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传统城市在建造过程中对自然的改造以利用土地为主,改变原有生态,使得城市建成区出现大量不透水、硬质的下垫面,地表径流增大,同时城市排水系统无法与增大的地表径流相匹配,因而内涝灾害时有发生。而海绵城市理念则强调保护原有生态,顺应自然,在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中对原有生态景观进行重塑,既保证了城市应有的建设量,也最大限度的控制地表径流,通过多种低影响开发设施手段,实现雨洪的综合管理。

  • 标签: 生态景观 海绵城市 雨洪管理
  • 简介: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园林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点组成部分,需要从城市实际发展情况入手,确保公园城市规划工作的合理性,发挥园林经济作用,促进城市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城市魅力。

  • 标签: 公园城市规划 城市发展 经济效益
  • 简介:城市街头越来越多的电动车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方便,现已经成为道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电动车的迅猛增长,特别是其超速现象的普遍存在也同时成为交通事故的隐患。

  • 标签: 电动自行车 城市 交通事故 电动车 风景线 道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科学技术也走了明显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智能城市能够捕捉,分析并且整合各种关键信息,以智能地满足各种时空需求。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从智能城市的角度对地理信息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且在信息结构中分析了数据组的功能,将数据进行科学的整合,以最大程度实现了数据在云中的使用和检索,定义了数据库的建设内容。一般来说,地理信息技术对于城市管理智能化的发展有着的重要的意义,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管理工作和智能技术结合。因此本文对组成要素层和业务层功能的实现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期为对本课题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性的指导。

  • 标签: 智慧城市 视域 地理信息技术
  • 简介:摘要: 在当今社会发展阶段,市政工程的排水设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部分之一,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将直接影响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如果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不能正常的运转,就会导致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各类生产活动受到影响。所以,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起市政给排水设计,尤其需要重视道路部分的排水设计。只有对道路的排水设计进行全面的研究,并针对性的优化创新,才能够保证城市建设的有效性。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增强对于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的重视程度,积极地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引进更为先进的技术,全面提高市政道路排水设计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市政给排水设计的有效建设。

  • 标签: 海绵城市理念 市政道路给排水 设计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对于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及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以及管理系统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更多的便捷。基于此,本研究将从地理信息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探讨三维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并综合当前城市规划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有效提升城市规划的管理效率及质量,以为广大学者提供借鉴。

  • 标签: 地理信息 城市规划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工业建筑本质上是提供生产和使用的场所,具有特定时期建造的特定建筑类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建筑空间、结构类型等方面,而老工业建筑是指不使用的工业建筑,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造,以延长其功能寿命。后工业化时代以后,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大量工业遗产设施停止运营,大量工业用地闲置废弃,很多地方被定义为城市用地短缺、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负面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废弃工业遗产空间再生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资产扩散开来。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再生不仅包括物理上的改善,还包括由此带来的环境、生态上的保存,涵盖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指标的同时,恢复场所的活力。

  • 标签: 城市更新 旧工业建筑 再生设计
  • 简介:摘要目前,各城市基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相继开展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而风景园林规划是开展这一建设活动的出发点和着手点,从打造生态风景园林入手,全面铺展城市海绵体项目。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一方面体现在减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可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处理,基于这两项功能开展风景园林规划,并结合生态技术,可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构建新型生态城市

