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Dickkopf-1(DKK1)在乳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乳腺癌病理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8月手术切除的乳腺组织标本90例,其中乳腺增生症30例、乳腺导管内癌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Cyclin D1DKK1在各组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利用Oncomine数据库和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β-catenin、Cyclin D1DKK1在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乳腺癌生存预后的关系,并用以验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分子的病理辅助诊断效能。结果在乳腺增生症、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β-catenin、Cyclin D1DKK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66,P=0.021;χ2=24.133,P<0.001;χ2=11.585,P=0.003)。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导管内癌组和乳腺增生症组(Z=-2.367,P=0.018;Z=-2.462,P=0.014);Cyclin 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乳腺导管内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症组(Z=-4.166,P<0.001;Z=-4.174,P<0.001);DK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和乳腺导管内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症组(Z=-3.090,P=0.002;Z=-2.923,P=0.00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β-catenin mRNA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表达升高2.33倍(t=15.242,P<0.001),Cyclin D1 mRNA在乳腺导管内癌组织中表达升高6.64倍(t=7.152,P=0.006);DKK1 mRNA在正常乳腺组织中表达较乳腺浸润性癌组织升高3.41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93,P>0.999);Cyclin D1高表达组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173.2个月,短于低表达组的228.9个月(P<0.001);DKK1高表达组患者上四分位数生存期55.1个月,长于低表达组的40.4个月(P<0.001)。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导管内癌合并为肿瘤组,以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之和减去DKK1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作为联合评分方案1,以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免疫组织化学评分之和作为联合评分方案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β-catenin、Cyclin D1、联合方案1和联合方案2病理辅助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P=0.080)、0.81(P<0.001)、0.70(P=0.023)和0.78(P=0.001),其中Cyclin D1和联合方案2的AUC均≥0.7,具有良好的病理辅助诊断价值。结论Wnt信号通路相关分子Cyclin D1及Cyclin D1联合β-catenin检测对乳腺癌具有良好的病理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β连环素 细胞周期蛋白D1 Dickkopf-1
  • 简介:摘要110000基础测绘DLG数据是基础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村、乡镇以及城市区域的设计、地籍调查以及相关专题数据库的研发提供切实可靠的地理信息数据。因此其数据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当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的丰富了110000基础测绘DLG数据的内容与形式,这就对相关的检查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更好的满足110000基础测绘DLG数据的入库需求与出图需要。

  • 标签: 110000基础测绘DLG数据 质量控制 检查方案
  • 简介:摘要:报道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1 例。患者女,43岁。全身起红斑、水疱伴疼痛1+月,口腔糜烂20+天,实验室检查符合 SLE 诊断。治疗后躯干、四肢反复出现水疱,“左大腿”皮肤活检:表皮真皮分离,分离面多量中性粒细胞聚集伴白细胞碎裂;免疫荧光:基底膜及棘细胞间均未见IgA、IgG、C3、C4沉积,治疗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有效。

