痛和再住院

  • 标签: 吸烟 冠心病 左主干 再发心绞痛 再住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高迁移族蛋白B1(HMGB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8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39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90岁,中位年龄52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标本中HMGB1蛋白在细胞核、细胞质的表达情况以及EGFR蛋白在细胞膜的表达情况,分析HMGB1蛋白与EGF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根据HMGB1蛋白在细胞核及细胞质表达状态分为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阴性组、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阴性组、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阳性组、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阳性组,比较4组间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观察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EGFR蛋白阳性、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EGFR蛋白阳性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表达分别为80.1%(314/392)和15.1%(59/392),EGFR蛋白在细胞膜阳性表达为53.6%(210/392)。(2)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EGFR蛋白阳性56.1%(176/314),高于细胞核HMGB1蛋白低表达的EGFR蛋白阳性43.6%(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和EGFR蛋白阳性呈正相关(r=0.100, P<0.05)。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患者的EGFR蛋白阳性(66.1%,39/59),高于细胞质HMGB1蛋白阴性的EGFR蛋白阳性(51.4%,1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和EGFR蛋白阳性表达亦呈正相关(r=0.106, P<0.05)。(3)HMGB1蛋白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阴性68例、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阴性265例、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阳性10例、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阳性49例,4组中EGFR蛋白阳性分别为42.6%(29/68)、53.6%(142/265)、50.0%(5/10)、69.4%(34/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2, P<0.05)。(4)392例乳腺癌病例中,235例获得了预后生存分析资料。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80个月,平均6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在235例患者中,5年累积生存为90.6%,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为81.3%。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且EGFR阳性的患者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为75.2%,低于其他患者的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5)。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EGFR阳性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为89.1%,与其他患者的9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EGFR阳性的患者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为72.2%,5年累积生存为83.3%,分别低于其他患者的82.0%、91.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70、1.307,P值均>0.05)。结论细胞核及细胞质HMGB1蛋白的表达均与EGFR蛋白表达正相关,并且细胞核或细胞质HMGB1蛋白与EGFR蛋白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有更低的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和5年累积生存。同时抑制HMGB1和EGFR可能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乳腺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 预后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