  • 标签: 海绵城市理论 风景园林 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早诊断意识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早诊断意识(假如自己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后是否去医院确诊、假如亲人或好朋友体检中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后是否会建议其及时确诊)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诊断意识的相关因素。结果假如自己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89.29%(28 802名)对象选择进一步就医寻求确诊;假如亲人或好朋友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89.55%(28 886名)对象建议对方及时确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2014年家庭年总收入2.0万元以下、西部地区及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公司职员,2014年家庭年总收入4.0万元及以上者,东部和中部地区人群,更倾向于去医院进一步确诊;而无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倾向于不去医院确诊(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的肿瘤早诊断意识整体较好,职业、家庭年总收入、地区和人群分组是早诊断意识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早诊断
  • 简介:摘要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为初步了解我国城市居民对癌症危险因素和筛查早诊早治的健康素养和认知,比较不同阶段癌症防治干预的效果,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于2015—2017年在全国16个省份开展了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专题调查。本文重点介绍了该研究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质量控制、研究局限性等几方面内容,以期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早诊早治项目地区居民肿瘤早发现意识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人口、社会经济学指标、自我患癌风险评价、是否定期参加体检等信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5年未定期体检者体检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自评具有患病风险、不具有患病风险、不清楚者分别占27.54%、45.48%和26.98%;其中自评具有患癌风险者考虑体检的比例占79.84%。近5年参加定期体检、未定期体检者分别占65.43%和34.5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离婚人群、中部和东部的受访者的参加定期体检的意愿更为积极(P值均<0.05);2014年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3.9万元者、4.0万元~5.9万元者、职业人群、社区居民、现患癌症患者、自评无患癌风险人群及不清楚自己患癌风险者参加体检的意愿较低(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早诊早治项目地区居民肿瘤早发现意识较好;婚姻状况、家庭收入、人群分组、自我患病风险评价与近5年未定期参加体检者定期参加体检的意愿相关。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早发现 城市居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对肿瘤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治知识需求等态度和意识方面的健康素养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人群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城市居民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56.97%;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55.01%、59.08%、61.99%、57.31%(P<0.001)。与≤39岁人群、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已婚、东部地区、自评无患癌风险人群相比,50~69岁、其他职业、非在婚、中西部地区、患癌风险自评不清楚者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低(P<0.05);与男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及社区居民相比,女性、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意识角度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仍有可提升空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婚姻状况、患癌风险自评、人群分类等是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男性、50~69岁、低文化程度、中西部地区、不清楚患癌风险、无特定环境接触肿瘤防治知识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是肿瘤防治健康素养应重点干预的人群。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横断面研究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及其人口学、社会学等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 257名研究对象,其中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调查问卷收集个人信息、肿瘤早治疗态度及影响其态度的原因等信息。比较不同组别早治疗态度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早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假设本人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选择积极治疗者分别占89.97%、91.84%、93.00%和91.52%(P<0.001);假设直系亲属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4组人群选择鼓励亲属早期治疗者分别占91.96%、91.94%、92.44%、91.55%(P<0.001)。公司职员、家庭年收入4万元及以上者、其他3个亚组人群选择积极治疗意愿相对较高(P<0.05);男性、丧偶、无业人员、中西部地区的受访者积极治疗的意愿较低(P<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较高;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区域是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肿瘤 意识 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情况、获取途径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32 257名,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 524、8 016、2 289、6 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肿瘤防治知识需求情况、获取途径及影响其态度的原因等资料。以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研究对象肿瘤预防知识需求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防治知识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整体对肿瘤防治知识的需求率为79.5%,在肿瘤患病的诱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防治知识方面,职业人群的需求率最高(P值均<0.001),分别为66.8%、71.0%、20.8%,在治疗方法和治疗费用防治知识方面,现患癌症患者的需求率最高,分别为45.9%和21.9%。肿瘤防治知识获取途径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广播或电视(69.5%)""书报、海报或宣传册(44.7%)"和"家人朋友(33.8%)"。与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未婚/同居/离婚/丧偶及其他、2014年家庭年收入<2.0万元人民币、东部地区、未被诊断过癌症、自评有患癌风险人群相比,企业人员/工人、已婚、2014年家庭年收入6.0万~14.9万元、中部地区、患有癌症、自评不清楚自身是否有患癌风险的人群对肿瘤防治知识需求意愿相对较高(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知识需求率较高,肿瘤防治知识主要获取途径为广播或电视;职业、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区域、健康状态、患病风险是肿瘤防治需求情况的主要相关因素。

  • 标签: 肿瘤 健康素养 因素分析,统计学