  • 标签: 大疱性 系统性 红斑狼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8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39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90岁,中位年龄52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标本中HMGB1蛋白在细胞核、细胞质的表达情况以及EGFR蛋白在细胞膜的表达情况,分析HMGB1蛋白与EGF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根据HMGB1蛋白在细胞核及细胞质表达状态分为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阴性组、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阴性组、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阳性组、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阳性组,比较4组间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观察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EGFR蛋白阳性、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EGFR蛋白阳性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314/392)和15.1%(59/392),EGFR蛋白在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53.6%(210/392)。(2)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EGFR蛋白阳性率56.1%(176/314),高于细胞核HMGB1蛋白低表达的EGFR蛋白阳性率43.6%(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和EGFR蛋白阳性呈正相关(r=0.100, P<0.05)。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患者的EGFR蛋白阳性率(66.1%,39/59),高于细胞质HMGB1蛋白阴性的EGFR蛋白阳性率(51.4%,1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和EGFR蛋白阳性表达亦呈正相关(r=0.106, P<0.05)。(3)HMGB1蛋白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阴性68例、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阴性265例、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阳性10例、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阳性49例,4组中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2.6%(29/68)、53.6%(142/265)、50.0%(5/10)、69.4%(34/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2, P<0.05)。(4)392例乳腺癌病例中,235例获得了预后生存分析资料。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80个月,平均6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在235例患者中,5年累积生存率为90.6%,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81.3%。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且EGFR阳性的患者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75.2%,低于其他患者的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5)。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EGFR阳性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89.1%,与其他患者的9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EGFR阳性的患者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72.2%,5年累积生存率为83.3%,分别低于其他患者的82.0%、91.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70、1.307,P值均>0.05)。结论细胞核及细胞质HMGB1蛋白的表达均与EGFR蛋白表达正相关,并且细胞核或细胞质HMGB1蛋白与EGFR蛋白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有更低的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和5年累积生存率。同时抑制HMGB1和EGFR可能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乳腺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 预后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与Fascin-1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石蜡标本258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并比较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中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EGFR的关系,以及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为38.0%(98/258),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阳性率0.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01,P<0.01)。(2)女性、结肠及低分化的结直肠癌患者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男性、直肠及高-中分化患者(χ2=4.256、20.085、8.471,P值均<0.05)。(3)在EGFR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率(42.9%,91/212)较EGFR阴性病例(15.2%,7/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8, 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219,P<0.01)。(4)194例获得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2%(142/19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5.5%(127/194)。其中EGFR和Fascin-1均阳性患者的5年平均总生存期及5年总生存率(47.8个月、64.7%)低于非均阳性患者(54.4个月、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9, 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EGFR与Fascin-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同时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Fascin-1蛋白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左肩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组织学最初误诊为黑色素瘤,胸腔积液细胞学险些漏诊。患者男,20岁。左肩部皮下肿块,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呈巢状或束状分布,被纤维间隔分隔,瘤细胞为多角形或梭形,富含嗜酸性胞质,部分胞质透明,部分胞质内可见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肿瘤切缘及基底未见瘤组织。胸腔积液细胞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肿瘤细胞较小,是淋巴细胞的2~5倍,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少或中等量,部分胞质嗜酸性,部分浅染,部分可以看到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组织切除标本和胸腔积液包埋块标本做免疫标记显示S-100蛋白、HMB45、Melan A、波形蛋白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EWSR1基因有断裂。确定诊断为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因此需要仔细分析临床特点及形态学特征,并充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8年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17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和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分析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及胞质阳性率分别为80.8%(337/417)和16.8%(70/417),而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为46.2%(12/26)和0。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和胞质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P<0.001,P=0.046)。(2)组织学级别高、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其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明显更高(分别P=0.006,P=0.004,P<0.001),胞质阳性率也明显更高(均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肿瘤组织学分级(OR=2.188,95%CI=1.078~4.443,P=0.030),而HMGB1蛋白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31,95%CI=1.600~5.742,P=0.001)、ER(OR=0.129,95%CI=0.034~0.494,P=0.003)及TNM分期(OR=3.820,95%CI=1.042~14.001,P=0.043)。(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66,95%CI=0.138~0.972,P=0.044)。结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HMGB1蛋白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作者: 王艳 蔡忠芳 沈湘萍 王倩 董小芳 金璐璐 王超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国基层医药》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内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放疗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生物医学实验室 322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胃肠间质瘤(GIST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检查的GISTs 组织石蜡标本1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GISTs组织中HMGB1的表达,分析HMGB1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ISTs组织中HMGB1胞核高表达率、胞质阳性率分别为75.4%(98/130)、23.8%(31/130)。在肠道及肿块>5 cm的GISTs患者中,其HMGB1胞质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非肠道及肿块≤5 cm者(χ2=6.672、14.412,P=0.036、<0.001)。与核分裂象≤5个/50高倍视野(HPF)GISTs患者(19.8%,19/96)相比,HMGB1胞质阳性率在核分裂象>5个/50 HPF的GISTs中有增强(35.3%,12/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3,P=0.068)。HMGB1胞质阳性率在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的GISTs组织中分别为0.0%(0/15)、12.2%(5/36)、24.1%(7/22)、42.2%(19/26),呈逐步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31,P=0.001)。HMGB1胞核高表达与GISTs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均P>0.05)。结论HMGB1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及危险度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高表达与GISTs患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胞质和核 细胞核 基因表达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抵抗素(Resistin)蛋白表达,分析其与Fascin-1(FSC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esistin和FSCN1蛋白的表达。分析Resistin和FSC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esistin蛋白高表达率为83.5%(334/400),FSCN1蛋白高表达率为18.8%(75/400)。Resistin高表达患者的FSCN1蛋白高表达率(21.0%,70/334)较Resistin低表达者(7.6%,5/66)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中Resistin和FSCN1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r=0.127,P=0.011)。生存分析显示Resistin和FSCN1均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5年平均总生存期和总生存率[54.3月,78.8%(26/33)]显著低于Resistin和FSCN1单一高表达者[57.9月,88.5%(146/165)]及Resistin和FSCN1均低表达者[58.0月,95.1%(3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4、P=0.029)。结论乳腺癌中Resistin和FSCN1表达显著正相关,二者同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抵抗素 Fascin-1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HFR C677T与PAI-1 4G/5G基因多态性联合与山东地区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济南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入院并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患者,本研究共纳入468例山东地区人群,其中292例伴有缺血性脑卒中定义为卒中组,176例无缺血性脑卒中定义为对照组。卒中组男181例,女111例,中位年龄71.00岁;对照组男87例,女89例,中位年龄66.50岁。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脱氧核糖核酸测序法分别检测MTHFR C677T和PAI-1 4G/5G的基因分型,并采用SPSS 25.0对其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THFR TT与PAI-1 4G/4G或4G/5G基因型组合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均较高,其发生风险分别是MTHFR CC与PAI-1 5G/5G基因型组合的4.946倍(P=0.007)和3.193倍(P=0.033)。结论MTHFR C677T的T等位基因与PAI-1 4G/5G的4G等位基因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相关。

  • 标签: MTHFR C677T PAI-1 4G/5G 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